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颞动脉活检阳性的巨细胞动脉炎(GC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阳性病理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复习北京协和医院自1997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颞动脉活检的巨细胞动脉炎(GCA)住院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成两组,进行两组间的分析比较。结果病理阳性组的年龄明显高于阴性组,而病程则明显比阴性组短。临床表现中,阳性组的头皮触痛、肌痛和非特异性症状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而听力下降则低于阴性组(P0.05)。既往史中,病理阳性组有吸烟史和肿瘤家族史的明显少于阴性组(P0.05)。实验室检查中,病理阳性组的淋巴细胞数和血色素明显低于阴性组(P0.05)。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检验,分析淋巴细胞数为阳性病理结果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颞动脉活检病理阳性组与阴性组在年龄、病程、头皮触痛、肌痛、非特异性症状和听力下降、吸烟史、肿瘤家族史等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淋巴细胞数为病理结果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部分人群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部分人群中痛风的患病率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005年9~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参加年度体检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了解该人群中痛风的患病率,并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痛风的相关因素。结果该人群中痛风的患病率为1.0%,其中男性的患病率为1.5%,女性为0.3%。双变量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男性(OR15.07,95%CI1.79~127.19)、饮用白酒(每周≥7个单位酒精饮品OR4.93,95%CI1.41~17.31)、使用利尿剂(OR6.72,95%CI2.34~19.34)、腹部肥胖(OR4.38,95%CI1.33~14.43)、高胆固醇血症(5.17~6.21mmol/LOR3.63,95%CI1.23~10.67)者痛风的患病率较高,经常食用豆制品(OR0.21,95%CI0.07~0.59)者痛风的患病率较低。结论男性、饮用白酒、使用利尿剂、腹部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可能与痛风的危险性升高相关;经常食用豆制品可能与痛风的危险性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3.
抗内皮细胞抗体临床意义及致病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抗内皮细胞抗体 (anti endothelialcellantibody ,AECA)被发现已有 2 0余年的历史 ,其抗原是位于内皮细胞表面的一簇异质性蛋白 ,该抗体可出现在与血管炎有关的多种自身免疫病当中 ,尤其是系统性血管炎 (systemicvasculitis)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等 ,为血管受损和血管炎的标记 ,在发病过程中与疾病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然而有关抗内皮细胞抗体的认识还不甚清楚。本文就其临床意义、致病机制及抗体的检测方法作一简要回顾。1…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硫唑嘌呤中间代谢物6-巯基嘌呤(6-mercaptopurine,6-MP)药动学的研究,初步探讨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methyltransferase,TPMT)活性对6-MP药动学的影响。方法根据红细胞中TPMT活性,受试者分成高酶活性组[(14.52±2.10)μmol·h-1·L-1RBCs,n=16]和低酶活性组[(7.02±2.44)μmol·h-1·L-1RBCs,n=4]。受试者早晨空腹口服硫唑嘌呤100 mg,8 h动态采集静脉血,HPLC测定血浆中6-MP浓度,采用WinNonlin程序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及药动学参数计算。结果:6-MP药动学符合一室模型特点,6-MP血浆浓度较低,高酶活性组和低酶活性组ρmax分别是(0.048 3±0.024 3)和(0.039 1±0.010 8)mg·L-1;两组AUC分别是(0.132 0±0.047 2)和(0.093 2±0.012 5)mg·h·L-1;6-MP半衰期短,分别是(1.09±0.65)和(1.25±1.05)h;6-MP表观分布容积大,两组Vd/F分别是(625.63±258.82)和(949.83±670.27)L。高酶活性组和低酶活性组在tmax和tlag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Ka,ρmax,AUC,Ke,t1/2,Vd/F,CL/F等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由于6-MP代谢的复杂性及独特的组织分布特性,使得TPMT活性对6-MP药动学的影响变得不明显,目前还不能借助6-MP药动学来推测硫唑嘌呤的治疗效果和毒性情况。  相似文献   
5.
