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初步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CLIA)法对胃癌组(n=80)及健康对照组(n=80)的外周血清进行HCMV Ig G、Ig M抗体检测;巢式PCR技术检测22例胃癌患者的肿瘤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中的HCMV UL55基因;统计分析HCMV感染与胃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血清HCMV-Ig G阳性率为95%(76/80),HCMV-Ig M阳性率为6.25%(5/80);在健康对照组血清中,HCMV-Ig G阳性率为97.5%(78/80),HCMV-Ig M阳性率为3.75%(3/80),HCMV Ig G、Ig M在胃癌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MV UL55阳性检出率在22例胃癌组织中为50%(11/22),在相应正常胃黏膜组织中为9.09%(2/22),胃癌组织HCMV阳性检出率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升高(P〈0.01)。此外,未发现HCMV感染与胃癌的TMN分期、组织病理分化及肿块大小有显著性关联。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HCMV感染,且HCMV相较于癌旁正常组织更倾向感染癌灶,提示HCMV感染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不同时相点损伤区周围皮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Feneey法),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TBI后12、24、48、72 h损伤区周围皮质IGF-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检测上述相同时间点IGF-1的表达定位。结果:大鼠TBI后12 h损伤区周围皮质IGF-1 mRNA和蛋白已开始显著表达,24 h达到高峰,48 h表达开始减少,72 h仍有少量表达。结论:大鼠TBI后,损伤区周围皮质IGF-1的表达在伤后24 h达到高峰,48 h后开始减少的变化趋势可为应用IGF-1治疗TBI提供合适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磁共振出现软骨下骨髓水肿样病变(BMLs)的危险因素。方法41例膝骨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采用WORMS法评估膝关节磁共振软骨下BMLs,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BMLs的危险因素。结果体重指数、年龄是膝关节软骨下BMLs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r=0.437,P=0.004)、年龄(r=0.358,P=0.022)分别与BMLs呈正相关。结论体重指数、年龄是膝骨关节炎软骨下BMLs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年龄越大,软骨下BMLs也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沙眼衣原体(Ct)E血清型主要外膜蛋白(MOMP21-387)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Ct E血清型MOMP第21至第387氨基酸的基因序列,克隆至p ET21a(+)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 ET21a(+)/MOMP21-387,并进行原核表达和纯化,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分析鉴定后,通过BALB/c小鼠免疫检测MOMP21-387蛋白的免疫原性,即通过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g G和生殖道分泌物Ig A抗体反应,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其脾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MOMP21-387融合蛋白,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法鉴定在相对分子质量(Mr)约44 000处出现特异性条带;并经NiNTA亲和层析的方法获得了纯化的MOMP21-387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产生特异性血清Ig G抗体和生殖道分泌物Ig A抗体,至第6周达到高峰,MOMP21-387组的Ig G和Ig A抗体较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检测结果显示,MOMP21-387组小鼠脾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在10:1、20:1和40:1和80:1时均明显高于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 E型MOMP21-387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为基于MOMP21-387的Ct的ELISA法检测方法的开发和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将11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托珠单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关节肿胀度评分、血沉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IL-1、IL-6、IL-8、TNF-α、Th1及Tre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及关节肿胀度评分、CRP、RF、ESR、IL-1、IL-6、IL-8、TNF-α、Th1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re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2%,观察组为25.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应用雷公藤多苷片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7原核表达蛋白及其多克隆抗体。方法用PCR方法从宫颈癌组织中扩增HPV16 E7基因,克隆至pET21a(+)载体并构建pET21a(+)/HPV16 E7重组质粒,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异丙基硫代-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后表达重组蛋白,用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并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鉴定;纯化的HPV16 E7重组蛋白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用ELISA检测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并用Western blot法及免疫荧光技术分析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HPV16 E7重组蛋白可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进行表达和纯化;通过兔免疫后可制备特异性的多克隆IgG抗体,效价达1∶30 000;经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证实兔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HPV16 E7蛋白。结论成功进行了HPV16 E7原核表达并制备了HPV16 E7兔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温州医学院大学生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多态性及其HBc蛋白特性变化,为了解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变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BV-C基因特异性引物对21份温州医学院大学生HBV携带者(血清学检测为大三阳患者)血清标本进行PCR扩增鉴定,并取19份PCR检测阳性产物直接测序;进一步用Vector NTI 8.0和DNA Star软件分析HBV-C基因多态性及HBc蛋白特性的变化。结果:21份标本中,HBV-C DNA阳性率达90.48%(19/21),与标准基因序列(Gen Bank X01587)比较,HBV-C基因同源性为93.3%~95.1%。HBV-C基因分别形成51种突变模式,其中一处由于核苷酸的改变,翻译的氨基酸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此处氨基酸序列的第130处脯氨酸(Pro)突变为苏氨酸(Thr),其余标本均为同义突变;但突变处编码蛋白在亲水性、表面可及性及抗原性与标准株相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温州医学院大学生HBV携带者的HBV C基因具有多态性,但是由C基因决定的核心蛋白序列相对保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