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杨元元  慕晓玲 《农垦医学》2010,32(4):346-348
砷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生物毒性物质,生物体长期暴露在高砷环境中会产生抗砷基因。本文主要介绍砷的毒性机制以及抗砷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对砷的毒性机制和抗砷基因的研究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行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的临床应用,分析其疗效及不同情况下胰岛素用量情况。方法:对42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治疗,观察总体胰岛素泵应用情况.在初诊、老年、围手术期情况下胰岛素泵应用上的差别。结果: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总体血糖在(7.5±2.6)d达标.初诊组与非初诊组总体基础率和餐前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达标较慢,餐前胰岛素用量和基础率均较高:老年组基础率较低。结论:CSⅡ可迅速有效使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消除高糖毒性,延缓胰岛B细胞功能的衰退:不同人群的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应用方法存在着差别。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子宫腺肉瘤伴肉瘤样过度生长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子宫腺肉瘤伴肉瘤样过度生长的临床病理资料,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均发生于子宫内膜,临床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或经期延长;宫腔内见息肉样结节,有蒂或无蒂;或内膜粗糙,切面呈鱼肉状,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镜下见肿瘤由良性腺体成分和恶性间叶成分构成,肉瘤成分占25%以上,4例肿瘤中2例含有异源性的横纹肌肉瘤成分。肉瘤成分:vimentin(+),CD10部分(+);伴异源性横纹肌肉瘤成分:desmin、Myo D1、Myogenin均(+)。3例患者术后随访5、10、19个月后死亡,1例随访3个月无瘤生存。结论腺肉瘤伴肉瘤样过度生长,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
7.
日本政府的有关部门于1983年8月底对“攻癌十年总体规划”的1984年提出了经费预算计划。据厚生省、文部省和科学技术厅三部门的统计,总预算达52.11亿日元。其中厚生省为17.61亿日元,文部省18.5亿日元,科学技术厅16亿日元。具体项目是: 1.重点研究课题的经费17.47亿日元。  相似文献   
8.
王瑞  杨元元  朱楠  肖大树 《安徽医药》2021,25(8):1566-1569
目的 探讨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p-GBM)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及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4例Ep-GBM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其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Ep-GBM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4例Ep-GBM中,男3例,女1例.4例均发生于颞叶,临床表现为头痛伴恶心、呕吐,言语不清,感觉及语言障碍.影像学多提示囊实性肿物,可见出血、坏死及水肿.肿瘤切面灰白色、灰红色或灰黄色,无明显界限,质软或韧,可见囊性变及出血.镜检见肿瘤细胞以上皮样细胞及横纹肌样细胞为主,含有多少不等经典型胶质母细胞瘤成分.免疫组化:4例Vim与GFAP均(+),3例PCK(+)、INI-1(+);2例S-100、EGFR(+);1例Syn(弱+).随访4、8、9、13个月,4例均死亡.结论 Ep-GBM为罕见的高级别胶质瘤,容易沿脑脊膜播散,其确诊需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医疗体制现在正在发生划时期的变化。这些变化比起以往数十年的任何时期都更富有冲击性。众所周知,美国一直拒不接受其他工业先进国家所采用的利用公共医疗制度向国民分配医疗资源的体制。而是采取利用市场机构或类似机构分配医疗资源,选择适当的医疗数量和质量,向消费者(受益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方法。本文介绍美国医疗经济的有关制度产生的背景及目前正在发生的变化状况,并探讨这些变化会给将来的政策带来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erkel细胞癌(MC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5例MC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发病部位、生化指标、TNM分期以及随访时间等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 Vision染色法进行组织学观察,进行综合分析并文献回顾。结果 5例老年患者,年龄59~86岁,4例发生于面部,1例为原发病灶不明的腹股沟肿物。镜下见小圆形细胞肿瘤,片状、巢状排列,不侵及表皮;细胞核紧密镶嵌排列,核圆,可成空泡状,染色质细尘状(胡椒盐样);胞质稀少,呈嗜酸性;可见到Azzopardi现象。免疫表型:上皮标记及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患者随访7~30个月,2例无瘤生存,1例死于心血管疾病,2例复发后死亡。结论 MCC为高侵袭性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进展迅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