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名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仔细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有利于对骨折程度作出更准确的评价,以选择更加适合的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本文就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回盲部病变常以右下腹痛起病,该部位解剖结构特殊,多种类型病变可累及此区域,因而定性诊断一直是难点。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对36例回盲部病变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最终结果均经结肠镜或手术病理证实,本研究分析这组病例资料,以期对腺癌和炎性病变患者CT特征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伴皮肤瘙痒症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中药外洗,每周3次,对照组予口服西替利嗪片10 mg/d,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3.9%,对照组有效率39.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洗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食管鳞癌组织中WWOX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含有WW结构域的氧化还原酶(WW domain-containing oxidoreductase,WWOX)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46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WWO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WWOX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5.
分析297例不同病因引起的肠梗阻的CT表现,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显示,CT在肠梗阻的病因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总体敏感性为89.23%,总体符合率为87.46%,假阳性率为2.02%,假阴性率为10.77%。提示CT对肠梗阻的病因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脑脊液鼻漏的CT检查技术。方法6例患者行CT常规轴扫,2例加扫冠状位和脑池造影,并由两名高年资神经放射学医师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传统横断位扫描发现瘘孔有4例,2例加扫的冠状位和脑池造影均可发现瘘孔位置。结论冠状位扫描及脑池造影是明确脑脊液鼻漏瘘孔位置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手术室总务护士及库房工作的管理体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注射配药中持安瓿和持注射器方法直接影响配药速度和配药安全。护理人员能否按《基础护理学》(下称《基护》)提供的操作方法进行配药是临床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的问题。本文对本省省会3个级别6所医院的12个配药现场和120名护理人员进行了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64排螺旋CT观察旋股内、外侧动脉,为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并分析60例因下肢动脉疾病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资料.观测旋股内外侧动脉的起源、开口内径及走行,并测量其开口距股深动脉起点的距离.结果 右侧旋股内侧动脉起源于股总动脉占16.7%(10例),股浅动脉占3.3%(2例),股深动脉占80%(48例);左侧旋股内侧动脉起源于股总动脉占11.7%(7例),股深动脉占88.3%(53例).右侧旋股外侧动脉起源于股总动脉占5%(3例),股浅动脉占6.7%(4例),股深动脉占88.3%(53例);左侧旋股外侧动脉起源于股总动脉占3.3%(2例),股浅动脉占3.3%(2例),股深动脉占93.3%(56例).36例有DSA资料的病例,血管解剖显示的符合率为100%.旋股内侧动脉右侧开口内径为(2.73±0.54) mm,左侧为(2.63 ±0.50) mm;旋股内侧动脉开口距股深动脉起点距离,右侧为(17.32±11.06) mm,左侧为(19.03 ±1.65)mm.旋股外侧动脉右侧开口内径为(3.79 ±0.94) mm,左侧为(3.78±0.79) mm;旋股外侧动脉开口距股深动脉起点距离,右侧为(19.48±12.94)mm,左侧为(22.78±12.70) mm.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开口内径,右侧为(2.61±0.63)mm,左侧为(2.66 ±0.51) mm.旋股内外侧动脉开口内径大小在左右两侧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304,0.939).旋股内外侧动脉开口内径大小在男女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 =0.681,P=0.165).结论 64排螺旋CT能准确显示旋股内、外侧动脉的血管走行,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我院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28例,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70~85岁,平均(76±3)岁,全部为行走、跌倒致伤。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关于鼠龄对去势雌性大鼠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影响的报道较少。 目的:验证6月龄大鼠去卵巢对构建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可行性。 方法:6月龄雌性大鼠48只,分为2组,去卵巢组摘除双侧卵巢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假手术组不摘除卵巢,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组织。建模后1,2,3个月测定大鼠体质量、子宫湿质量、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矿密度和骨矿含量等指标变化。 结果与结论:建模后1,2,3个月,去卵巢组比假手术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 < 0.05),子宫湿质量较假手术组量明显下降(P < 0.05)。建模后1个月,去卵巢组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指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 < 0.05);建模后3个月,去卵巢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指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 < 0.05);碱性磷酸酶指标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指标随大鼠月龄增加有轻度增高趋势。建模后2,3个月去卵巢组骨矿密度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 < 0.05)。表明6月龄大鼠去卵巢可成功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