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RCC1的表达纯化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表达纯化ERCC1蛋白并制备其单克隆抗体(mAb).方法:克隆并原核表达ERCC1蛋白, 其氨基端带有6-His标签.纯化后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 经融合、筛选制备特异性mAb.结果:成功表达了ERCC1蛋白.SDS-PAGE显示所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7 000.获得了1 株稳定分泌抗ERCC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6F8), 其分泌的mAb的Ig亚类(型)为IgG2b.ELISA检测, 对应腹水mAb的效价为1∶ 1.5×10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ERCC1 mAb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成功地表达纯化ERCC1蛋白并制备了1株抗ERCC1 mAb.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ie2介导的基因导入系统体内靶向转导p53基因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应用双功能交联剂SMCC将Tie2配体寡肽GA3与PEI连接构建靶向Tie2的基因载体。体外试验将GA3-PEI/luciferase导入Tie2表达阳性的SPC-A1肺癌细胞与Tie2表达阴性的SMMC7721肝癌细胞中,24 h后检测luciferase活性。体内导入试验将GA3-PEI/β-gal复合物注射SPC-A1细胞裸鼠种植瘤周围皮下,同时设立PEI/β-gal组为对照;24 h后牺牲裸鼠,检测心、肝、脾、肺、肾和瘤体的β-gal表达。另外将另一批四周龄SPC-A1肺癌种植瘤裸鼠随机分为5组:(1)NS;(2)GA3;(3)p53;(4)PEI/p53;(5)GA3-PEI/p53;每组6只;皮下注射GA3-PEI/p53基因复合物,隔2天1次,并测量肿瘤长短径,计算瘤体积及抑瘤率。结果:GA3-PEI/luciferase组的luciferase活性在SPC-A1细胞中明显高于SMMC7721细胞(P〈0.05)。在种植瘤中可见较多蓝染细胞,心、肝、脾、肾组织中几乎不见篮染,肺支气管黏膜除外。与对照组比较,GA3-PEI/p53治疗组对肿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其抑瘤率为61.29%。结论:GA3基因导入系统靶向转导p53基因,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3.
赵瑞皎  石必枝  李宗海  王华茂 《肿瘤》2007,27(8):646-650
目的: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A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微血管生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6例人脑胶质瘤组织,2株成胶质细胞瘤细胞系(U251和U87)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EphA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Western blot方法进一步验证高级别成胶质细胞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EphA2的表达情况。通过CD34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来计算胶质瘤组织中的微血管数(MVC),探讨EphA2的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的微血管生成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在所有检测的66例胶质瘤中,除3例低级别胶质瘤(Ⅰ~Ⅱ)未检测到EphA2表达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EphA2表达,阳性率为95.5%(63/66);而10例正常脑组织中EphA2蛋白表达均为阴性,二者差异显著(P〈0.01)。并且高级别脑胶质瘤(Ⅲ~Ⅳ)中EphA2强阳性表达率为63%(29/46),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30%(6/20)的阳性表达率,二者差异显著(P〈0.01)。此外,肿瘤组织内微血管内皮细胞也有EphA2蛋白表达。Westernblot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成胶质细胞瘤组织和细胞系U251高表达EphA2蛋白,且U87表达水平明显低于U251,正常脑组织中检测不到EphA2蛋白条带。胶质瘤的微血管密度与EphA2蛋白表达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713,P〈0.01),EphA2表达强阳性的肿瘤区域有较高的微血管密度。结论:EphA2特异地表达于高级别胶质瘤中,而正常脑组织中则检测不到EphA2表达,提示EphA2有可能是恶性胶质瘤的一个新的标志物,或可作为分子治疗的靶点,并且EphA2可能参与胶质瘤的血管生成,在胶质瘤的发病和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酪氯酸蛋白激酶受体EphA2及其配体EFNA1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EphA2/EFNA1在不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了23种人类肿瘤细胞系中EphA2/EFNA1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了EphA2蛋白在不同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结果:RT—PCR结果显示.除白血病细胞K562和HL60,以及视网膜母细胞瘤RB几乎检测不到EphA2/EFNA1外.EphA2/EFNA1高表达于肝癌、肺癌、卵巢癌、官颈癌、前列腺癌、胃腺癌、脑胶质瘤、膀胱癌、成骨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等20种细胞系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除K562外,EphA2蛋白在不同肿瘤细胞系中均有表达。结论:EphA2/EFNA1高表达于人类多种肿瘤细胞中,并且EFNA1的表达水平相对低于EphA2的表达、EphA2./EFNA1可作为一个较为广潜的肿瘤标记,并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前言 二十世纪的八○年代,将在人类医学史上留下一个难以磨灭的烙痕,因为号称“二十世纪黑死病”的爱滋病(AIDS)就在八○年代的初期,悄悄的在全世界散布开来,这个神秘的疾病,不但震惊了医学界,也吓坏了全世界,可以说到了“人人自危”的地步。很幸运地,在短短的几年内,这个神秘疾病的面纱,逐渐的被揭开了,它的罪魁祸首——反转录病毒(retrovi  相似文献   
6.
