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肿胀麻醉下经乳晕小切口行男性乳房肥大症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种美容效果良好的男性乳房肥大症的外科治疗技术。方法:在肿胀麻醉下经乳晕边缘小切口切除增生肥大的乳腺组织。结果:本组15例共21侧男性乳房肥大症患者,除2例术后出现血肿,经血肿清除、止血处理后切口愈合外,其余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乳头乳晕无坏死,且乳头乳晕感觉于手术后3~6个月恢复。结论:应用该方法行男性乳房肥大症外科治疗,术后切口不明显。不仅能达到切除增生、肥大乳腺组织的目的,而且美容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B2和PB1亚基作为实验性流感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能性.方法以复制型质粒(pSCA)为载体分别构建表达甲1型和甲3型流感PB2和PB1的复制型DNA疫苗,免疫小鼠后分别用甲1型流感病毒(A/PR/8/34)进行鼻腔攻击,观察针对不同亚型流感病毒的复制型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本实验所构建的复制型DNA疫苗在真核细胞中均可表达外源基因;本实验采用的复制型质粒载体(pSCA)与传统质粒载体(pcDNA3)在诱导小鼠产生抗体方面无差异,并且都诱导了偏向TH1类的免疫反应;表达甲1型和甲3型流感PB1基因的复制型DNA疫苗均可保护小鼠抵御甲1型流感病毒(A/PR/8/34)的攻击.结论表达甲型流感病毒PB1的复制型DNA疫苗能保护小鼠抵御同型和异型流感病毒的攻击,本实验为流感疫苗研究提供新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北京市2004-201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疾病谱特征和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指导AFP病例的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4-2015年北京市AFP病例监测资料,将12年平均分为三个时间段,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AFP病例疾病谱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 2004-2015年北京市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在1.26/10万~3.80/10万之间,临床诊断包括45种疾病,顺位前20名的疾病占所有病例数的87.05%;三个时间段期间,疾病谱顺位发生了一定变化,6种疾病一直居顺位前10名,7种疾病顺位上升至前10名,3种疾病顺位下降至10名外。结论 可根据AFP病例疾病谱的变化特征,扩充检索疾病名称和关键词的范围,指导AFP病例的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4.
血清锌、铜含量检测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仁清 《山东医药》2011,51(49):103-104
近年研究发现,血清中锌、铜含量与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有关。为此笔者检测12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血清中锌、铜含量,以探讨其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一起霍乱弧菌引起的疫情的病原学特征,并与引起通州区过往疫情的菌株进行比对分析。方法 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样本中O1/O139群霍乱弧菌的特异性基因,同时按常规法对样本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鉴定;用普通PCR方法检测霍乱弧菌的11种毒力基因;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12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采用NotⅠ限制性内切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聚类分析,基于全基因组序列进行菌株遗传学分析。结果 本次疫情共检出5株O1群小川型非产毒霍乱弧菌,所有菌株均携带ompU、toxR、tcpI、tcpAEL、hlyAEL、hlyACL和rtxC基因,不携带ctxAB基因,5株菌耐药情况一致,均为美罗培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链霉素–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6种药物耐药,为多重耐药菌株。PFGE分6种带型Ⅰ~Ⅵ,本次疫情菌株带型为Ⅱ型。与通州区既往检出的菌株相比,与2011年2株产毒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带型较为接近,耐药情况一致,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有所差异,但都携带tcpAEL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6.
