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eriampullar diverticula,PAD)是消化道常见病变之一,总发病率为0、16%~27%。一般多无典型症状及体征,由于其解剖结构关系,可引起胰胆系统并发症,临床上称之为PAD综合征。上消化道钡餐造影、逆行胰胆管造影、纤维胃镜、十二指肠镜等检查均能诊断PAD。临床表现与胆囊炎、胰腺炎、胆石症相似,易误诊、漏诊甚至治疗失败。本文就PAD综合征的影像诊断价值做初步探讨,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明胶海绵栓塞支气管动脉对大咯血病人的疗效。方法利用明胶海绵栓塞52例大咯血或顽固性咯血病人的支气管动脉,其中45例栓塞单支支气管动脉,3例栓塞同侧两支支气管动脉,4例行双侧支气管动脉栓塞。52例病人,其中肺结核38例,支气管扩张9例,肺癌4例。支气管动静脉畸形出血1例。结果经3个月~9年的随访,47例栓塞后咯血完全控制,4例仍有间断性痰中带血,但出血量明显减少,出血间隔时间延长。1例支气管动静脉畸形栓塞后出血停止,但48h后发生急性大咯血窒息死亡。结论明胶海绵栓塞支气管动脉是治疗大咯血和顽固性咯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于胃癌。传统的直肠指检、结肠镜和钡剂双对比灌肠造影是主要检查手段,但仅局限于对直肠黏膜的观察,不能观察描述肠壁和肠腔外的情况。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直肠癌的诊断和术前分期受到重视,准确性逐渐提高。作者收集2000年8月至21307年9月经病理检查证实的直肠癌1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直肠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脊柱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脊柱的胸腰段.转移性肿瘤以胸椎为多发[1].胸椎的第2~10椎体有肋骨支架[2],称之为有肋骨支架胸椎,其受外力作用所致的损伤有其特殊性.回顾性分析有肋骨支架胸椎损伤39例MRI诊断,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PTB)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PTB的M RI表现,包括肿瘤的形态特征、平扫信号强度、动态增强表现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DWI信号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3例PTB均单发。病灶大小为6.2cm ×4.2cm~1.2cm×1.1cm。4例分叶状呈多发结节融合样改变,9例边缘轻度分叶,8例在分叶间见条状分隔延伸至肿瘤内部。M RI平扫T1 WI呈等或稍低信号, T2 WI 9例呈混杂高信号,4例呈均匀高信号。DWI(b值=800s/mm2)8例呈较高信号,5例呈稍高信号;6例同时检测了ADC图,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11例较均匀明显强化,2例不均匀明显强化,见囊变未强化区。T IC 10例呈Ⅱ型,Ⅰ型2例,Ⅲ型1例。术后病理诊断:良性9例,交界性4例,未见恶性 PTB。结论 PTB的 M 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M RI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纳米四氧化三铁(Fe3O4)颗粒包裹不同外壳材料对宫颈癌细胞HeLa毒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无溶剂热分解法制备磁性纳米Fe3O4颗粒并分别使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和胆酸(CA)修饰的PLGA(CA-PLGA)星型共聚物包裹,对其进行验证表征后,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eLa细胞对纳米颗粒的摄取,并用噻唑蓝(MTT)法测定上述两种材料包裹的纳米Fe3O4颗粒对HeLa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 制备的单个纳米Fe3O4颗粒粒径约7 nm,载Fe3O4的PLGA和CA-PLGA纳米颗粒均呈球状,粒径约200 nm,理论载药量为10%.当Fe3O4纳米颗粒的质量浓度相同(25 μg/ml)时,载Fe3O4的CA-PLGA纳米颗粒对HeLa细胞的毒性小于对应的PLGA纳米颗粒.结论 CA-PLGA星型共聚物可降低磁性纳米Fe3O4颗粒的细胞毒性,在生物体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ERCP和MRCP在壶腹区梗阻性病变病因诊断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MRCP在壶腹区梗阻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方法:搜集经手术和(或)ERCP病理证实的134例壶腹区梗阻性病变的MRCP和ERCP影像资料,并将其分为结石炎症组、恶性肿瘤组和乳头旁憩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4例壶腹区梗阻性病变共发现165个病因,MRCP和ERCP两种检查方法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9.4%和95.2%。胆总管下端结石和炎症112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4%和98.2%;壶腹区恶性肿瘤共31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58.1%和80.6%;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和憩室内乳头22例,诊断准确率分别22.7%和100%。结论:MRCP是无创性检查,可作为壶腹区梗阻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ERCP可直视壶腹区情况并同时进行内镜下治疗或活检,两者结合互补,可提高壶腹区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快速成像序列在肺癌分期中的成像质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6例肺癌患者,分别行MRI快速序列成像及CT增强扫描。分析快速序列的伪影,与CT对比分析肿瘤与胸部邻近结构的关系、淋巴结肿大情况。结果:HASTE各项伪影评分均为0,FLASH伪影也低于常规序列。FLASH和true FISP无呼吸伪影,但搏动伪影高于常规序列。与CT对比,在显示胸部邻近结构侵犯方面,HASTE效果可靠,FLASHt、rueFISP因不同程度受伪影影响而效果次之。HASTE和FLASH均可显示纵隔肿大淋巴结。结论:HASTE无伪影,可作为肺癌MRI分期的首选快速成像序列,FLASH则主要用于冠状位成像,trueFISP可以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上腺肿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对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肾上腺肿瘤的CT和其中10例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质肿瘤9例,其中肾上腺腺瘤样增生3例,腺瘤4例,皮质腺癌2例;髓质肿瘤9例,包括嗜铬细胞瘤5例,转移瘤3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间质肿瘤9例,其中骨髓脂肪瘤4例,神经纤维瘤、囊肿、淋巴瘤、间皮瘤恶变、间叶组织来源恶性肿瘤各1例。结论肾上腺肿瘤有一定的影像表现特点,诊断须结合临床,一些间质原性实质肿瘤的影像诊断困难,需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病理性肾损伤的影像学诊断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病理性肾损伤的影像学表现特征,评价CT和MRI对病理性肾损伤及其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病理性肾损伤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全部经CT检查(7/9增强),5例经MRI检查(4/5增强)。结果:病理性肾损伤的病因中,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肾癌2例,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多发肾囊肿、神经源性膀胱炎伴肾积水、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伴肾积水各1例。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经临床既往病史证实。CT和MRI检查均清楚显示原发病变及损伤表现。结论:CT和MRI检查对病理性肾损伤的价值显著,但对病因的定性诊断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