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题释义:去势大鼠:即通过去势法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该模型建造方法主要有3种:去势法、维甲酸灌胃法和糖皮质激素肌注法,而去势法是目前最常用、最成熟的造模方法,主要是通过去除大鼠双侧卵巢至少3个月,构建骨量少、骨显微结构退化而引起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发生率升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即骨质疏松疾病模型。 TUNEL细胞凋亡检测:用于检测细胞在凋亡过程中细胞核DNA的断裂情况,其原理是生物素标记的dUTP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的作用下,可以连接到凋亡细胞中断裂DNA的3’-OH末端,并可与连接辣根过氧化酶的链霉亲和素特异结合,在显色剂DAB的存在下,产生很强的颜色反应(呈深棕色),特异准确定位正在凋亡的细胞。 背景:目前唑来膦酸虽能有效地预防绝经后妇女的骨丢失,但其对下颌骨的影响及其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去势大鼠经低剂量唑来膦酸作用后下颌骨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RANKL/RANK/OPG信号系统在唑来膦酸抑制骨吸收过程中的调控效应与机制。 方法:取3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后2组大鼠行两侧卵巢切除术,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去除同等质量卵巢周围的脂肪。去卵巢3个月后,治疗组皮下一次性注射唑来膦酸20 μg/kg,对照组和模型组皮下注射相应剂量的盐水;用药1周后拔除大鼠左侧下颌磨牙,拔牙后4周麻醉动物取出拔牙侧下颌骨组织。通过影像学X 射线大致观察大鼠拔牙窝剩余牙槽骨状况,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下颌骨皮质和骨松质的病理结构改变,TUNEL凋亡实验检测凋亡的成骨细胞数量,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下颌牙槽骨内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骨保护素、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情况,最后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细胞核转录因子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拔牙4周后,治疗组相较模型组牙槽骨骨吸收减少,拔牙窝底有新骨形成;②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模型组的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结构变细,甚至出现断裂,大量骨吸收陷窝,成骨细胞较少;治疗组骨皮质增厚,骨小梁结构正常,只有少量骨吸收陷窝,成骨细胞增多;③治疗组的成骨细胞凋亡数目显著低于模型组(P < 0.001);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治疗组RANKL蛋白、NF-KB p65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 < 0.001,P < 0.002),骨保护素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 < 0.001);⑤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的RANKL、NF-κB蛋白高表达,治疗组其表达量显著降低(均P < 0.001);⑥结果说明,唑来膦酸可通过下调细胞核转录因子信号通路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同时调控成骨细胞的凋亡。 ORCID: 0000-0002-0300-0460(程余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文题释义: 拔牙位点保存:当由于各种原因拔除牙齿后,其周围的牙槽骨在前6个月将会发生水平向和垂直向上的严重吸收,导致种植手术时骨量不足,严重影响种植修复的成功率。许多学者建议在彻底拔除牙齿的同时,于拔牙窝内放置骨粉和骨膜进行保护和修复性干预,将会显著减少周围牙槽嵴生理或病理性的骨吸收、阻断周围龈缘和龈乳头的退缩,保存牙槽窝周围软硬组织的高度和形态,并改善新生软硬组织的质量,为后期的种植美学修复创造良好条件。 爬行替代:在具有良好血供的骨损伤区域植入骨移植材料后,将会激活骨再生程序:破骨细胞开始活动,并在植骨材料上进行骨吸收,形成一条条“沟”状缺损,引导骨原细胞进入,随之分化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分泌大量的类骨质,钙化成骨基质,成熟为骨单位。即在骨移植材料逐渐吸收的部位新生骨组织逐渐形成,充填骨吸收的凹陷。 背景:牙种植区域的牙槽骨骨量不足增加了种植手术难度,植骨材料的出现成功解决了此类难题。在所有单一植骨材料中,异种煅烧骨被广泛用于治疗骨缺损,但单独使用煅烧骨时仍然存在一些缺点。 目的:结合最新的相关研究动态,对异种煅烧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方法:第一作者以“calcined bone,xenogeneic bone,bone augmentation,bone substitute”为英文检索词,以“煅烧骨、异种骨、骨增量、骨替代材料”为中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 PubMed、维普、万方、知网数据库中1986年1月至2019年11月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筛选、归纳与总结,最终纳入69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在所有骨移植材料中,异种煅烧骨的结构与人类骨骼相似,具有良好的互连孔性,便于血管因子和骨原细胞进入,为新骨形成提供了通道和支架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一定的降解作用,受到临床医生们的青睐。但其本身仍然存在溶解度较低、吸收缓慢、机械性能较差等不足,这就促使研究者们研发出将煅烧骨与陶瓷、聚合物、骨诱导因子及金属离子等其他材料复合,发挥出所参与材料的优点,从而使复合材料成为骨增量材料的首选。 ORCID: 0000-0002-0313-7462(李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背景:全瓷悬臂式粘接桥,其从治疗时间、侵入性、美观性及价格等多方面体现出来的优势,使其成为目前临床口腔前牙美学修复中热门的话题。目的:总结归纳全瓷悬臂式粘接桥临床技术难点上的解决策略以及在前牙应用的优势,并介绍目前现有的全瓷悬臂式粘接桥的临床随访方法,以期在前牙牙列部分缺损的美学修复领域提供临床及科研指导。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1955-2021年发表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Denture,Partial,Fixed,Resin-Bonded,Resin Bonded Bridge,Maryland Bridge,Adhesive bridge,single-retainer,all-ceramic”;中文检索词为“粘接桥、马里兰桥、粘接固定桥、全瓷、悬臂式、单端”,经筛选后纳入60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通过选择氧化锆瓷材料进行有效的表面预处理能较好地预防折裂发生;设计近缺隙侧盒状洞形及舌隆突处钉洞固位形为现在专家共识之一,能有效减少粘接桥脱落的发生,提高远期存留效果;在满足适应证的条件下,全瓷悬臂式粘接桥...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                                                                                                     天然骨:主要由无机的羟基磷灰石和有机的胶原成分构成,并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以羟基磷灰石和磷酸三钙为主的磷酸盐材料拥有良好的骨传导性和部分骨诱导性,能够与宿主的骨直接发生骨结合,已成为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骨移植材料。 