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lncRNA HOTAIR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SONFH)的影响。方法收集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骨髓组织25例,正常对照组为25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用地塞米松(DEX)培养,CCK-8测定细胞增殖。用HOTAIR过表达载体或miR-17-5p模拟物转染细胞。hBMSCs分为hBMSCs组、hBMSCs+成骨诱导组、hBMSCs+成骨诱导+空载组、hBMSCs+成骨诱导+过表达HOTAIR组、hBMSCs+成脂诱导组、hBMSCs+成脂诱导+空载组和hBMSCs+成脂诱导+过表达HOTAIR组。RT-qPCR测HOTAIR、miR-17-5p、Smad7、RUNX2、RRAR-γ的mRNA 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 Smad7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法确认HOTAIR和miR-17-5p间的结合。碱性磷酸酶(ALP)活力检测试剂盒与茜素红染色评估细胞的成骨分化;油红O染色评估细胞的成脂分化。结果 HOTAIR和 Smad7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中表达上调,而miR-17-5p表达下调(P均<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hBMSCs中HOTAIR的直接结合靶点是miR-17-5p,而 Smad7是miR-17-5p的靶基因。HOTAIR的过表达诱导了hBMSCs的成脂分化和RRAR-γ表达,并抑制了成骨分化和RUNX2表达(P均<0.05)。结论 过表达lncRNA HOTAIR直接靶向miR-17-5p并抑制hBMSCs的成骨分化,还能够促进成脂分化和 Smad7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崔泳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2):145-145
活血化瘀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治法之一 ,笔者在治疗肺心病的实践中体会到 ,活血化瘀法具有改善人体血液循环 ,改进新陈代谢 ,减轻体内乏氧状态 ,以及抗炎强心等作用。凡属血液运行不畅 ,瘀血阻滞 ,经络不通均可应用 ,如运用得当 ,疗效十分满意 ,现举验案如下。1 基本方药用 :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提取2012年1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结合Bethesda2001报告分类标准,采用TCT制片技术,随机对这60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并对非典型鳞状上皮以上病例进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60例患者取材均为满意涂片:检出异常结果非典型鳞状上皮8例,不除外高度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例。病理组织学结果为上皮内病变(≥LSIL)14例,病理符合率为87.5%。结论在宫颈疾病筛查中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和癌前病变甚至宫颈癌变,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了解腰5峡部不连和滑脱X平片横突宽度和厚度,探讨其发病学并为腰5椎体滑脱在成年以后的发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依据Ohmori方法,测量88例腰5峡部不连和滑脱X线平片横突宽度和厚度,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腰5峡部不连和滑脱X平片横突宽度和厚度与正常腰椎横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5骶1关节髂腰韧带的维系,在腰椎峡部不连、腰椎滑脱发病学方面未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崔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09-310
<正>罕见卵巢妊娠,积极术前检查及准备,及时急诊剖腹探查术。术前彩超图谱见图1。  相似文献   
6.
