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基于问题的教学法(PBL)联合以小组为基础的教学法(TBL)在胸外科教学实践中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授课的五年制学生,分别采用传统模式(对照组)和PBL+TBL联合教学法(PBL+TBL组)进行授课。对学生理论和实习内容进行考核,完成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考核方面,PBL+TBL组在理论知识、临床见习以及总成绩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调查方面,PBL+TBL组满意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79.3%(P=0.048)。结论 PBL联合TBL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积极性方面,较传统教育模式有优势。教学实践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肥胖症患者减重代谢术后的饮食体验的研究,全面了解其存在的饮食问题与管理需求,为更好地开展临床医疗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PsycINFO、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有关肥胖症患者减重代谢术后饮食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21年1月。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采用汇集性整合的方法进行结果整合。 结果 共纳入18项研究,提炼39个结果,归纳为7个类别,综合为4个整合结果。①减重代谢术后患者进食状态的变化:饮食方式的变化、饮食管理阶段的变化;②减重代谢术后积极的进食策略;③减重代谢术后消极的进食体验和不良饮食行为:消极的进食体验、不良饮食行为及原因;④减重代谢术后患者寻求多方面的饮食管理支持:医护人员的饮食管理支持、家人和朋友的饮食管理支持、社会组织的饮食管理支持。 结论 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在减重代谢术后已出现的或可能会出现的饮食问题,根据相关原因,有针对性的提供支持与帮助以应对术后饮食挑战,指导患者建立正确的饮食行为,实现并维持最佳的减重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上调肺腺癌细胞中Mir-30a的表达水平能否增强细胞对克唑替尼的敏感性,观察细胞增殖率的变化及克唑替尼IC50等的变化,并探索相关的机制。方法使用Lipofectamine2000携带Mir-30a对H3122细胞进行瞬时转染,并与克唑替尼共同作用。将肺腺癌H3122细胞分为对照组、克唑替尼与联合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变化,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性。Western blot检测ALK、c-MET、Beclin-1、E-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H3122细胞中Mir-30a转染与克唑替尼共同作用较克唑替尼单独作用有更显著的细胞杀伤作用。转染后的细胞较单独应用克唑替尼组侵袭力减弱。转染与克唑替尼联合组Beclin1、ALK、c-MET及Vimentin的蛋白的表达有明显下降,E-cadherin稍有增强。结论 Mir-30a增强肺腺癌细胞对克唑替尼的敏感性,可能与过量表达的Mir-30a抑制癌细胞的自噬及上皮细胞间质化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同时研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和SD大鼠肺组织,PASMCs和SD大鼠都设置为常氧组(N)、低氧组(H)、低氧+姜黄素组(HC)3组。CCK-8法测3组PASMCs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PASMCs和肺匀浆中NLRP3、Caspase-1及IL-1β蛋白表达差异。血流动力学检测3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右心肥大程度,HE染色观察3组大鼠肺血管重塑程度。结果:与N组比,H组PASMCs的数量有明显增加(P<0.05),H组PASMCs和肺匀浆中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均上升(均P<0.05),H组大鼠的mPAP及右心肥大指数明显升高(均P<0.05),发生明显肺血管重塑;与H组比,HC组PASMCs的数量明显降低(P<0.05),PASMCs和肺匀浆中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均下降(均P<0.05),HC组大鼠的mPAP及右心肥大指数明显降低(均P<0.05),肺血管重塑改善。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IL-1β轴,改善低氧PASMCs异常增殖、HPH大鼠肺血管重塑和右心肥大,降低肺动脉压力。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对相桥地区已婚女性进行妇女病普查,了解该地区妇女病的发病率、发病类型。方法:在2008-05~2009-04相桥中心卫生院就诊的年龄18~60岁的已婚女性随机选择自愿参加免费妇女病普查的女性500名,行常规妇科检查、腹部B超检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对普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生殖系统炎症279例,其中宫颈糜烂占77例;生殖系统肿瘤的46例,其中恶性肿瘤占4例;月经紊乱的47例,其中合并中重度贫血27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早、中期微小RNA(micro?RNA,miRNA)单独或联合其他指标对重度子痫前期(severe?preeclampsia,sPE)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巢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象为在我院产科例行唐氏筛查早期10-13+6周,中期15-20+6周的孕妇血清,追踪至分娩,根据随后是否发展为sPE,分为疾病组(早期29例、中期39例)和对照组(早期29例、中期39例)。检测孕早期组微小RNA210(micro?RNA?210,miR-210)、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血小板(blood?platelet,PLT)、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hin,HCG)、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associated?plasma?protein?A,PAPPA)水平,检测孕中期组miR-210、HCT、PLT、HCG,计算两组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pressure,MAP)和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比较上述孕早、中期标志物在两组中的差异,对有统计学差异的标志物进行Logistic回归并分析预测价值。结果早期BMI、MAP、HCT、PLT、miR-210与sPE呈正相关,中期BMI、MAP、HCT、PLT、miR-210与sPE呈正相关。具有预测价值的单个标志物依次是miR-210、HCT、PLT、BMI、MAP。孕早、中期miR-210预测sPE的AUCROC?分别为0.75、0.81,miR-210、HCT、PLT、BMI、MAP联合后预测价值增加,孕早、中期联合指标预测sPE的AUCROC?分别为0.89、0.89。结论孕早、中期血清miR-210可预测随后发生的sPE,miR-210、HCT、PLT、BMI、MAP五个指标联合的预测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8.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86N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血糖代谢情况,以及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等并发症。方法:以临床确诊PCOS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健康职工和献血员共30例作为对照组。对正常对照组、PCOS组进行空腹血糖(FPG)、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OS组FPG,HbA1c和2hPG结果与正常组两组结果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COS组的HbA1c水平与FPG和2hPG成正相关。结论:HbA1c水平测定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取血量少的特点,并且不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作为临床PCOS并发糖尿病诊断筛查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多种原因导致的继发性纵隔脓肿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2月至2007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3例继发性纵隔脓肿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5例;年龄13个月~76岁,平均年龄40.9岁。致病原因:食管穿孔或破裂14例(外伤致食管破裂7例、医源性食管破裂6例、自发性食管破裂1例),咽部脓肿5例,口底蜂窝组织炎2例,气管断裂2例。采取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行食管破裂修补术10例次,空肠或胃造瘘术6例次,脓胸纤维板剥脱术4例次,经颈部切口上纵隔引流术15例次,胸腔闭式引流术7例次,肺叶部分切除术2例次,心包引流术1例次,牙周和颌下切开引流术1例次。结果住院死亡5例,病死率21.7%(5/23),死于中毒性休克4例,静脉大出血1例。出院时完全治愈或病情稳定18例。随访16例,随访时间6~18个月,随访期间生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失访2例。结论继发性纵隔脓肿病情发展迅速,且病死率高,应早期诊断,充分的外科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和营养支持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