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4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观察了耳针“心穴”对失血性休克家兔心泵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耳针组和对照组在休克前、休克时所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1。耳针后5、10、15、20、25、30、60min时,见耳针组动脉血压、心率、每搏容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阻抗环有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尤其在耳针后15~30min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本工作证明,耳针“心穴”确实存在抗休克作用,且认为这种抗休克作用与改善内脏器官血流量及改善心功能有一定联系,可为临床中西医治疗休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求影响心血管功能的有效耳穴,并探讨耳针的作用机理。本文对失血性休克状态下的家兔,观察耳针“心穴”对其心泵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耳针组和对照组在休克前、休克时所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1),耳针后5、10、15、20、25、30、60min 时,见耳针组动脉血压(BP)、心率(HR)、每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心阻抗环(dz/dt-P)有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尤其在耳针后15~30min 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本工作证明,耳针“心穴”确实存在抗休克作用,且认为这种抗休克作用与改善内脏器官血流量及改善心功能有一定联系,可为临床治疗休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睾丸扭转与急性附睾炎临床症状极为相似,表现为阴囊疼痛、肿胀两者常难以鉴别而CDFI对其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系统超声检查的3 416例孕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 416例孕妇中胎儿畸形95例,检出胎儿畸形92例,超声检出率2.7%,漏诊胎儿畸形3例,单发畸形84例,复合畸形11例。所有畸形病例均经正常分娩或引产后证实。结论:系统超声检查可实时观察宫内胎儿各器官发育情况,不仅能确定胎儿有无畸形,而且能对胎儿畸形的类型明确诊断,可有效降低胎儿出生缺陷的发病率,对临床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6例超声诊断为阴囊占位而定性困难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术。认为超声引导自动活检在睾丸、附睾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国内外临床和实验研究都证实,耳针“心穴”可治疗心血管疾病并具有抗休克作用。笔者在“家兔心血管和胆道功能变化敏感耳穴探测”一文中(见《辽宁中医杂志》1986;10(5):39),同样证实耳针“心穴”可使血压、心搏出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等明显增加。为进一步探讨耳针“心穴”对心肌收缩机能的作用,我们又进行了下列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盆腔淤血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经阴道超声观察子宫、卵巢影像学表现。结果:经阴道超声对120例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可做出定性、定位及病变程度的诊断。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具有安全、无创、经济、准确可靠等优点,是诊断盆腔淤血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经阴道超声结合经腹部超声对22例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处早期妊娠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10例声像图为典型妊娠囊型,8例为孕囊样结构型,4例为混合包块型。17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丰富,5例血流不丰富,孕囊及混合性包块周边血流频谱测得阻力指数(RI):0.26~O.48。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显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处早期妊娠的位置、范围、肌层厚度及血供情况,是诊断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的首选和最佳方法,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寻求影响心血管功能的有效耳穴,进一步探讨耳针的作用机理及耳穴有否特异性等问题,为研究“体表与内脏相关原理”提供某些依据,我们利用心阻抗图技术,观察耳针“心穴”对心泵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心阻抗图或阻抗心动图(Im-Pedance Cordiogram)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心功能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实验研究。它可反映心泵功能及心脏血液动力学变化,对判断心脏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