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心理咨询临床实践的视角,介绍了影响状态逆反产生的因素、心理逆反的表现与测量、特质逆反的人格描绘,以及心理咨询与临床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文章最后提出,深入的相关研究应注重心理逆反的测量与本土化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咨询师有关自我表露的认识、态度,以及自我表露的决策过程.方法:对18位咨询师进行半结构化的访谈,然后以协商一致的定性研究(CQR)方法对访谈文本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咨询师自我表露涉及认识、态度、内容、情境、动机、考虑因素和变化7个主题.咨询师普遍认为自我表露有积极作用,对自我表露持接受、认可的态度.咨询师在4种典型情境中较容易自我表露:当事人有不合理的观念或想法;咨询不顺利,难以进行下去时;咨询师有类似的经历;当事人主动要求.在进行决策时,咨询师会考虑是否要表露、何时表露及如何表露三方面的问题.结论:咨询师的自我表露具有积极作用,咨询师自我表露会经历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咨询师和来访者对会谈效果和即时效果评价的关系,探索会谈效果与即时效果的关联方式.方法:选取29个咨询会谈,每次会谈结束后咨访双方评定会谈评估问卷(SEQ),来评定会谈效果;再以2分钟的会谈录音为1个评定单位,用会谈评估量表评定会谈即时效果的“深度”和“帮助”,比较咨访双方评定会谈效果及即时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即时效果对会谈效果的预测情况.结果:咨访双方评定的会谈效果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 =0.34,P>0.05),而即时效果呈正相关(r=0.21,0.13,均P<0.001).来访者对即时效果的“深度”和“帮助”的评分均高于咨询师[(1.5±1.0)vs.(2.5±1.0),(1.2±0.8)Vs.(2.1±1.2);均P<0.001].咨询师所评“帮助”的极大值可以预测SEQ的深度性(R2=0.24),来访者所评“帮助”的均值可以预测SEQ的唤起性(R2 =0.24).结论:咨访双方对会谈效果的评价无关联且咨询师受会谈中印象深刻片断的影响、来访者受会谈整体印象的影响;咨访双方对即时效果的评价关联很小且来访者好于咨询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间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和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各46例,分别定义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健康人资料46例,定义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循环酶法和免疫增强比浊法对三组Hcy和CRP水平进行测定,对比测定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例数。结果研究2组和研究1组的Hcy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研究2组Hcy水平高于研究1组,差异显著(P0.05),而研究1组CRP水平高于研究2组,差异显著(P0.05)。两个研究组的Hcy和CRP水平检测阳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研究2组Hcy水平阳性例数多于研究1组,差异显著(P0.05),而研究1组CRP水平阳性例数多于研究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Hcy和CRP水平会呈现异常升高状态,对两项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可以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效果的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职业胜任力的视角,探讨我国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职业资格认证的适当途径,着重于改进"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心理师评审方案。方法:采用文献法梳理国内外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职业资格认证的理论和实践以确定我国认证办法的设计原则;采用专家法提出我国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的核心胜任力以形成评审指标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改进后的评审方案进行初步评价。结果:"多特质、多方法、多来源"是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职业资格认证办法的设计原则;我国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的核心胜任力包括专业态度与行为、伦理与法律,临床知识与技能,科学与研究,关系建立,多元文化及中国文化,个案管理等6个领域;改进后方案确定的评审材料能够命中全部核心胜任力且专家评定的一致性信度较高(Cronbachα=0.74~0.97),专家对改进后方案的评价较高。结论:改进后的评审方案确定的核心胜任力反映了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实践必须具备的态度、知识与技能,可以作为我国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教育、培训、实践,以及胜任力评估的参考;改进后的评审方案可以作为我国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职业资格认证的一个过渡办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心理咨询中当事人工作同盟的发展模式,并探讨当事人依恋与工作同盟的关系.方法:从两所大学的心理咨询中心征集当事人71例,每次会谈后采用简版工作同盟量表-修订版(WAI-SR)测量工作同盟情况,并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CR)测查当事人依恋.当事人的整个咨询过程分为前中后三期,第一次为前期,最后一次为后期,其余为咨询中期.采用多层线性回归,以每次会谈结束后的工作同盟追踪数据为第一层数据,以当事人的依恋为第二层数据,来探讨当事人工作同盟的发展模式.结果: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随会谈次数增加,WAI-SR得分上升(γ10=0.72,P<0.01).ECR的依恋回避维度对工作同盟发展速率的影响接近有统计学意义(γ11=0.49,P=0.067).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咨询前期,不同依恋类型当事人WAI-SR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恐惧型(29.3±5.8)、先占型(29.0±7.3)、安全型(23.0±7.8)和回避型(22.8±9.2).安全型当事人中期和后期WAI-SR得分高于前期[(28.0±7.0),(30.0±6.1) vs.(23.0±7.8);P<0.05];而先占型、恐惧型、回避型当事人WAI-SR得分在前、中、后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工作同盟随会谈次数的增加表现出线性增长模式,且当事人工作同盟的发展模式因其依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提示在咨询过程中应关注当事人依恋并有针对性地促进其工作同盟.  相似文献   
7.
目的: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是用来理解态度改变过程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模型,本研究检验ELM是否能够预测心理咨询期望的改变过程。方法:采用2(信息质量高低)×2(个人卷入度高低)×2(信息来源可信性高低)三因素的完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现场招募大学生207名,有效数据199份,将其随机分为8组,分别接受不同的试验处理。使用想法列表技术、语义差异量表(SDS)、自编行为倾向性自评条目测量研究对象的认知内容、态度、行为倾向性的变化。结果:高信息质量组会产生更多的赞同想法和更加积极的态度,同时也更有可能按照材料中描述的那样来参加心理咨询(均P<0.01)。在可信性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信息质量较高时态度改变更明显(P<0.001)。个人卷入度的主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ELM)并不能完全解释咨询期望的改变过程,个人卷入度可能不是改变咨询期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当事人自我探索、咨询师指导与会谈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咨询会谈中,当事人自我探索、咨询师指导与会谈效果的关系。方法:对22个个案的80次会谈录像并转成逐字稿。会谈结束后用《会谈评估问卷》测量当事人对会谈效果的评价。根据逐字稿和录像,按照《当事人行为系统》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编码,按照《体验量表》对当事人的体验进行评定。从中抽取30个会谈,按照《咨询师指导性干预量表》对咨询师的指导进行编码。结果:在当事人认同的咨询师指导与会谈效果间存在正相关,r=0.51;指导中的解释和认知重构与会谈效果间存在正相关,r=0.38,r=0.43;自我探索和体验水平与会谈效果相关不显著。结论:预测当事人评定的会谈效果,更有力的因素是当事人认同的咨询师指导,而非当事人的自我探索和体验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术中应用限制性输血和开放性输血两种不同模式输血,对预防术后谵妄症状出现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开放性输血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输血干预;采用限制性输血方式对研究组患者实施输血干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谵妄症状控制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输血量超过500ml例数、术后谵妄症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谵妄症状控制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输血量超过500ml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谵妄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限制性输血模式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实施术中输血,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谵妄症状的发生率,保证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到2015年8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60例来进行统计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少量输血,观察组患者需要大量输血,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进行临床对照性分析。结果术后1d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d、5d两组患者各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明显,医患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避免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威胁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