李仁清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051-1052
目的 对某院住院治疗的1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长期随访,对其中可能是发展为哮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对该院住院治疗的1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随访5年.对性别、家族史、免疫球蛋白、喂养方式、吸入激素、过敏体质及被动吸烟可能是发展为哮喘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0例患儿中共有35例发展为哮喘,发生率为1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患儿与非哮喘患儿在家族史、免疫球蛋白、喂养方式、吸入激素、过敏体质及被动吸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族史、过敏体质及被动吸烟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的风险因素.母乳喂养、吸入激素、免疫球蛋白的使用是保护因素.结论 家族史、过敏体质及被动吸烟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的风险因素,临床上给予母乳喂养、吸入激素及免疫球蛋白的治疗可减少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北京市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状况和遗传特征。方法 采用夹夜法在北京市16个区捕获鼠形动物,使用PCR方法检测巴尔通体gltA基因,测序后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 共采集7属9种鼠形动物样本448份,检测到巴尔通体阳性样本46份,总阳性率为10.3%,且阳性率在鼠种间、地区间和生境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鼠种=114.980,X2地区=22.133,X2生境=96.466,P均<0.001)。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40份样本序列位于进化树上的8个不同分支,提示北京市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存在遗传多样性。结论 巴尔通体在北京市鼠形动物中广泛存在,并具有遗传多样性,本地人群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2006-2008年肠道病毒71型VP1区基因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06-2008年北京地区分离的不同来源肠道病毒71型(EV71)VP1区基因特征.方法 从手足口病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和健康儿童的粪便、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中分离EV71病毒株,选取其中9株EV71分离株,采用RT-PCR扩增VPl区全长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系统发生树构建、核苷酸同源性及组内和组间进化距离分析.结果 9株EV71在系统发生树上与C基因型中的C4亚型代表株属同一分支;在核苷酸同源性分析中,9株分离株与C4亚型代表株的同源性达到92.1%~93.9%,明显高于与C1、C2、C3亚型代表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8.8%~89.5%、89.4%~90.0%和88.4%~89.3%);三种不同来源的分离株病毒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5.9%~100.0%),但与1998年分离的C4亚型代表株的同源性却较低(分别为93.3%~93.9%和92.1%~92.9%).在进化距离的分析上,C4亚型内各组间距离较大,尤其是亚型代表株与分离株之间距离最大(D=0.052~0.071).结论 2006-2008年北京地区流行的EV71仍然是C4亚型,在同一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来源、不同疾病状态卞分离的EV71在VP1区全长基因序列上无明显差别;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核苷酸变异的不断积累,出现新亚型的概率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有必要加强分离株的监测以掌握EV71的变异趋势.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2007年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北京市2007年5-7月间发生并收集到的8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进行病原学分析及鉴定.方法 采用RT-PCR技术,对手足口病患儿的疱疹液或咽拭子标本,直接进行肠道病毒(EV)分型;采用RD传代细胞,对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再对其阳性培养物进行EV分型.对其中部分原始标本和阳性分离物中的EV VP1区进行核苷酸序列及预测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 北京市2007年发生在大兴区的2起疫情由EV71引起,其他4个区的6起疫情均由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引起.大兴区2起疫情的EV71都属于C基因型的C4亚型,但分别处于VP1基因亲缘性系统发生树的不同分支,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分别存在3.7%和0.8%的差异;来源于顺义区的Cox A16与其他病毒分别处于不同分支,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分别存在3.7%和0%的差异.结论 北京市2007年手足口病疫情主要由EV71和Cox A16两种病原引起,而每种病原都存在2个或2个以上流行株病毒;且Cox A16的传播似乎较EV71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快速前哨淋巴结病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认识其在乳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手术中采用1%美蓝5ml在肿瘤周边选两点注射,根据肿块距腋窝的距离,10分钟-15分钟后取腋窝下皱折线切开,循蓝染淋巴管寻找前哨淋巴结。全组32例切除肿瘤和同侧腋窝淋巴结,其中27例SLN后行腋窝淋巴结解剖(ALND),两标本同时送病理检查,了解其符合率,并评价SLNB的可行性。结果全组32例均进行了SLNB识别定位,1例未取得SLN,故SLN的检出率为96.7%,另1例SLN病理呈假阴性。按目前国外SLNB的评价标准,本组SLNB的敏感率为88.2%,准确性96.8%,假阳性率为0,假阴性率为5.9%。结论乳腺癌SLNB目前国内、外仍处于研究阶段,随着研究的扩大与深入将可能取代常规的AL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