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后垂直向骨增量的变化情况,研究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分期种植患者资料,对纳入病例的术前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术后当日垂直向骨高度、术后6个月垂直向骨高度及垂直向骨增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术后6个月较术后当日垂直向骨高度有显著性降低,降低量为0.56±0.25mm;上颌窦底黏膜厚度的术后6个月较术后当日垂直向骨增量的变化量无明显差异;在不同剩余牙槽骨高度情况下,术后6个月较术后当日垂直向骨增量的变化量有统计学差异,RBH大于5mm的患者相对RBH小于5mm的患者垂直向骨增量的降低值显著增加;上颌窦宽度与术后6个月较术后当日垂直向骨增量的降低值呈正相关。结论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后6个月较术后当日存在垂直向骨增量的降低现象;剩余牙槽骨高度大于5mm时垂直向骨增量的降低值显著增加;上颌窦宽度与垂直向骨增量的降低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下颌骨功能性偏斜对发育期大鼠髁突软骨内I型、II型以及III型胶原纤维分布及表达的影响。方法:取4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和正常对照组(20只)。实验组佩戴自制的上切牙金属牙套引导下颌骨功能性右偏,对照组不佩戴任何装置,分别于实验1周、4周取得标本。HE染色及番红-O染色观察髁突软骨组织形态,苦味酸-天狼猩红偏振光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观察髁突软骨内I型、II型、III型胶原纤维含量以及分布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半定量图像分析。结果:HE以及番红-O染色显示,实验1周后实验组牵张侧较正常组髁突软骨厚度显著增加,到4周后两组差异不显著;而实验组受压侧髁突软骨厚度4周后显著下降。天狼猩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I型胶原主要表达在增殖层至成骨细胞层,II型胶原主要表达在软骨细胞层和肥大层。与正常组相比,1周及4周时实验组牵张侧软骨中区I型及II型胶原表达增强;受压侧软骨后区I型及II型胶原表达均显著减少。III型胶原主要表达在软骨纤维层至软骨细胞层,两组间无显著表达差异。结论:下颌骨功能性偏斜导致两侧髁突软骨发生了差异性生长改建,I型及II型胶原参与了改建中软骨内骨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出生后的髁突软骨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力学微环境中,力学刺激对其生长发育、合成代谢均有重要影响。适当的应力可以使髁突软骨发生适应性生长改建,这种改建去除了有害的细胞及基质,维持了软骨内新陈代谢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的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发育过程中蛋白表达差异谱,分析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为进一步认识髁突软骨生理性及病理性生长改建的信号调控机制提供相关信息。方法:收获出生后1、7、14、28 d共4组S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鉴定软骨细胞。提取各组软骨细胞总蛋白,采用i TRAQ标记定量蛋白,2D nano-HPLC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获取出生后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发育过程中差异蛋白的表达谱,所得数据用MASCOT软件处理,筛选样本之间有意义的差异蛋白,运用GO法及David软件进行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 :共鉴定137种具有可信度表达的蛋白,有44种蛋白参与至少27条KEGG信号通路,其中ECM-受体相互作用、焦点粘连、actin骨架调节、Ca2+信号通路、血管平滑肌收缩、Gn RH信号通路、肌醇三磷酸代谢、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以及核糖体等信号通路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大鼠髁突软骨发育中,各信号通路蛋白在时间、空间上差异性表达,共同形成复杂的信号传递网络。  相似文献   
5.
6.
<正>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外分泌腺(泪腺、唾液腺为主),导致腺体破坏和分泌减少,其诊断除临床表现、腮腺造影外,常通过测自身抗体及唇腺活检来确定[1,2],操作复杂,有一定创伤性,且对SS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分化调控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体外单层培养并鉴定出生后1、7、14、28 d共4组S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内IGF-1表达情况,Real-time 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内IGF-1R、Bcl-2、Bax mRNA及蛋白表达。饥饿培养24 h后,实验组加入质量浓度为100 ng/mL的重组大鼠IGF-1细胞因子(rrIGF-1)继续培养24、48 h,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各组髁突软骨细胞内IGF-1R、IGF-2R、Raf1、GSK-3、IGFBP3、NF-κB、Bcl-2、Bax、integrin、TGF-βmRNA表达情况;对照组培养液不加rrIGF-1。结果:各鼠龄组S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内IGF-1表达均阳性,IGF-1R mRNA及蛋白表达相对平稳,Bcl-2、Bax mRNA及蛋白表达逐渐增强,在出生14 d后表达下降(P<0.05)。加入100 ng/mL rrIGF-1后,髁突软骨细胞增殖速度显著增加,细胞凋亡减少,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实验组IGF-1R、GSK-3、Bax、integrin mRNA表达整体呈下降趋势;IGF-2R、Raf1、IGFBP3、NF-κB、Bcl-2、TGF-βmRNA表达水平总体呈上调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GF-1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软骨形成早期的调控,并可能与integrin、TGF-β等其他蛋白相互作用,共同参与髁突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建立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发育过程中蛋白表达差异谱,寻找并鉴定其差异表达蛋白。方法:体外培养出生后1、7、14、28d共4组SD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应用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鉴定软骨细胞。提取各组软骨细胞总蛋白.采用iTRAQ标记定量蛋白.2Dnano—HPLC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技术动态、定量观察出生后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发育过程中差异蛋白的表达及其量变情况,所得数据用MASCOT软件处理,筛选样本之间有意义的差异蛋白,运用GO法进行蛋白分类。结果:共鉴定500种差异蛋白.其中137种具有可信度表达.包括15种高可信度表达,相对分子量在7806.24~608459.2.主要功能为参与各类代谢及发育过程、细胞骨架结构、信号转导,响应各类刺激、免疫应答以及细胞间联系及运输等。结论:本研究获得了目前较为全面的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发育中差异蛋白表达谱.并运用质谱技术成功鉴定了差异表达蛋白.为进一步研究髁突软骨细胞内蛋白功能及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的改变与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出生后的髁突软骨处于复杂的力学微环境中,其生长改建的生物学基础是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是髁突软骨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生长因子之一。在细胞学水平,IGF-Ⅰ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连接蛋白(IGFBP)调控,通过与其受体的结合、激活来发挥生物学效应,其中包括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及程序性死亡,加快髁突软骨基质合成,参与髁突软骨细胞内力学信号的转导等。本文就IGF-Ⅰ及其受体,IGFBP及IGF-Ⅰ调控髁突软骨发育及其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舌侧去骨法与颊侧去骨法用于拔除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适应证。方法:中、低位水平阻生患者105例,共160颗牙齿,随机分成2组,每组均为中位阻生齿55颗,低位阻生齿25颗。一组采用舌侧去骨法,一组采用颊侧去骨法。比较2组拔牙花费的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结果:中位阻生齿拔除所花费时间,舌侧去骨法为(17.31±1.53)min,颊侧去骨法为(18.76±2.45)min,P>0.05。低位阻生齿拔除,舌、颊侧去骨法所用时间分别为(34.40±5.81)min及(42.97±4.77)min,P<0.05。低位阻生齿拔除,舌、颊侧去骨法引起面部水肿的程度分别为(21.25±3.81)%及(30.80±5.04)%,P<0.05。两组间出现疼痛、张口受限、感染、出血、舌或下唇麻木的机会无明显差别。结论:拔除低位水平阻生齿应采用舌侧去骨法,中位水平阻生齿拔除采用颊侧去骨法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