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彤彤 《眼科》2007,16(Z1):19-21
要点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及人口老龄化,视觉康复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 ·终端站点通过采集患者视频、音频、照片等资料,从而获得视觉康复专家的初步建议和指导 ·患者通过与视觉康复专家之间的实时会诊咨询,获得最终的康复方案 ·视觉康复远程医疗模式在满足患者不断增加的康复需求的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高水平的低视力服务,为视觉康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便携式单筒望远镜助视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便携式单筒望远镜助视器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6 6例 (12 2眼 )盲及低视力患者使用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 2 .5倍便携式单筒望远镜助视器 ,使他们的视功能有了极大的改善 ,视力提高明显。结果 :2 5眼盲使用单筒望远镜助视器后 2 4眼视力≥ 0 .0 5 ,脱盲率 96 % ,91眼低视力使用单筒望远镜后 75眼视力≥0 .3,脱残率 82 .4%。结论 :远用望远镜是低视力门诊必备的装置 ,亦是对低视力患者看远而唯一有实用价值的助视器。我国研制成功的便携式 2 .5倍单筒望远镜助视器不仅性能可靠、质量上乘 ,工艺造型精美 ,使用方便 ,而且价格便宜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评价新型国产便携式或眼镜式两用望远镜助视器的临床应用价值.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低视力门诊就诊的低视力患者98例(188眼),其中盲38眼,低视力142眼.方法 戴用望远镜助视器,观察患者远视力的改变.主要指标视力、脱盲(远视力≥0.05)率、脱残(远视力≥0.3)率.结果 60例(115眼)选用单筒便携式望远镜,9例(15眼)选用单筒眼镜式助视器,29例(58眼)选用双筒眼镜式助视器.38眼盲中33眼远视力≥0.05,脱盲率为86.8%;142眼低视力中115眼视力≥0.3,脱残率为81.0%;远视力≥0.5者47眼(占33.1%).结论 新型国产两用望远镜助视器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可作为低视力患者看远常用的助视器.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40岁以上部分人群屈光矫正前后视力损害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分析北京市特定地区 4 0岁以上人群中屈光矫正前后的视力损害情况。方法 :2 0 0 1年我们对北京市内干休所所在的社区 4 0岁以上人群共 2 4 71人和北京北部榆垡镇三个生产大队 4 0岁以上人群共 1980人进行了盲和低视力的流行病学调查。视力损害分别按照WHO和欧美等一些国家的标准进行分析。同时也分析了与可矫正的视力损害有关的人群特征及矫正前后视力损害的病因。结果 :按WHO标准划分 ,城市中有 10 .2 0 % (2 5 2 / 2 4 71)受检者为可矫正的视力损害 ,有 0 .32 % (8/ 2 4 71)为不可矫正的视力损害 ;农村中有 3.89% (77/ 1980 )者为可矫正的视力损害 ,0 .76 %(15 / 1980 )为不可矫正的视力损害。按USA标准划分 ,城市中有 14 .4 1% (35 6 / 2 4 71)受检者为可矫正的视力损害 ,有 0 .5 7% (14 / 2 4 71)为不可矫正的视力损害 ;农村中有 7.73%(15 3/ 1980 )为可矫正的视力损害 ,1.6 7% (33/ 1980 )为不可矫正的视力损害。年龄是影响可矫正视力损害的最重要的因素。结论 :屈光不正是老年人视力损害的重要因素 ,通过矫正可使相当一部分人脱离视力损害的范围 ,说明了屈光不正的矫正在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孔视力在眼科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于2001年对北京市内5个干休所所在的社区40岁以上共2471人进行了眼病流行病学调查。其中视力检查包括裸眼视力、针孔视力、验光和矫正视力。计入本次分析者共计2891只眼。结果:对2891只眼的针孔视力与矫正视力进行比较发现,针孔视力与矫正视力完全、近完全及基本符合率约为80%。针孔视力小于矫正视力的原因可能与远视和近视的程度偏高有关。结论:由于针孔视力与矫正视力的符合率较高,而且用针孔检测视力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因而在临床、大量人群的筛查或眼科流行病学调查中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北京市城乡 4 0岁以上限定人群视力损害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 ,有助于为政府制定防盲干预计划提供有关的信息。方法 :按WHO的视力损害标准 ,对北京市南部郊区榆垡和北京市区北部计八个社区 4 0岁以上人群 ,用逐户上门登记的方法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的检查和最初引起视力损害病因的确定。符合条件的人群进行系统的眼科检查 ,包括视功能检查和眼形态学检查。分析视力损害与年龄、性别、地区、职业、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的关系。结果 :5 32 4人入选 ,实查4 4 5 1人 ,应答率农村为 79 37% ,城市为 87 15 %。受检者年龄 4 0~ 10 1岁 ,视力损害的患病率是 1 5 7% ,其中 5 6 5 %是女性。视力损害组平均年龄为 (70 19± 13 33)岁 ,其中 5 7/ 70 (81 4 3% )年龄在 6 0岁以上。非视力损害组平均年龄为 (5 5 99±10 4 4 )岁 ,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t=12 5 36 ,P =0 0 0 0 1)。结论 :与视力损害有关的因素为高龄、低文化程度、无职业、农民和工人、低经济收入、农村地区和女性。因此 ,应在 6 0岁以上年龄、低教育程度、低收入和农村地区加强眼病的保健、宣传和防治工作 ,以降低视力损害的患病率 ,提高视力损害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术前与术后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彤彤  孙葆忱  郑远远 《眼科》2002,11(1):39-41
目的:评估白内障手术与患者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日常视觉活动量表等对术前及术后3个月以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视功能的提高,使他们的行为能力得到提高, 特别是基本生活能力,同时精神生活质量也 有明显提高。结论:白内障手术可改善患者视功能,进而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跌倒是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65岁以上者每年有30%~40%发生跌倒,其中20%~30%可造成严重的身体损伤(如髋部骨折及颅脑外伤),同时约60%的老年人在跌倒后会出现心理障碍、活动受限及生存质量明显下降,在意外事故死亡中,近1/2是由跌倒所致。视力损害是老年人跌倒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本文介绍了视力损害老年人跌倒后的严重后果及干预措施,目的是唤起大家对视力损害老年人跌倒防范的紧迫性及严重性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