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目的 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蛋白(xC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通路探讨血管软化丸对ApoE-/-动脉粥样硬化(AS)小鼠铁死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10只普通饲料喂养C57BL/6J雄性小鼠为正常组。ApoE-/-小鼠高脂饲料喂养12周构建AS动物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模型组、血管软化丸低剂量(2.34 g/kg)组、血管软化丸高剂量(4.68 g/kg)组、血管软化丸高剂量+ML385(0.03 g/kg)组、铁死亡抑制剂(1 mg/kg)组,每组10只,连续干预6周。采用全自动血脂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脂质沉积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窦组织形态学变化,比色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Fe2+、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免疫荧光观察各组小鼠主动脉窦铁蛋白重链(FTH1)和铁蛋白...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发生于血管内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其核心病理表现为管壁变硬狭窄、弹性减退,但其发病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当前,大量研究证明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丰度与数量失衡是AS发生发展的关键诱因之一。诸多研究表明,心脉失和、小肠不利及脾气亏虚等诱发AS的病因均可引起肠道微生态失衡,中医药在调控肠道微生态防治AS方面具有多靶点、不良反应少等优势,且临床效果显著。本文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以中医“心-小肠-脾”轴为切入点,就肠道微生态失衡与AS发病机制进行述评,以明确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参与AS的作用机制,为中医治疗或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轻度认知障碍通常被认为是介于正常认知和痴呆之间的中间阶段,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前驱期,主要临床症状为认知障碍和记忆力减退、但日常生活能力相对保留,目前还未发现可有效治愈、预防甚至减轻该疾病的干预措施,迫切需要寻找或建立高效稳定的动物模型来辅助对轻度认知障碍发病机制及其相关干预措施的研究。本文基于轻度认知障碍中西医病因病机及诊断标准对现有动物模型制备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以自然衰老型、Aβ诱导型、APP/PS-1基因工程型及高脂饲料联合D-半乳糖诱导型中西医临床吻合度高。但当前轻度认知障碍的造模方法多以西医理论为指导,模型检测指标与中医临床诊断标准尚不统一,中医吻合度评价较为困难。因此本文通过总结分析轻度认知障碍动物模型的吻合度与造模特点,综合评价不同种类动物模型的使用效能,为进一步建立具有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轻度认知障碍动物模型提出建议,更好地推动探索轻度认知障碍发病机制及相关干预药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血管软化丸调控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lncRNA-TUG1)抑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活化及血管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采用高脂饮食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5只ApoE-/-小鼠分为模型组、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抑制剂组(10μL TUG1干扰慢病毒)、阴性对照组(10μL空载慢病毒)、血管软化丸组(43.2 g/kg)、联合组(10μL TUG1干扰慢病毒+43.2 g/kg血管软化丸),每组各15只,连续干预8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TUG1的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VCAM-1)、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含量;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各组小鼠主动脉TUG1、p38总蛋白(T-p38)的mRNA表达水平。体外实验:建立血管内皮细胞(VEC)功能紊乱模型,采用血管软化丸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干预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透...  相似文献   
5.
<正>N6-腺苷甲基化(N6-adenosine methylation,m6A)是将S-腺苷甲硫氨酸提供的甲基添加到腺苷N6位点的表观遗传修饰,在20世纪70年代被鉴定出来,占成人大脑中全部信使RNA(messenger mRNA)碱基甲基化的80%以上[1],还可发生在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转运RNA(transfer RNA,tRNA)和核糖体RNA中[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