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消化性溃疡病(简称溃疡病)对许多人来说并不陌生。生活中不少人经常出现中上腹部疼痛,自以为得了溃疡病,便服些“治溃疡的药”,疼痛很快缓解,于是就“病好药停”。可是,腹痛反复发作,久而久之,一些病人就出现了出血、幽门梗阻等并发症。这实际上是由于对溃疡病的认识不深,未能及时、彻底治疗溃疡病所造成的。更多地了解有关溃疡病的知识,有助于正确地防治溃疡病。  相似文献   
2.
一、临床分析1.早期肝硬化诊断明确 :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 ,起病缓慢 ,病情变化大 ,进行性加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明确(HBsAb、HBeAg、HBcAb阳性 ) ,反复ALT升高 ,有乏力、纳差、恶心、厌油腻和肝病面容、肝掌、黄疸、低白蛋白血症、出凝血功能障碍等肝功能受损的表现 ,表明存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此基础上脾大、Ⅳ型胶原明显升高 ,提示肝炎后肝硬化的存在。但γ球蛋白不高 ,门脉不宽 ,血流速度正常 ,无腹壁静脉曲张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无脾功能亢进 ,结合手术探查所见和综合分析 ,判定其肝硬化属早期。2 .早期肝硬…  相似文献   
3.
引起慢性便秘的病因复杂,详细了解患者的便秘症状和相关病史、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肛门直肠指诊)、有针对性地对便秘的病因和功能性便秘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是优化慢性便秘诊治的可行举措。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类以慢性或发作性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普通人群患病率为6%~11%[1],占消化内科门诊量的16% ~ 25%[2].和其他功能性疾病一样,IBS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精神心理因素、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肠道感染及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对本症采用综合治疗,包括饮食和生活调整、针对主要症状的对症治疗(包括缓泻剂、止泻剂、高选择性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及解痉剂等)[1].15%~20%患者经常规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3],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患者频繁就诊,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人们已经注意到精神心理因素在IBS发病、症状发作与持续、治疗效果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病例:患者女,42岁,因"反复排便前腹痛伴腹泻3年,加重1年"于2010年1月7日就诊于我院消化科,门诊初步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近3年来反复出现排便前脐周痛,伴便意和排便急迫感,解稀糊样便,2~3次/d,腹痛多于便后10 min内明显减轻,症状多持续数日,每年有超  相似文献   
6.
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对肠道运动、分泌功能以及与分泌-运动功能相适应的血液供应具有独立的调节作用,即其作用可不依赖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但ENS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肠神经与肠道肌肉、上皮细胞结构连接上的完整性,与Cajal间质细胞、胶质细胞的广泛联系,以及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一致.近年来,人们对肠神经系统功能的认识不断提高,新的神经递质的发现与界定及其作用机制的阐明使我们能更全面地理解ENS的生理作用.已经认识到,ENS在肠道动力性疾病和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何用基础研究的结果诠释临床问题是神经胃肠病学近年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门诊慢性便秘患者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慢性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全面评估慢性便秘患者的症状学、发病诱因、既往治疗情况、精神心理状态等可更好地指导治疗。目的:探讨北京地区慢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统计2007年3~5月北京地区10家医院门诊患者中的慢性便秘患者,并对561例慢性便秘患者行问卷调查,包括治疗、症状谱、心理学等方面。结果:研究期间内10家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总人次73 923人次,慢性便秘患者共3009例次(4.1%),其中重度便秘患者649例次(21.6%)。561例慢性便秘患者中,25.1%的患者发病有一定诱因。62.2%的患者不完全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通便药。排便费力为最常见(74.8%)和最令患者痛苦的症状(61.2%)。27.5%的患者合并胃食管反流症状,41.2%合并消化不良症状。52.7%的患者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状态。结论:消化内科门诊中慢性便秘和重度便秘患者较多,排便费力是最常见、最令患者痛苦的症状,合并胃食管反流和(或)消化不良症状常见,患者易有焦虑和(或)抑郁等精神心理异常。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胃肠病诊断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功能性胃肠病诊断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包括把握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原则,充分认识亚型分类和病情分级对治疗的指导意义、胃肠功能检查在诊断与治疗中作用、精神心理因素对诊断的影响、功能性疾病与器质性疾病的重叠现象等。  相似文献   
9.
不同分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病理生理机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分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是否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评价80例FD患者[罗马Ⅲ标准,男∶女为22∶58,平均(44.2±14.6)岁]消化不良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分型,并行多种胃肠功能检查.结果 上腹痛综合征(EPS)、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混合型三组间在胃排空功能、胃肌电活性、自主神经功能、液体负荷试验同步胃内压测定以及心理评定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餐后饱胀感与胃半排空时间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为11.5,P=0.043).早饱与最大饮入量呈负相关(偏相关系数为-6.8,P=0.033).结论 本研究发现罗马Ⅲ分型方法 可能并不能有效地将有不同病理生理机制的FD患者区分开,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FD的精神心理发病机制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常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早饱感、上腹疼痛和烧灼感等,但是又缺乏能解释上述症状的任何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精神心理因素在FD发病中的作用及精神心理干预的疗效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