锻烧骨:是经高温锻烧异体动物骨所获得的无机材料,主要成分是羟基磷灰石,其钙磷比接近于人骨,拥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优越的骨引导性。与人工合成的羟基磷灰石相比,不用考虑煅烧骨材料的结构形貌,而且材料来源广泛、制作成本低。 背景:壳聚糖具备优异的理化性能与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其缺乏骨结合的生物活性,需要与其他材料复合用于骨组织修复中。 目的:将煅烧骨与壳聚糖复合,分析其理化性能和细胞毒性。 方法: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煅烧骨与壳聚糖质量比分别为1/2、1/1、2/1的复合材料,表征3种复合材料的理化性能。在第5代小鼠成纤维细胞 L929中分别加入3种复合材料浸提液,CCK-8法检测复合材料的细胞毒性。 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显示,3种复合材料的主要成分均为羟基磷灰石与β-磷酸三钙,并且随着煅烧骨比例的增加,复合材料中的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的特征衍射峰逐渐增强;②扫描电镜显示,煅烧骨颗粒较均匀地分散于壳聚糖介质中;③随着煅烧骨比例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逐渐降低;④培养7 d时,3种复合材料浸提液中的细胞生长良好,形态无明显变化;培养9 d的时间内,3种复合材料浸提液中的细胞相对增殖率均在90%以上,细胞毒性均为1级,符合生物材料的安全标准;⑤结果表明,煅烧骨/壳聚糖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能及合适的抗压强度,并且安全无毒。 ORCID: 0000-0003-3519-4485(廖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 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又称种植体根尖病变,是种植体植入后不久出现疼痛、叩痛、肿胀和出现瘘管等临床症状,影像学显示种植体根尖区可见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透射暗影,而冠方骨结合良好的种植体根尖周围组织炎症。 种植体根尖切除:是通过切除种植体根尖感染部分以达到彻底清除根尖病变区感染,是治疗种植体根尖病变的方法之一。 背景:目前对种植体根尖周病变的认识尚不充分。 目的:结合最新的与种植体根尖周病变临床症状、致病因素及治疗方法相关的研究动态,对种植体根尖病变的病因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以“apical peri-implantitis,retrograde peri-implantitis,dental implant,implants periapical lesion”为英文检索词,以“根尖性种植体周围炎,逆行性种植体周围炎,口腔种植体,种植体根尖病变”为中文检索词,检索PubMed、维普、万方、知网数据库中1985年1月至2019年11月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种植体根尖病变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等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与结论:种植体根尖病变可能是由感染、骨灼热、骨质量差、全身及局部因素等引起,临床表现为种植体根尖周围区域黏膜颜色发红、肿胀或形成瘘道、按压有疼痛,影像学显示种植体根尖周围区域低密度放射暗影。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邻牙根管治疗、外科清创、种植体根尖切除、引导性骨组织再生及全身应用抗生素等。因此,熟悉掌握种植体根尖病变的相关病因和治疗方法,可为临床中种植体根尖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积极的指导作用。 ORCID: 0000-0002-5547-3994(石前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因牙周炎、创伤等原因导致的牙缺失后骨量缺损较为普遍,各类骨增量技术仅解决了一部分此类难题。目前常用的各类骨增量技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为改善上述问题,一项改良技术——环状植骨术的提出,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多骨增量方案选择。目的:归纳环状植骨术相关研究动态,对环状植骨术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万方、维普、知网、CBM数据库,以“dentition defect,bone augmentation,dental implants,bone defect,bone graft material,bone ring technique”为英文关键词,以“牙列缺损,骨增量,牙种植体,骨缺损,骨移植材料,环状植骨术”为中文关键词,检索时限为1986年1月至2022年2月,共搜索到431篇文献,并进行筛选、归纳分析与总结,最终纳入60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环状植骨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具有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二次手术痛苦等优点,且因其良好的机械性能,更利于软硬组织形态的重建与恢复;②但其也存在固定不牢、自身供骨量无法满足严重骨量缺损、部分患者无法接受开辟第二术区等局限;③仍需要更多高质量、长时间、大样本的随访研究,不断改良环状植骨术,使其更好地应对各类牙列缺损伴骨缺损患者的种植治疗。  相似文献   
7.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已经证实煅烧骨/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自然骨组织相似,安全无毒,抗压强度良好,并且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及黏附,因此继续研究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煅烧骨/壳聚糖复合材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煅烧骨/壳聚糖复合材料与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共培养并进行成骨诱导,成骨诱导1,2,3周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煅烧骨/壳聚糖复合材料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黏附,并促进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骨钙素的表达,具有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探讨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个别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为个别前牙缺失修复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选取42例单颌前牙缺失数量在两颗内的患者,采用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修复后6个月、1年、2年、3年进行随访,评价美学、功能修复效果及牙周健康状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期间,42例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修复的患者中有1例3个月内连接体发生断裂,1例2年内发生脱粘;美学修复效果的等级均评定为A级;修复后牙周健康状况良好,基牙及桥体下的软硬组织无临床吸收现象,评价指标均为A级;患者总满意率为100%。结论 对于个别前牙缺失,二硅酸锂基玻璃陶瓷单端树脂粘接桥可达到微创、固位牢靠、美观舒适和生物相容性好的修复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在临床中可以考虑作为一种理想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