病历摘要 患者女,18岁,因高热2月于2006年3月2日入院.患者于2006年1月初劳累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超过40℃,伴乏力、盗汗.当地医院予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2006年2月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1.0×109/L,淋巴细胞0.6,血红蛋白92 g/L,血小板466×109/L.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CT检查示右上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肝脾肿大,脾脏片状低密度影.外院曾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d治疗17 d,仍持续高热.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常常是从疾病出发向学生讲授知识,如肺炎、冠心病、阑尾炎……等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患者往往是带着症状来就诊的,如咳嗽、头晕、乏力……等等。一些看似简单的症状,后面常常隐藏着许多问题,如何从症状入手,分析问题,从而明确诊断,这是医生常常要面临的。随着医学的发展,新的诊断方法不断涌现,相反,医生的思维却变得越来越简单。例如“胸痛”是个症状,许多医生一碰到就首先想到“冠心痛”,常常先给患者安排冠心痛的相关检查如心脏超声、核素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可能最后发现不是冠心病,再重新考虑别的病,对患者往往造成巨大负担。因此,从症状出发,一步步深入分析,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手段,最终得出正确的诊断,是医生必须训练的临床思维能力。为此,本刊特开辟“由症状到诊断”栏目,旨在通过一些案例的分步分析,体现这种诊断思维的精神,再现诊断的艺术供同行们交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5岁。因“发作性头痛伴血压升高10d”入院。2006年8月5日晚患者于睡眠中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呈持续性,为双颞部搏动样胀痛。伴心悸,头部出汗,恶心呕吐2次,为非喷射样,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黑矇、视物模糊、头晕、耳呜。于当地医院就诊,测血压为170/100mmHg(1mmHg=0.133kPa),即刻给予心痛定10mg治疗后,血压恢复为90/60mmHg,头痛缓解。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循证物理诊断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循证医学方法已成为临床研究的主流。循证医学强调临床决策应依赖客观证据而不是个人经验或专家意见,强调用科学实证的态度寻找临床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循证医学的发展有利于临床诊疗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进程,然而目前循证研究多集中于探讨特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评估症状和体征诊断意义的研究相对较少。物理诊断学也因此难以获得严格的循证医学评价。  相似文献   
9.
本例的病历摘要见本卷第 1 5期第 1 0 72页分析与讨论本例为中年女性 ,反复鼻窦炎 2 0余年 ,近期临床无急性症状 ;呼吸道症状轻、起病时间短 ,影像学示肺内孤立结节影 ,手术病理不支持肿瘤 ,而怀疑血管炎 ,外院已加用激素治疗。患者韦格纳肉芽肿 (WG)的诊断在转来我院时似乎已经“明确” ,因病理切片已“证实”。对于风湿免疫科医生而言 ,也熟识其诊断符合 1 990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 (ACR)关于WG的分类标准 4条中的 3条[1 ] ,即 :(1 )鼻腔炎症 :脓性鼻分泌物 ;(2 )异常的胸部X线片 :有空洞型结节 ;(3)组织活检肉芽肿炎性改变。针对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肾盂输尿管积水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发现SLE合并肾盂输尿管积水的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2008年SLE相关肾盂输尿管积水31例,总结其临床特点,对不同治疗时机下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 SLE相关肾盂输尿管积水占同期SLE住院病例1.26%(31/2468),同时合并慢性假性肠梗阻28例(90%);14例(45%)有膀胱刺激症状;双侧肾盂输尿管积水19例(61%),单侧肾盂输尿管积水8例(26%),动态观察由单侧发展至双侧肾盂输尿管积水4例(13%),双侧肾盂输尿管积水多合并膀胱壁增厚、膀胱容积变小;抗核抗体S型比例及抗SSA抗体阳性率高,均为14例(45%).31例患者均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1例完全恢复,3例无效,其中2例永久保留肾需造瘘术,1例行膀胱颈切开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结论 肾盂输尿管积水可以出现在膀胱刺激症状之前,常并发慢性假性肠梗阻,高S型ANA核型和抗SSA抗体阳性率可能是其重要免疫学特征,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