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6篇
医药卫生   1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头孢噻肟钠 (CTX)与他唑巴坦钠 (TAZ)分别以 2∶1、3∶1、4∶1联用对临床分离 4 5 5株致病菌 (其中产ESBls 4 4株 ;产酶菌 30 0株 ,非产酶菌 1 1 1株 )的体外抗菌活性 ;并评价其对小鼠实验性细菌感染全身败血症模型的体内疗效 ,同类产品的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钠 ( 8∶1 ) ,作为阳性对照药进行比较。此外 ,还进行了头孢他啶 /他唑巴坦钠及其组方成分对标准产酶株的MICs及抑酶作用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 :大肠杆菌中 1 4株产ESBLs酶 ,占实验Ecoli菌株的 1 9.1 8% ( 1 4 / 73) ,CTX对其MIC50与MIC90 为 1 2…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国产去甲万古霉素 (万迅 )上市后的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试验设计 ,对去甲万古霉素治疗临床革兰阳性菌感染中的临床与实验室不良事件进行观察记录与评价。结果 :本中心入选病例共 2 6 4例 ,合格病例 2 5 7例 ,其中临床不良事件发生 7例 ,与去甲万古霉素有关者 5例 ,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与皮疹 ,其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入选病例中为 1 .89% ,在合格病例中为 1 .95 % ,临床不良反应多较轻微且为一过性 ;实验室不良事件发生 4 5例 ,其中与去甲万古霉素有关者 1 1例 ,主要表现为肾功能、肝功能异常及蛋白尿 ,其实验室不…  相似文献   
3.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方法对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产ESBLs菌株进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研究,并同时对钝化酶基因DNA测序,进行网上基因相似性检索。结果20株耐氨基糖苷类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基因,分别有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2”)-Ⅰ和aph(3’)-Ⅵ,以aac(3)-Ⅰ、aac(3)-Ⅱ和aac(6’)-Ⅰ为主。部分菌株同时可含有多种钝化酶基因。DNA测序分析结果与国外报道已知相应氨基糖苷钝化酶DNA测序结果一致。结论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普遍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得到的氨基糖苷类耐药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钝化酶基因型主要是aac(6')-Ⅰ,aac(3)-Ⅱ,aac(3)-Ⅰ和ant(2″)-Ⅰ。  相似文献   
4.
探讨弗氏柠檬酸杆菌临床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研究我院1998年1月~2001年6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129株弗氏柠檬酸杆菌,测定其对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药敏结果。从痰、尿、脓液、伤口分泌物、血、胆汁、胸水、腹水和静脉导管的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129株弗氏柠檬酸杆菌。这129株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7.75%,阿米卡星14.72%,头孢吡肟27.9l%,哌拉西林/三唑巴坦34.89%,氨曲南46.51%,头孢噻肟46.51%,头孢曲松49.61%,头孢他啶50.4%,环丙沙星50.4%,妥布霉素53.49%,庆大霉素60.46%,复方磺胺甲口恶唑61.24%,头孢呋辛69.77%,氨苄西林/舒巴坦72.89%,哌拉西林78.29%,头孢西丁89.15%,头孢唑林94.34%。结论对我院弗氏柠檬酸杆菌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但对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在内的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且存在多重耐药菌株,对其耐药性和耐药机制应加强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华西医院艰难梭菌腹泻致病株的药物敏感性,比较其变迁,为艰难梭菌感染的治疗和防控提供基础参考数据。方法 分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5年8~12月(44株)和强化感染控制措施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29株)两个时间段中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艰难梭菌致病产毒株共73株,PCR扩增毒素基因后进行测序鉴定。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甲硝唑、万古霉素、克林霉素、莫西沙星、四环素、利福昔明、非达霉素和硝唑尼特9种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析艰难梭菌耐药性,并对比强化感染控制措施前后的耐药性变化。结果 所有菌株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克林霉素、莫西沙星、四环素、利福昔明的耐药率分别为79.5%、26.0%、27.4%、9.5%;对非达霉素和硝唑尼特高度敏感,两药的MIC范围均为<0.008~0.5 mg/L。与2015年相比,强化感染控制措施后艰难梭菌对克林霉素耐药率(99.5% vs. 44.8%)、莫西沙星耐药率(36.4% vs. 10.3%)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发现一株罕见的利奈唑胺药物敏感性下降的菌株,其MIC 达16 mg/L。结论 华西医院艰难梭菌对克林霉素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较高,需限制使用;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可以经验性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临床分离的8株ST37型艰难梭菌的生存特性研究,为临床感染治疗提供初步实验依据及新的研究思路。方法将产毒型ST37艰难梭菌与不产毒ST39艰难梭菌1∶1等量混合后培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毒素基因tcdB随培养时间延长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从而了解ST37型艰难梭菌与不产毒菌株共存时的生长适应性。同理将ST37型艰难梭菌与tcdA+tcdB+的ST54菌株等量混合后测定毒素基因tcd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了解ST37型艰难梭菌与产双毒菌株共存时的特性。结果将ST37型艰难梭菌菌株与不产毒的艰难梭菌1∶1混合后培养,毒素基因tcdB在混合培养液中所占的比例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P<0.05),至第4天混合液中几乎检测不到tcdB。将ST37型艰难梭菌菌株与tcdA+tcdB+的ST54菌株混合培养后,毒素基因tcdA并未随时间延长而规律减少(P>0.05)。结论不产毒艰难梭菌菌株能抑制产毒的ST37型艰难梭菌的生长,然而只产tcdA毒素的ST37型艰难梭菌并不能抑制产双毒菌株艰难梭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设计、多中心合作的方法,对全国41所医院54个ICU进行研究,2013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所有入住ICU并留置中央静脉导管(CVC)的患者作为监测对象。2013年10月—2014年3月收集基线资料作为干预前资料;2014年4—9月各参与医院进行干预措施的持续推广,此间收集的资料作为干预后资料,对干预前后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后中央静脉导管使用率(44.18%VS44.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6,P=0.019)。干预前后CLABSI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及95%CI为0.82(0.59-1.13),P=0.10]。干预前后置管部位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264,P0.001),干预后股静脉置管(17.25%VS 13.72%)及两个及以上部位置管(2.27%VS 1.44%)的置管比例有所降低。干预后,手卫生的执行率和正确率分别为79.73%、91.47%,均高于干预前的76.14%、74.26%(均P0.001);干预前后皮肤消毒剂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1,P0.001),其中氯己定乙醇所占比例升高(29.62%VS 50.56%)。除每日评估并记录外,其他防控措施的依从性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使用无菌大铺巾、置管者着装合格、端口消毒合格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插管干预和维护干预两者结合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得到有效落实,但其对CLABSI的干预效果有待更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某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各临床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对效率,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效率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63个临床病房作为决策单元,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的产出导向型(BCC)模型及超效率模型对其相对效率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 63个临床病房总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939,纯技术效率平均值0.995,规模效率平均值0.944;21个临床病房纯技术效率DEA有效,占33.33%。结论非DEA有效的临床病房应当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促进其技术效率持续改善,DEA方法在医院感染管理领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