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腰椎棘突问动态稳定装置(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应用第二代Wallis系统治疗34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中期疗效。通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月和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计算JOA改善率评估手术疗效;通过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椎间盘平均高度及腰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病变相邻节段椎体问活动范围的变化,评价腰椎稳定性的变化。结果31例患者经26~38个月随访,VAS评分末次随访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5),较术后3个月无明显改变(P〉0.05);JOA评分末次随访较术前有显著上升(P〈0.05),较术后3个月无明显改变(P〉0.05)。DH值及ROM值末次随访较术前和术后3个月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Wallis系统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能缓解症状、延缓置入节段高度丢失和维持椎间稳定。  相似文献   
2.
生活和劳动中,人们常因抬重物、姿势不正确、或长时间一种姿势而发生急性腰扭伤致腰痛,症状重,多影响患者生活、工作质量。约60%~80%的成人有患病史,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居第2位[1,2]。而腰肌劳损、椎间盘病变、椎间关节病变等可使急性腰扭伤容易和反复发生[3]。2011年10月~2012年6月,采用口服恒古骨伤愈合剂和休息的方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单纯休息作为对照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弓形虫病是近代认识的寄生虫病。该病的病因等临床知识尚待进一步完善。笔者就先天性弓形虫病的研究概况、临床表现、预防 ,及防治进行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效果,并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方法 分析26例单独采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或联合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初期随访结果,记录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10分法)、下腰痛日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比多点按压法与药物法治疗急性非创伤性下腰痛的疼痛评分和腰椎活动度,探讨多点按压法的疗效。方法 160例急性非创伤性下腰痛的门诊患者,年龄20~50岁,分为多点按压组与药物组,各采用多点按压法与药物法治疗,对治疗前、治疗后1d、7d、14d的疼痛评分和腰椎活动度进行t检验法统计学处理。结果多点按压组与药物组治疗后1、7、14d疼痛评分比较(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点按压组与药物组治疗后1、7d腰椎活动度比较(P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4d腰椎活动度比较,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点按压法治疗急性非创伤性下腰痛具有良好的疗效,且较药物治疗有明显的优势,减少药物用量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脊柱骨折年发病率约64/100000。随着交通、工业建筑事故的不断增加,胸腰椎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脊柱胸腰段(T11--L2)处于相对固定的后凸脊柱与活动的前凸脊柱的转换区域,应力相对集中而容易受到传导暴力的直接损伤,该部位骨折约占脊柱创伤75%~95%,椎体发生爆裂骨折后,后缘骨折块往往突入椎管导致脊髓或马尾损伤。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生物力学对胸腰椎骨折研究的不断深入,在治疗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理论、新技术,但手术与否、手术时机、手术人路、术式的选择方面,仍有争议;现将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门诊急性腰扭伤病人非常多见,病程急性而迁延,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病。约60%~80%的成人有患病史,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居第2位。腰肌劳损、椎间盘病变、椎间关节病变、韧带病变等均可造成棘旁肌痉挛、微循环障碍等,患者易被引发急性腰扭伤,各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6例使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4.6±9.5)岁。其中Neer分型Ⅳ型8例,Neer分型Ⅲ型18例,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患肢肩关节功能评分、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6个月,平均(16.6±4.5)个月。26例患者手术时间85~171 min,平均(119.5±23.2) min;术中失血量为180~600 mL,平均(365.0±97.7)mL。在随访过程中,3个月内25例均获得骨性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为63~94分,平均(85.2±6.8)分,优良率为84.6%。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于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可根据不同的骨折形态选择合适的多维固定,具有固定方式灵活、内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桥接组合式钉棒系统与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科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32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切开复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A组X锁骨钩钢板(B组)固定,每组16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术后定期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摄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情况,并统计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32例患者均在术后愈合。术后3个月及6个月A组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肩关节功能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A组中1例出现内固定滑脱,再次调整后治愈;B组中1例出现锁骨钩断裂,1例出现钢板部断裂,1例出现肩峰撞击症,1例持续肩关节疼痛。结论桥接组合式钉棒系统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能提供有效固定作用,不干扰肩锁关节,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初期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甘美医院骨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6例经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39~62岁,平均50.5岁,手术节段C6/77例、C5/612例、C4/57例。评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神经根性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椎功能残障指数量表(NDI)评分、术后颈椎病疗效Odom评级、术后2 d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椎间隙高度(DH)、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后影像学检查神经受压改善情况。  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6~25个月,平均(18.1±4.8)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6.9±12.8) min;术中出血量(87.3±14.3) mL;术前根性疼痛VAS评分平均(6.9±0.8)分,术后末次随访时间根性疼痛VAS评分平均(1.4±0.6)分,术前与术后根性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NDI评分平均(32.4±4.3)分,末次随访时间NDI评分平均(16.3±6.7)分;术后2 d平均DH为(5.8±0.6) mm,末次随访平均DH为(5.7±0.4) 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颈椎病疗效Odom评级优8例(30.8%),良14例(53.8%),可4例(15.4%),优良率为84.6%。术后未出现感染、固定物松动、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  结论  经后路单侧减压固定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初期疗效良好,对于侧方椎间盘突出并有神经根管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作为除前路手术外的另一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