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河南省病毒性脑炎病原谱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病毒性脑炎的病原种类及其分布。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2005年我省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标本检测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结果209例患者中的193例(92.3%)检测出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构成顺序依次为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乙脑病毒、EB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结论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乙脑病毒是我省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确定2006年11月广西大新县大范围腹泻暴发性流行的病原及其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粪便标本的实验室检测,用ELISA试剂盒进行A组轮状病毒的检测,对检测阳性标本进行轮状病毒分型并对其中4份检测阳性轮状病毒的vfy7全基因扩增.结果 采集的64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共有30份检测为轮状病毒阳性,总阳性率为46.9%,此次暴发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也符合轮状病毒腹泻特征,RT-PCR进行G/P分型显示为G1P[8]型轮状病毒,VP7氨基酸显示第68位氨基酸改变.结论 G1P[8]型A组轮状病毒是此次腹泻暴发的病原.值得注意的是,此次A组轮状病毒暴发累及儿童和成人.  相似文献   
3.
1背景1·1流行病学轮状病毒是世界上引起<5岁儿童重症腹泻的首位病原,每年轮状病毒感染引起2 500万门诊病例和200万住院病例。在发展中国家,3/4的儿童在<12月龄就会发生轮状病毒初次感染,而在发达国家初次感染通常延迟至2~5岁。重症轮状病毒胃肠炎的发生主要限于6~24月龄儿童。据估计,2004年约有52·7万(47·5万~58万)死亡病例,主要发生在低收入国家。虽然初次感染的临床症状最明显,轮状病毒的再感染也十分普遍。在温带地区,轮状病毒胃肠炎的典型发病高峰是在冬季,而在热带地区轮状病毒感染是全年发生,无明显的发病高峰季节,可能的原因是被…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通过不依赖序列的单引物扩增(Sequence independent single primeramplification,SISPA)技术获得腹泻标本中人博卡病毒的全基因序列.方法 筛检仅含有人博卡病毒的标本,经过滤、超速离心富集和核酸酶处理后提取病毒核酸,采用SISPA-PCR技术扩增病毒序列,克隆后测序,经比对分析获得人博卡病毒基因序列,再用DNAstar拼接成全基因序列.结果 获得了人博卡病毒4834bp的序列,仅两端少部分序列未得到.结论 SISPA-PCR技术是一种可直接从样品中获得病毒全基因序列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山西省太原市5岁以下腹泻住院儿童四种主要腹泻病毒的流行情况.方法 收集山西儿童医院2007年10月至2008年11月5岁以下全部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ELISA试剂盒来检测轮状病毒;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腺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星状病毒和杯状病毒并对轮状病毒进行分型.结果 346份标本中轮状病毒占40.8%、杯状病毒占7.5%、星状病毒占6.4%、腺病毒占3.2%.对141份轮状病毒阳性标本进行G1P分型,G1型是最优势株,P型优势株为P[8].四种病毒主要是感染2岁以下婴幼儿,RV有明显的季节的特征,9-11月份(48.92%)为发病高峰.结论 轮状病毒为最主要的病毒病原,G1P[8]型为主要流行株,秋冬季为发病高峰,2岁以下为发病高危人群,混合感染多见.  相似文献   
6.
我国部分地区病毒性脑炎标本的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了解我国病毒性脑炎的病原种类及其分布特征.方法用ELISA方法对2004年至2006年从我国6个省份收集的771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标本检测乙脑病毒IgM抗体,然后对乙脑IgM抗体阴性的所有血清标本检测其他7种常见病毒IgM抗体.此外,用PCR方法对54例脑脊液标本检测肠道病毒、版纳病毒和辽宁病毒的基因.结果经血清学检测,771例患者中的567例(73.5%)检测出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构成顺序为乙脑病毒(47.0%)、腮腺炎病毒(10.6%)、肠道病毒(8.8%)、单纯疱疹病毒(5.7%)、麻疹病毒(0.4%)、水痘-带状疱疹病毒(0.4%)、EB病毒(0.4%)、巨细胞病毒(0.3%);经分子生物学检测,在54例脑脊液中检测到8例(14.8%)肠道病毒基因阳性标本,未检测到版纳病毒与辽宁病毒基因阳性标本.结论乙脑病毒是我国病毒性脑炎的首要病原,腮腺炎病毒次之,肠道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也是重要的病原.  相似文献   
7.
我国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检测到KI和WU多瘤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多瘤病毒WU和KI在我国儿童急性呼吸道疾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PCR扩增的方法对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收集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318份鼻咽抽吸物(NPA)标本进行了多瘤病毒WU和KI基因检测.结果 318份标本共检测出14份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其中WUV 7份(2.2%),KIPyV 7份(2.2%).该14例基因检测阳性患儿临床均有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症状.结论 WUV和KIPyV可能也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病原,且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腹泻住院患儿中检测到人双埃可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中检测人双埃可病毒(HPeV),探讨HPeV与婴幼儿重症腹泻之间的联系.方法 通过Real-time PCR直接从<5岁未知病原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检测HPeV,进而通过基于VP3/VP1连接区的巢式PCR扩增片段的测序结果进行分型.结果 99份腹泻粪便标本,HPeV阳性24例(24%),其中,以HPeV1为主(50%),其次为HPeV3(25%),HPeV4(8.3%),HPeV6(4.2%),还有3例HPeV阳性标本未能分型,未检测到HPeV2、5、7、8.HPeV感染的住院腹泻患儿主要为<1岁患儿.HPeV感染高峰为秋冬季节,10月达到峰值.VP3/VP1连接区基因与已知HPeV的病因构成及深入了解HPeV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