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0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TIA 4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3月~2006年3月,我们应用小剂量尿激酶(UK)和奥扎格雷钠(奥辛康)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TIA)4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厌食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病证,以较长时间内食欲不振,甚至拒食为主要的临床特征。其治疗有和脾助运法,养胃育阴法,健脾益气法,这是常规治法。但临床所见厌食患儿证型颇多,故又当因证施治,才能获得满意疗效,笔者就临床治疗小儿厌食症体会总结如下四法。1 益气养血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脾汤治疗小儿锌缺乏性迁延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锌缺乏性迁延性肠炎之患儿随机分两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益脾汤(太子参、黄芪、白术、芡实、五味子、藿香、砂仁、公丁香、青皮、鸡内金、鸡矢藤);对照组口服葡萄糖酸锌及思密达。主要观察腹泻症状的改善和血清锌水平的提高情况。结果:总有效率,临床痊愈率治疗组分别92%、78%,对照组分别为76%、52%,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前后,两组血清锌皆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锌值接近(P>0.05)。结果:益脾汤补锌效果不亚于葡萄糖酸锌,但改善迁延性肠炎腹泻症状的效果优于葡萄糖酸锌。  相似文献   
4.
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是一组由于脊髓前2/3缺血性损害所致的双下肢截瘫、传导束型分离性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候群,国内报道尚少,现将我们收治的8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5.
脑面血管瘤病(encephalo-facialangiomatosis)又称神经皮肤血管瘤病,或Sturge-Weber-Dimitri综合征,临床较为少见。其主要临床表现有癫痫发作,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良并伴有青光眼等。我们遇到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川芎嗪防治肺纤维化大鼠自由基损伤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及川芎嗪组,共4组,每组10只。于给药28d后取肺组织,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中SOD、GSH-Pxi、NOS活性和MDA水平。结果川芎嗪能提高肺纤维化大鼠体内的GSH-Px和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和iNOS活性。结论川芎嗪能调节肺纤维化大鼠体内自由基水平,减轻自由基对肺组织结构的氧化损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起到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PBL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当前以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本室在2005级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了小规模的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这一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上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鹿麻散敷脐治疗小儿遗尿29例报告宁德地区中医院(宁德352101)李少春小儿遗尿是指3岁以上小儿在睡眠中经常不自觉的排尿,俗称“尿床”。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病症。笔者近年在儿科门诊用自拟“鹿麻散”外敷脐部治疗小儿遗尿,获得一定的疗效。兹报告于下。1资料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花汤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符合标准的湿疹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治疗组口服三花汤,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2组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对2组有效患儿在停药2周后进行随访,比较2组有效患儿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5%,对照组为7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随访有效患儿,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4.71%和62.96%,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三花汤治疗婴儿湿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中心肌梗死面积和无复流面积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两批进行实验。第1批实验,固定再灌注时间为2 h,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缺血2 h组,②缺血3 h组,③缺血4 h组,④假手术组。第2批实验,固定缺血时间为4 h,大鼠随机分为6组:①再灌注2 h组,②再灌注4 h组,③再灌注8 h组,④再灌注24 h组,⑤再灌注3 d组,⑥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一定时间后再灌注,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分别用硫磺素S和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评估心肌无复流面积和梗死面积。结果 所有缺血再灌注组均出现明显的心肌无复流现象。心肌梗死面积和无复流面积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扩大,缺血2 h,即可见明显的心肌无复流现象,无复流区与血液灌注区界限明确;缺血3 h,可见明显心肌梗死,但界限不清;缺血4 h梗死区与未梗死区界限清晰。再灌注8 h内,心肌梗死面积和无复流面积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明显扩大、延展,无复流面积略大于梗死面积;再灌注8 h后,心肌梗死的扩展速度进入平台期,而无复流面积则呈逐渐减少趋势;再灌注3 d后,心肌梗死和无复流区域基本重合,二者面积趋于一致。结论 在本研究选定的缺血时间和再灌注时间的条件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心肌无复流发生率是100 %,可作为心肌无复流模型使用。心肌梗死面积和无复流面积随缺血时间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扩大,并均在再灌注8 h达峰值;此后梗死面积基本固定,而无复流现象出现部分恢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