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18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在生物软组织试验台上,对7例成人的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旋支、右冠状动脉、胸廓内动脉以及大隐静脉进行了二维载荷的力学试验。上述血管的二维载荷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以指数型应变能函数表达。讨论了血管二维材料常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峰  张炎  刘波  刘艳春  姜宗来 《解剖学报》2004,35(5):493-496
目的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单纯高压力作用下凋亡及其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变化,探讨力学因素在血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血管体外应力培养系统,分别在压力100mmHg和160mmHg条件下培养猪颈总动脉1、4和7d,新鲜血管为对照。应用TUNEL法、透射电镜等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内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高压力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第1d较多,而后逐渐减少;Bcl-2蛋白表达持续增强;Bax蛋白第1d较多,而后逐渐减少。结论高压力可以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凋亡相关蛋白Bcl-2持续增加,Bax先增加后减少,揭示高压力可能通过调节Bcl-2和Bax来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狗冠状动脉的几何形态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8例成年狗心,其中5例制成冠状动脉铸型;3例制备血管墨汁灌注的组织切片,测量左、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共1525个。应用Stfahler体系分级方法。对冠状动脉的分支用计算机进行分级归类、分析处理。求得左、右冠状动脉各级分支的一系列几何形态数据以及相应的直径比、长度比和分支比。冠状动脉的直径、长度及分支数目与分支级数呈指致函数关系,其相关有高度显著性(P<0.005)。从几何形态学的定量角度,探讨了狗左、右冠状动脉的形态特征,认为左冠状动脉是狗心首要的供血动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脉血流切应力变化对动脉壁形态结构、零应力状态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凋亡和去分化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的部分分支,使血液全部经由枕动脉流出,造成左颈总动脉(LCA)低血流和低切应力以及对侧右颈总动脉(RCA)高血流和高切应力状态,以假手术不结扎动脉的动物为正常对照。取LCA和RCA,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壁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血管零应力状态下的张开角;TUNNEL法进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免疫印迹法检测VSMC表型分化标志分子hl-calponin的表达。结果 术后7d,低切应力LCA的内径减小了13%左右,壁厚内径比显著增加,张开角显著减小;内皮下层明显增厚,VSMC凋亡数量显著增加,VSMC表型分化标志分子hl-calponin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 血流切应力显著降低会在短期内引起血管重建,提示VSMC凋亡和去分化可能是低血流和低切应力导致血管重建的早期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5.
局部解剖学是按人体各局部研究各器官在该局部的位置、毗邻和联属等关系的一门重要课程。医学生一般是在学习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再学习局部解剖学。我们在医疗系本科生局部解剖学教学中,采取学生预习、教师简短提示(利用幻灯、挂图和电视录像片讲解)、学生解剖操作、教师验  相似文献   
6.
经皮穿刺封堵室间隔膜部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经皮穿刺室间隔膜部缺损的封堵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测量38例(男25.女13)正常成年人的心标本的室间隔膜部及周围结构。结果:室间隔膜部的形态可分为三角型、圆型和椭圆型;各型的出现率分别为58%(22例)、23.7%(9例)和18.3%(7例)。室间隔膜部在左室面的高度为(8.79±2.27)mm。右室面高度为(6.43±1.43)mm。室间隔膜部的长度为(9.37±2.52)mm。室间隔膜部上、下、前、后方和中点的厚度分别为(0.80±0.19)mm、(0.70±0.16)mm、(0.78±0.28)mm、(0.75±0.1 5)mm和(0.52±0.13)mm。结论:室间隔膜部以三角型为主,多位于室上嵴的后缘,膜部的左室面高于右室而和靠近右室面,建议封堵器的左室面的面积应大于右室面。  相似文献   
7.
晚期喉癌行全喉切除术后 ,患者丧失了发音功能 ,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为患者恢复语言功能极为重要。近10多年来 Blom - Singer发音管 [1 ] 发音法疗效较好。全喉切除术后将气管口造瘘于颈部 ,无论是行 期还是行 期 Blom-Singer发音管发音法 ,均需在气管造瘘口的后缘下 0 .5 cm处 ,即第一、第二气管环之间的水平 ,行气管后壁和食管前壁中间插入一个 Blom- Singer发音管进行发音。故有必要对这一水平的气管后壁和食管前壁 ,即我们称之为共壁的厚度进行测量研究 ,计算这一水平气管食管共壁组织的收缩系数 ,更准确地为无喉患者选择 B…  相似文献   
8.
9.
正冯元桢(Yuan-Cheng Fung,1919.9.15—)教授,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工程院院士和国家医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的首批外籍院士和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他早年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后,长期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任教,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著有《气动弹性力学》(1956、1969、1993年)、《固体力学基础》(1965年)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