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数值计算和动物实验的方法研究模拟脑电节律的调制磁场对与睡眠有关的中缝核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从而探讨其对睡眠的影响。通过数字仿真 ,研究了神经纤维对调制磁场刺激作用的响应特性 ,发现了神经纤维具有对低频调制包络信号响应敏感 ,对高频载波不响应的特性。依据睡眠全过程脑电节律的变化 ,研制了模拟 EEG信号发生器。采用高频磁脉冲作为载波调制模拟脑电节律信号 ,用所得的调制磁场诱导兔脑 ,观察磁刺激对中缝核5 -羟色胺能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动物实验结果表明 ,中缝核经磁刺激后放电频率发生显著改变 ,其放电变慢。这说明磁刺激能抑制 5 -羟色胺能神经元神经电活动水平 ,将为改善失眠症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肿瘤光动力治疗中的组织氧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影响肿瘤光动力治疗效果的与氧相关的因素,探讨改进光动力治疗的途径。方法:建立肿瘤光动力治疗中氧含量的动态模型,并采用Crank—Nicolson离散方法解析该模型,在时间域和空间域上,分析光动力过程中肿瘤氧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光照的光功率密度、肿瘤初始氧含量等因素对光动力疗效的影响,并比较间断光照和连续光照两种方式的不同疗效。结果:肿瘤氧含量随着治疗时间和离血管的距离呈衰减趋势,光动力反应只发生在血管附近的有限区域,且区域大小与初始氧含量密切相关.在较高的初始氧含量下,更大区域的氧含量因为处于阈值Cth以上,所以能发生光动力反应。当采用较低的光功率密度光照治疗时,肿瘤氧含量衰减比高功率密度下慢;当采用间断光照进行光动力治疗时,在治疗黑暗期肿瘤氧含量能得到回升.有利于光照期的治疗。结论:初始氧含量较高的情况下治疗效果更好;在较低的光功率密度下,光动力反应较难进行,但是有利于保护肿瘤供氧源的工作。在较低的初始氧含量下,间断光照方式的疗效要比连续光照要好。  相似文献   
3.
脑逆灌注血液动力学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逆灌注方法是指在脑梗塞患者发病后最短时间内从股动脉引出动脉血经血泵由颈内静脉逆行灌入大脑缺血部位从而缓解缺血程度 ,减轻缺血损伤 ,提高患者预后质量。目的是建立脑逆灌注血液动力学模型 ,研究逆灌注血流速度与颅内压、静脉窦压及脑血管床压的关系 ,从理论上验证脑逆灌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20年前,人们第一次提出血管音图,它通过狭窄管道中的湍流发出的声音研究管道的狭窄程度。因为当时研究声音的频谱和狭窄程度之间关系的理论还不完善,所以这项技术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而近十年来,适用于生理管道中流动的理论已经很完备,频域分析在计算机上经委有容易实现。现在,生理声技术还受到超声多普勒技术的制约。然而可以预料,将来的生理声技术作为一种无创、简单和廉价的诊断方法,在研究生理管道和其中流体流动性质方  相似文献   
5.
人脑不同计算思维方式的功能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标定大脑在进行计算时其相应功能区域的解剖位置 ,并比较和探讨在执行连续默算减法和重复默读乘法表过程中在大脑中的激活模式。实验采用 14个右手习惯志愿者 ,在进行上述两种思考过程中 ,通过多断层回波技术 T2加权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中枢激活反应。处理连续默算减法和重复默读乘法表这两种问题时的脑反应模式的截然不同证明 :大脑在处理连续默算减法和重复默读乘法表这两种任务时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处理途径。连续默算减法的 (P<0 .0 1,T=5 .4 1)功能定位在额叶上、中回后部和顶叶后部小叶 ,证明了在计算和暂存记忆操作中 ,这些功能区域起着重要的作用 ;重复默读乘法表的 (P<0 .0 1,T=4 .77)功能定位仅在侧枕回两侧的一组激活簇。  相似文献   
6.
针对脊柱侧弯患者背部肌肉肌电信号中心电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小波信号分解与重建和自适应谱线增强技术相结合的去噪方法。并与常用的修剪和门限技术两种方法作比较。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脊柱不同位置的模拟肌电信号,本文方法和修剪、门限除噪比较,输出信号的信噪比明显提高。这种方法用于临床采集的背部肌电信号,很好地实现了心电噪声抑制。  相似文献   
7.
采用3-刺激视觉oddball实验范式,研究干扰子刺激和靶刺激条件下抑郁症患者的大脑电流源的异常电流响应过程.分别采集了抑郁症和健康受试者的64导联脑电,以该实验任务的功能磁共振激活簇空间坐标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干扰子刺激和靶刺激条件下事件相关电位的脑区域源模型,通过脑源重建法计算得到14个区域源的源电流波形,经非配对t检验和置换检验后发现:在靶刺激条件下,抑郁症患者的右侧脑岛、右侧中央前沟在P300晚期产生的源电流幅度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P<0.05),它引起右侧头皮前额区的异常负电位.在干扰子刺激条件下,患者的左侧中央前沟在P300晚期产生的源电流与正常人有明显差异,差异显著性具有趋势意义(P=0.087),它引起左侧前额区的异常近零电位.结果表明:通过源电流计算发现了抑郁症患者的中央前沟和脑岛的P300活动发生显著异常.  相似文献   
8.
20年前,人们第一次提出血管音图,它通过狭窄管道中的湍流发出的声音研究管道的狭窄程度。因为当时研究声音的频谱和狭窄程度之间关系的理论还不完善,所以这项技术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而近十年来,适用于生理管道中流动的理论已经很完备,频域分析在计算机上也已经很容易实现。现在,生理声技术还受到超声多普勒技术的制约。然而可以预料,将来的生理声技术作为一种无创、简单和廉价的诊断方法,在研究生理管道和其中流体流动性质方面将会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焦虑症患者的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偶极子模型及特征.方法:选择焦虑症患者25例和正常人28名,记录受试者32导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并采用ASA脑源分析软件建立偶极子电流源模型,提取偶极子电流波形的P300波幅参数;对照正常人研究焦虑症患者偶极子参数的异常特征.结果: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焦虑症组和正常对照组都呈现偶极子波幅的左右脑半区非对称性,右半区波幅高于左半区,而且焦虑症组的这一非对称性更强,研究还发现在焦虑症组中,位于脑后区左右颞叶位置的一对偶极子呈现的非对称性最强.结论:通过多导联记录听觉P300,并采用偶极子电流源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了焦虑症患者以左侧颞叶偶极子活动异常为主的电生理特征,这一结论有助于阐明焦虑症发病机理,提高P300诊断焦虑症的特异性水平.  相似文献   
10.
脑电在老年性痴呆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传统脑电、事件相关电位、事件相关脑电去同步和同步过程以及脑电的混沌特性在老年性痴呆诊断中的应用,概述了脑电在诊断老年性痴呆研究中取得的进展和它的重要意义,并对这些研究用于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确诊、早期诊断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