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氨酯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新型栓塞材料聚氨酯(PA)栓塞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可行性,评价其引起的病理改变.方法体外实验测定PA/DMSO的物理性质如沉淀时间、粘质度和密度等.体内实验以猪自然存在的颅底血管网(RMB)为AVM的模型.PA/DMSO溶液栓塞后不同时期行脑血管造影复查,并获取标本行光镜检查.结果在20℃和37℃条件下,实验所用PA/DMSO溶液的沉淀时间分别为(13.50±O.150)s和(13.48±0.143)s(P>0.05),温度对其无影响.PA栓塞后动物无不良临床反应或死亡.通过微导管注射PA/DMSO无困难,未发生微导管粘附于血管壁的情况,PA在RMB内的弥散和铸型良好.造影复查未见血管再通.主要病理改变为血管内弹力层的断裂或消失以及炎性反应.结论PA作为非粘附性液体栓塞材料可达到永久栓塞的目的.其病理反应不引起不良症状,临床上可以接受.为较理想的AVM的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医学上应用的几个重要侧面进行了评述。例如,制备抗凝血材料、灭菌、表面处理和控制药物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和甲壳素接枝丙烯酸功能膜的pH刺激响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激响应性材料是随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如光、热,pH值、电场等的变化,材料本身结构或形态发生相应变化的材料[1-4]。它是材料科学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其在工业、生物工程、医学等方面巨大的潜在应用可能性,正在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早在70年代,美国、日本的研究者就已经开始此项研究,例如采用环境刺激响应性高分子材料作为“化学阀”[5]对一些难以控制的化学反应进行有效控制;与酶、抗体、抗原、激素等生理活性物质组合构成具有生物控制功能的杂化生物材料,用于人工器官[6];利用其情报传递功能作为生物、化学信息的传递与转换制作各类传感器以及用于制药、细胞培养、诊断和免疫隔离等方面。本文对甲壳素/壳聚糖及其丙烯酸接枝功能膜的pH刺激响应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对影响其pH响应性的诸因素,如分子量、膜厚、去乙酰化程度等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4.
利用XPS技术探讨一种天然碱性多糖吸附剂对血清中血脂的吸附行为。吸附剂用碱性多糖制备,吸附液为血清、胆固醇(CHO)和芏油三酯(TG)标准液。分别将吸附血脂、CHO和TG的样品和未吸附样品的X-射线光电子谱图比较,根据碳、氧、氮三种元素光电子结合能变化,找出对吸附血脂分子起主要作用的活性基团。血清、CHO和TG标准液三种吸附样品谱图显示,谱峰在398.9eV处的-NH2发生了化学移。CHO和TG标准液二种吸附样品谱图显示,谱峰在532.4eV处的-0H发生了化学位移。试验表明吸附剂分子链上的NH2是吸附血清中血脂分子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5.
紫杉醇注射剂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有关抗癌药紫杉醇注射剂型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了诸如脂质体、聚酯微粒、聚合物胶束和其他几种注射用微粒的特点,为紫杉醇注射剂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负载紫杉醇的聚乙二醇单甲醚-b-聚(L-乳酸)二嵌段共聚物纳米粒(Paclitaxel-loadedmethoxypoly(ethyleneglycol)-b-poly(L-lacticacid)diblockcopolymernanoparticles,PMT),采用动态光散射、紫外分光光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高压液相色谱等手段研究了PMT的形态结构、粒径和粒径分布、体外释放等。实验结果表明PMT呈核/壳结构的球形,粒径为纳米级,随着载药量的增大而增大;PMT的体外释放无突释现象,释放速率缓慢,且随着释放液置换量的增大,累积释放量增大。本研究为开发紫杉醇新型静脉注射制剂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聚乙二醇单甲醚-聚(D,L-乳酸)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熔融缩聚反应合成一系列聚(D,L-乳酸)(PDLLA)/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两亲性二嵌段共聚物(PEDLLA),采用IR、^1H-NMR、DSC、WAXD和TEM等手段分析和研究PEDLLA的结构与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EDLLA的结构和组成与设计相一致,结晶度和熔点均低于均聚物,且随着PEDLLA中PDLLA含量的增加,mPEG嵌段熔点降低,随着PDLLA嵌段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PEDLLA降解速率增大。载药纳米粒呈核壳结构,载药量达30%。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适用于水体系的紫杉醇的负载载体。方法:壳聚糖经烷基改性制得烷基取代的壳聚糖衍生物。该衍生物在水中可自动形成粒径分布在100nm左右的纳米微球,并在磷酸缓冲液(pH=7.4)中对负载紫杉醇的纳米微球进行了体外释放研究。结果:随着烷基取代度的增加,紫杉醇的体外释放平衡浓度降低,体外释放的半释放时间延长。结论:十六烷基壳聚糖纳米微球是一个优良的紫杉醇的水分散体系。  相似文献   
9.
APA微胶囊膜厚的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静电脉冲技术成功地制备了海藻酸-聚-L-赖氨酸-海藻酸(APA)生物微胶囊,结合元素分析方法,推导出膜厚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学显微镜测定了囊膜厚度,实验结果表明膜厚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值一致,APA微胶囊膜厚约为7-10μm。  相似文献   
10.
ACA系微囊化细胞粒径的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工细胞的概念由加拿大McGill大学T.M.S.Chang教授于1957年首次提出并应用具有半渗透性薄膜的微胶囊固定活体细胞或组织取得成功。由于微胶囊膜起到了类似细胞膜的作用,且固定后体系的形态和功能酷似活性细胞,所以称之为“人工细胞”。目前,随着材料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具有生物相容性以及半渗透性薄膜的微胶囊已被广泛应用于人工细胞和器官移植,细胞培养工程,细胞和酶固定化工程,蛋白质及其它化合物的分离提纯以及药物控制释放等方面。人工细胞的制备方法很多。直径较小的人工细胞主要通过乳化作用制备,而包埋有生物组织、细胞尺寸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