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外周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高频超声检查健侧,了解正常外周神经超声图像的基础上对92例共113条病变神经进行术前超声检查,并与手术所见及病理结果作对比,证实超声诊断价值。结果:正常外周神经纵切面呈多条平行线状结构,横切面呈蜂窝状。神经完全断裂表现为神经外膜及神经束连续性中断,断端神经增粗。神经粘连时表现为神经不规则增粗,外膜模糊不清。神经受压时神经局部变细,两端增粗。神经鞘瘤呈低回声肿物,两端与神经相连。以术中所见为标准,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5%。结论:高频超声能有效诊断外周神经病变,对临床治疗和选择手术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Ⅴ波反应听阈正常的婴儿与成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婴儿正常值与成人的差异。方法:婴儿共55耳,年龄6~11个月,平均7.4个月(共31例,7耳因听力异常未纳入研究);成人共21耳,年龄18~50岁,平均31.5岁(共14例,7耳因听力异常未纳入研究),均行BAEP检查。分析在80dB声强刺激下Ⅰ、Ⅲ、Ⅴ波潜伏期,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期。结果:Ⅲ、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期婴儿组较成人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波潜伏期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成人比较,婴JkllI、Ⅴ波潜伏期及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期相对延长,提示婴儿听觉传导通路发育不完全,以髓鞘发育差距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对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临床疑诊35例腕管综合征和22例尺神经卡压患者为病变组,超声探查正中神经豌豆骨水平横断面积及其前后径(D1)、钩骨勾水平前后径(D2)、钩骨勾水平远端前后径(D3),肘部尺神经横断面积,计算D1与D2差值(D),D3与D2差值(d),将病变组超声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可显示正中神经、尺神经卡压后的形态变化,病变组正中神经横断面积、D、d及尺神经横断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0.03)。与术中所见比较,超声诊断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准确率分别为97.9%、95.4%。结论超声能有效诊断腕管综合征和肘管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TS)患者高频超声检查正中神经结构改变与电生理结果的相关性,以作拟定临床治疗的参考。方法:对上肢麻木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诊断为CTS后再进行高频彩超检查,重点测定受压正中神经最细处、最粗处的前后径,并计算最细处与最粗处之比。电生理主要检查正中神经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波幅及感觉传导速度(SCV )及波幅,对超声检查结果及电生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CV与直径的 Pearson相关性为0.850,呈高度相关性;运动末端潜伏期与直径的Pearson相关性为0.419,呈中度相关性;感觉传导波幅与超声所测直径的 Pearson相关性为0.220,为弱相关性;运动传导波幅与超声所测直径的 Pearson相关性为0.256,为极弱相关或无相关性;所有电生理数据与神经细粗比的 Pearson数据均低于0.2,为极弱相关或无相关性。结论:正中神经SCV与最细处直径呈高度负相关,运动末端潜伏期与最细处直径呈中度负相关,与正中神经解剖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6岁,右上肢疼痛、右手尺侧1个半手指麻木1年余。骨科检查:颈部及右上肢皮下未触及明显包块,右上肢上抬及肘部屈曲时疼痛和麻木加重。超声检查:右侧颈6神经根前后径4.5 mm,神经干前后径3.9 mm;右侧颈7神经根前后径5.4 mm,神经干前后径6.0 mm,中干最大横断面积0.3 cm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