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目的:分析高位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分析。方法从2013年6月~2014年6月,随机抽取75例经过胃镜检查和病理分析确定为高位胃溃疡的患者,其中男性50例(66.7℅),女性25例(33.3℅),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学分析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胃镜特点、发病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高位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内镜分析特点。结果通过对本次随机抽取的75例患者进行的检查分析特点发现,首发症状出现上腹痛的患者有10例,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患者15例,其他无特殊症状的患者50例;发生胃溃疡的患者有65例,发生部位主要分布在胃底、底体交界处、胃体中上部、胃体下部等四个主要的部位。各部位具体发病例数:胃底20例,胃体的中上部25例,胃体的下部15例,底体交界部位10例。经过病理活检发现,75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溃疡恶变。通过对患者的年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患者年龄集中在56~74岁,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占了总数的50%以上,从患者年龄分布可以发现,老年人为本病的高发人群,发病群体多集中在老年人。结论高位胃溃疡的发病特点,老年人为高危人群,发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溃疡发病部位多集中在胃体中上部、胃底,没有较为典型的首发症状,活检检验结果,恶变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滕志青  王同莉 《吉林医学》2014,(23):5209-5209
目的:分析胃镜介入治疗后联合常规三联疗法在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替硝唑三种药物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去甲肾上腺素行镜下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后,采用胃镜介入治疗联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消化道活动性出血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4w(疗程应以6w为宜)后进行疗效观察与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62.0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显示起效迅速、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4.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312例体外耐药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感染及敏感情况,指导临床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12例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 312例支原体感染患者中以Uu为主占204例为65.39%,其次Uu/Mh混合感染为82例占26.28%,而Mh单纯感染为26例占8.33%最低,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4.9%和55.1%.药敏结果显示Uu、Mh和Uu/Mh分别对四环素(TET)、左旋氧氟沙星(LEV)、红霉素(ERY)、交沙霉素(JOS)、强力霉素(DOX)、环丙沙星(CIP)、氧氟沙星(OFL)、美满霉素(MIN)、罗红霉素(ROX)、阿奇霉素(AZ)I、克拉霉素(CLA)、司帕沙星(SPA)的敏感率31.7%23%16.3%79.2%71.2%15.1%11.5%70.2%38.5%31.1%60.9%35.9%.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女性高于男性,Uu为主,对Uu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为JOX、DOX、MIN、CLA.  相似文献   
5.
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联合治疗白癜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癜风是获得性、局限性或泛发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粘膜疾病.其皮肤病理显示:表皮黑素细胞及黑素颗粒明显减少或缺如.窄谱中波紫外线(narlowbandultravioletB,NB—UVB)峰值311~313nm,是目前治疗白癜风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国内外对其皮肤病的治疗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为了研究NB—UVB在白癜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从2008年2月至2009年10月景洪市人民医院皮肤科采用NB—UVB治疗白癜风的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