稳定表达EGFRvⅢex的NIH3T3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表皮生长因子突变体Ⅲ胞外区(EGFRvⅡ-Iex)的NIH3T3稳定细胞系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将编码EGFRvⅢex基因的表达质粒pLNCX2-EGFRvⅢex转染NIH3T3细胞后,用G418筛选阳性克隆,得到多个细胞克隆。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鉴定这些细胞克隆。选取高表达EG-FRvⅢex的细胞株(命名为3T3-vⅢex)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用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分别检测抗血清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LNCX2-EGFRvⅢex并获得了稳定高表达EGFRvⅢex的NIH3T3细胞系3T3-vⅢex。用3T3-vⅢex免疫小鼠所获得的抗血清效价为10-5。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鉴定证明抗血清可以与EGFR-vⅢex特异结合。结论:人EGFRvⅢex可在NIH3T3细胞内获得稳定表达,以其免疫小鼠可以获得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抗血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隐蔽表位(287-302)的免疫毒素,并鉴定其生物学功能。 方法: 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抗EGFR(287-302)的806单链抗体(806 single-chain antibody fragment, 806scFv )基因经柔性肽与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seudomonas exotoxin A, PEA)的截短形式PE38KDEL连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2b-806scFv-PE38KDEL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纯化获得该免疫毒素融合蛋白806scFv-PE38KDEL,ELISA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与EGFR的结合活性,间接免疫荧光检测重组免疫毒素的内化作用,CCK-8法检测806scFv-PE38KDEL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87MG和U87MG-EGFRvⅢ、表皮癌细胞A431、乳腺癌细胞MDA-MB-468、舌癌细胞CAL-27的细胞毒性。 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免疫毒素806scFv-PE38KDEL,诱导表达的蛋白806scFv-PE38KDEL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纯化后的纯度>95%,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 鉴定为目的蛋白。806scFv-PE38KDEL 能EGFRvⅢ胞外段蛋白结合,还能与外源性表达EGFRvⅢ的肿瘤细胞和高表达EGFR的肿瘤细胞相结合,而与表达低水平EGFR的肿瘤细胞不结合。806scFv介导了重组免疫毒素的内化。806scFv-PE38KDEL对靶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对过表达EGFRvⅢ的U87MG-EGFRvⅢ细胞IC50值为(5.85±0.03) ng/ml,对EGFR高表达细胞MDA-MB-468、A431、CAL-27的IC50值分别为(162.80±0.06)、(75.72±0.04)、(123.70±0.03) ng/ml。在1 μg/ml的质量浓度下,相比PBS对照组,806scFv-PE38KDEL对U87MG-EGFRvⅢ 、MDA-MB-468、A431和CAL-27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显著增高\[(98.67±0.07)% vs (2.45±2.85)%、(86.26±101)% vs (0.48±1.76)%、(96.72±016)% vs (1.33±1.31)%、(96.29±0.30)% vs (2.00±0.60)%,均P<0.01\],而对U87MG细胞几乎没有抑制作用\[(359±2.09)% vs (0.19±0.95),P>0.05\]。 结论: 本研究所制备的靶向EGFR(287-302)表位的重组免疫毒素806scFv-PE38KDEL能特异地结合并杀伤EGFRvⅢ或EGFR高表达的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抗EGFRvⅢ/EGFR单克隆抗体,并探讨其对人肝癌细胞株Huh7EGFRvⅢ和表皮癌细胞系A431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稳转细胞株3T3 EGFRvⅢ免疫BALB/c小鼠,免疫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ELISA法筛选出EGFRvⅢ阳性的克隆株并命名为9B9。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鉴定9B9抗体与EGFRvⅢ/EGFR抗原结合的特性。建立裸鼠人肝细胞癌和表皮细胞癌移植瘤模型,分别腹腔注射PBS、西妥昔单抗和9B9抗体,比较它们对各移植瘤模型的抑瘤效果。结果:通过杂交瘤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筛选获得一株单抗9B9,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其既能识别EGFRvⅢ又能识别EGFR。9B9抗体和西妥昔单抗对人肝癌细胞Huh7EGFRvⅢ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46%和42%,对人表皮细胞癌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86%和85%。结论:制备获得的单克隆抗体9B9可显著抑制裸鼠人肝细胞癌以及表皮细胞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与西妥昔单抗相似的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抗EGFRvⅢ/EGFR单克隆抗体,并探讨其对人肝癌细胞株Huh7-EGFRvⅢ和表皮癌细胞系A431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稳转细胞株313-EGFRvⅢ免疫BALB/c小鼠,免疫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ELISA法筛选出EGFRvⅢ阳性的克隆株并命名为989.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鉴定989抗体与EGFRvⅢ/EGFR抗原结合的特性.建立裸鼠人肝细胞癌和表皮细胞癌移植瘤模型,分别腹腔注射PBS、西妥昔单抗和989抗体,比较它们对各移植瘤模型的抑瘤效果.结果:通过杂交瘤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筛选获得一株单抗989,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其既能识别EGFRvⅢ又能识别EGFR.989抗体和西妥昔单抗对人肝癌细胞Huh7-EGFRv Ⅲ植瘤的抑瘤率分别46%和42%,对人表皮细胞癌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86%和85%.结论:制备获得的单克隆抗体989可显著抑制裸鼠人肝细胞癌以及表皮细胞癌移植瘤的生长,具有与西妥昔单抗相似的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导入野生型p53基因对T细胞淋巴瘤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基因对T细胞淋巴瘤Jurkat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53基因导入Jurkat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p53稳定表达的细胞, 将细胞分别与0.1~100 μg/ mL 阿霉素(doxorubicin,ADM)或0.1~100 μg/mL足叶乙甙(etoposide, VP16) 培养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转染p53基因的Jurkat细胞在0.47 μg/mL ADM和2.5 μg/mL VP16作用后,细胞生长抑制率为50%,与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比较,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明显降低(P<0.05).结论:p53基因能提高T细胞淋巴瘤Jurkat细胞对化疗药物ADM和VP16的敏感性, p53基因联合化疗药物可能成为耐药T细胞淋巴瘤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