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花丹参水提物对小鼠耐低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白花丹参水提物对小鼠耐低氧能力的影响。方法50只小鼠随机平分为5组,低、中和高剂量实验组分别单剂量灌胃给予白花丹参10,20和40 g·kg 1,阳性对照组灌胃给予普萘洛尔20 mg·kg 1,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小鼠灌胃后40 min开始进行小鼠耐低氧能力实验,观察小鼠低氧存活时间和耗氧量变化。结果低、中和高剂量实验组小鼠常压低氧存活时间明显延长,耗氧量降低。结论白花丹参水提物能明显增强小鼠的耐低氧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开放性修复手术治疗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11月—2021年4月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确诊为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4例(4足)。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15~45岁(平均30.3岁),右足2例、左足2例。患者均采用外踝前外侧小切口开放性修复手术治疗距腓前韧带的距骨侧止点撕脱骨折,术后石膏制动。观察项目:(1)记录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末次随访时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评价Karlsson-Peterson评分。(2)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测量距骨前移距离(ATT)、距骨倾斜角(TT)。结果 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随访8~25个月。(1)患者骨折愈合均良好,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VAS评分为0~2分(平均1.3分),AOFAS踝-后足评分为89~95分(平均92.8分),Karlsson-Peterson评分为89~94分(平均91.5分);患者1例踝关节疼痛消失,其余3例仅有轻微酸胀不适,不影响日常行走。(2)末次随访时ATT为(2.4±0.3)mm、TT为2.8°±0.8°,较术前(8.4±0.8)mm和10.0°±1.4°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0、19.62,P值均<0.001)。结论 采用开放性小切口结合2枚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的距骨侧撕脱骨折,可有效恢复患者踝关节的稳定性。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角韧带修复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月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成功接受ORIF治疗的110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男85例、女25例, 年龄23~63岁, 骨折分型Weber-B型64例、Weber-C型46例。依据术中是否修复三角韧带分为ORIF组(单纯ORIF治疗, 52例)和修复组(ORIF+三角韧带修复术, 58例)。观察指标:(1)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类型、侧别、骨折分型等基线资料;(2)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3)术后6个月随访时, 比较2组不同Danis-Weber分型患者的近期疗效, 包括骨折愈合时间、内踝间隙、距骨倾斜角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 并比较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获随访6~24个月, 其间均未出现踝关节不稳定和关节炎。(1)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修复组手术时间为(...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利用足跟撕脱皮肤预构感觉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撕脱伤的疗效。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6例足跟软组织撕脱伤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16~54岁,平均29岁。致伤原因:碾压伤4例,车轮绞伤2例。伤后至入院时间2~6 h,平均4 h。足跟皮肤软组织撕脱范围为5 cm×3 cm~15 cm×8 cm。撕脱的皮肤无再植条件;足底创面跟骨外露,不能游离植皮。一期手术将撕脱的足跟皮肤软组织修剪成全厚皮片寄养在股前外侧含旋股外侧血管穿支的筋膜上,并将股外侧皮神经预置于皮片下方,预构感觉皮瓣;二期手术切取以旋股外侧动脉为蒂的预构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并吻合股外侧神经至跟内、外侧神经以重建感觉。结果6例预构皮瓣全部成活,二期原位回植术后皮瓣无血管危象发生,顺利成活。供区及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年,平均1.5年。皮瓣外观满意,质地柔软;术后1年皮瓣感觉达S3;两点辨别觉为22~27 mm,平均24.3 mm。术后1年按照章鸣等提出的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优5例,良1例。患者均能正常行走和负重,无溃疡形成。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结论对于无再植条件的足跟软组织撕脱伤,一期将撕脱皮肤预构成带感觉神经的皮瓣,二期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跟,术后皮瓣外观、感觉及足部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足底皮肤软组织撕脱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撕脱的足底皮肤软组织清创、修剪成全厚皮片移植在股前外侧区深筋膜上预制皮瓣.皮肤撕脱面积:3cm×5cm-10cm×20cm。术后4周,移植的皮片成活,预制皮瓣成功,二期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患处创面6例。结果预制皮瓣修复成活率100%,术后随访3~18个月,根据足底外形、血液循环、感觉、负重及并发症情况作为评定参数.按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皮瓣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3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83.3%。结论应用以足底撕脱皮肤预制游离皮瓣修复足底软组织撕脱伤.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复位联合骨科机器人置钉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徐州仁慈医院足踝科2017年1月—2021年2月8例距骨颈骨折患者,其中,男7例、女1例,右侧5例、左侧3例,年龄30~62(41.8±11.3)岁,交通伤1例、高坠伤7例。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撬拨复位骨科机器人辅助定位置入螺钉内固定手术。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及骨折愈合情况,复查X线及CT,评价足部功能,末次随访均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愈合及有无距骨坏死,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对踝关节进行评分并与术前比较。结果 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时间12~23(15.9±3.9)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距骨坏死,1例患者出现距下关节炎,口服非甾体药物能缓解。末次随访时,患者AOFAS评分97.0(96.0,99.3)分,VAS评分0(0,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2、-2.39,P值均<0.05)。结论 关节镜下复位联合骨科机器人置钉技术治疗距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置钉精准等优点,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腕横纹部桡动脉掌浅支血流桥接皮瓣应用于复杂性断指再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2月徐州仁慈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收治的11例复杂性断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8~41岁,平均29.5岁。患指均血运障碍,伴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1.5 cm×2.5 cm~3.0 cm×6.0 cm,指动脉缺损长度1.0~3.5 cm。患者均采用腕横纹部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桥接进行断指再植,观察患者患指成活情况,术后1年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功能。结果 本组11例,10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桡动脉掌浅支的浅支血管缺如,改行静脉皮瓣完成手术。10例患者术后皮瓣及患指均顺利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一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5.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皮瓣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皮肤相似,供区无明显瘢痕,腕部功能正常。术后1年患指功能优8例,良1例,差1例,劣0例。结论 腕横纹部桡动脉掌浅支血流桥接皮瓣的血管蒂与指动脉口径匹配,适宜用于复杂性断指再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蜈蚣酶解工艺并探究酶解液产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胰蛋白酶进行酶解,以水解度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结果:蜈蚣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49. 6℃,酶解p H为7. 62,酶解时间7小时,加酶量3000U。在最优条件下,平均水解度为17. 77%。体外抗肿瘤试验表明蜈蚣酶解液产物具有较优增殖抑制效果,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乳腺癌MCF-7细胞株及喉癌Hep-2细胞株的IC50值分别为1. 822mg/ml、1. 142mg/ml和1. 404mg/ml。结论:此工艺稳定可行,可应用于蜈蚣酶解工艺的优化;其抗肿瘤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2例老年DN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贝那普利,研究组加用氟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73.17%)(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排泄量(UAER)、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研究组:(45.84±3.82)μg/min、(72.19±6.23)μmol/L和(3.77±0.65)mmol/L,治疗前:(108.43±5.18)μg/min,(118.72±8.10)μmol/L和(6.88±0.76)mmol/L,对照组:(82.14±4.02)μg/min,(96.32±6.82)μmol/L和(5.21±0.61)mmol/L,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4.88%,对照组:7.32%,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DN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