MMP-2和MMP-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在乳腺癌中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88例(淋巴结转移54例,无淋巴结转移34例)和53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MMP-2和MMP-9表达水平。[结果]MMP-2和MMP-9在88例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4%(69/88)和61.4%(54/88),在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6%(21/53)和28.3%(15/5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组MMP-2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7%(49/54)和74.1%(40/5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58.8%(20/34)和50.0%(17/34)(P〈0.01)。[结论]MMP-2和MMP-9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盆腔MRI辅助模板定位B超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12月至2018年05月,对164例(PSA10μg/L 28例、PSA 10~20μg/L 56例、PSA 20.01~100μg/L 53例、PSA100μg/L 27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由同一医疗小组实施盆腔MRI辅助模板定位B超引导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患者平均年龄71.2岁,穿刺前均行血清PSA检测、直肠指检以及盆腔前列腺MRI平扫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截石位穿刺,选择静脉全身麻醉或腰麻,均采用X+12针穿刺。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活检操作,活检针数(2~4)+12针;活检时间15~28 min,平均18 min。术后一过性血尿4例,会阴阴囊皮下淤血12例,发热1例,无尿潴留病例。穿刺病理结果:前列腺腺癌95例,导管上皮癌2例;前列腺增生伴间质慢性炎症63例,前列腺不典型增生症4例。PSA 10、10~20、20.01~100、100μg/L组穿刺阳性率分别为25.00%、42.86%、73.58%、100.00%。PSA10μg/L组与PSA10~20μg/L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86),但与PSA 20.01~100μg/L和100μg/L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目前常规使用的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术相比,盆腔MRI辅助模板定位B超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阳性率显著增高同时穿刺方法更简单易掌握,是诊断前列腺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切除部分上关节突后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1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综合外科骨科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9例, 其中男21例、女18例, 年龄21~73(51.2±10.7)岁。39例中, L1/2腰椎间盘突出4例、L2/3腰椎间盘突出22例、L3/4腰椎间盘突出13例, 均采用切除部分上关节突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项目:(1)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2)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周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SA)评分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程度;(3)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的症状及功能;(4)测量并比较手术前后责任椎间隙相对高度;(5)分别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根据肌力评估量表(MMT)评估患者肌力变化情况;(6)综合评估患者椎间融合时间。结果 3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且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9~16(11.6±2.0)个月。手术时间90~155(115.9±17.7)min, 术中出血量50~150(98.7±27.8)mL,...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化脓性颈脊椎炎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8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颈脊椎炎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均无椎间盘手术病史,部分病例有局部封闭、针灸治疗史,所有病例均经过手术后病理证实.全部病例均因非手术治疗无效后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术.术中病灶清除后局部应用抗生素,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颈部、上肢疼痛、神经系统损伤等症状明显缓解,体温正常.15例中仅有1例术后脓液细菌培养结果 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其余均为无菌生长.所有病例术后病理结果 均提示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考虑炎性改变.随访5~24个月.平均11.6个月,均无复发.影像学检查示椎体序列良好,植骨节段均骨性融合,无内同定器松动、断裂.结论 MRI有利于化脓性颈脊椎炎早期诊断,但确诊需以病理为准,病灶彻底清除、植骨并加强内固定有利于治疗该疾病,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包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990年10月~2010年10月手术治疗脊柱包虫病患者9例,病程为3个月~12年。临床表现为午后低热、腰背疼痛和腰背部包块,术前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4例。包虫病8项免疫试验均为阳性。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病变单纯累及胸椎2例(T8、T9 1例,T11、T12 1例),腰椎2例(L3 1例,L1、L2、L3 1例),胸腰段4例(T12、L1 2例,T12、L1、L2 2例),骶椎1例。X线片、CT检查误诊为椎体结核5例、转移瘤2例、脊索瘤1例、腰大肌脓肿1例。MRI检查7例诊断为脊柱包虫病;2例病变单纯累及腰椎者缺乏囊中囊典型信号改变,误诊为脊柱转移瘤。均行椎管减压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其中病变单纯累及胸椎的2例与骶骨1例行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2例腰椎病变者行椎板间开窗椎管减压,4例胸腰段病变者行脊柱侧前方入路经横突椎管减压。7例术前诊断脊柱包虫病者术前口服抗包虫药阿苯达唑2~3周,所有患者术后继续服用阿苯达唑3个月。结果:手术时间210~330min,平均260min;术中失血量170~470ml,平均300ml。7例术前MRI检查诊断为脊柱包虫病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脊柱细粒棘球蚴病,2例术前MRI误诊为脊柱转移瘤者术后病理诊断为腰椎泡状棘球蚴病。随访1~10年,平均4.6年。1例腰椎泡状棘球蚴病患者术后8个月植骨未愈合,经理疗、促骨生长药物治疗,1年后复查X线片显示骨性愈合;其余8例患者植骨区骨性融合,愈合时间为5~8.5个月,平均7个月。末次随访患者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改善6例,无变化3例。随访期间无复发。结论:MRI检查对脊柱细粒棘球蚴病有诊断价值,对腰椎泡状棘球蚴病易误诊,后者的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脊柱包虫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