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医药卫生   1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中成药和汤剂治疗肝肾阴虚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VIP、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9月23日的文献,按照纳排标准,收集调补肝肾法治疗PMOP的临床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version 5.35)进行质量评估,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文献,9个研究。与常规治疗的中成药和西药相比,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MD=-3.74,95%CI(-4.86,-2.62),P<0.01;MD=-2.05,95%CI(-2.26,-1.84),P<0.01]、提高血清雌激素[分别为SMD=0.69,95%CI(0.21,1.17),P<0.01;SMD=0.37,95%CI(0.01,0.74),P=0.04]方面,单用调补肝肾法可能优于常规治疗;在临床症状疗效有效率[分别为RR=1.03,95%CI(0.90,1.17),P=0.68;RR=1.24,95%CI(0.94,1.63),P=0.13]、提高腰椎骨密度[分别为MD=0.01,95%CI(-0.03,0.05),P=0.65;MD=0.03,95%CI(-0.01,0.07),P=0.12]指标方面,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无纳入文献提示单用或联合应用以调补肝肾为治法选用的中成药和汤剂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成药和汤剂在改善肝肾阴虚PMOP患者腰脊疼痛、腰膝酸软无力等的症状及提高血清雌激素方面,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急性轻型高原病(急性高原反应,AMS)及高原肺水肿( HAPE)的临床症状、心率( HR)、动脉氧饱和度( SaO2)及白细胞( WBC)计数的分析,探讨上述指标对HAPE早期预警的意义。方法以628名初入昆仑山的驻训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急性高原病路易斯湖评分系统( LLSS)和临床出现的呼吸系统症状评分的总分归入:A组(健康组,评分<3分),B组( AMS组,至少1次评分>3分,排除HAPE)、C组( HAPE组),比较各组临床症状发生情况及HR、SaO2,并对部分对象进行WBC计数分析。结果 C组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及WBC计数较B组明显升高(P<0.05);初入高原3 d内,A、B两组平均HR呈逐渐下降趋势,而C组平均HR却逐渐上升,且在第3天较A、B两组明显升高(F=6.37,P<0.05);C组SaO2在第1、2、3天明显低于A、B两组(F=8.21,F=8.77,F=9.58,P<0.01)。结论初入高原人群中,出现呼吸系统症状、WBC计数升高、HR无适应性下降及SaO2显著减低(>30%)者发生HAPE的风险明显增加,这些变化对早期识别预警HAPE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肺原性心脏病合并难治性心力衰竭3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 骨碎补总黄酮:是由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骨碎补总黄酮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抑制破骨细胞成熟分化。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一类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多细胞真核生物中,是皮肤发育过程中出现最早的分子信号,调控毛囊的生长发育和毛囊干细胞的迁移分化。β-catenin作为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是Wnt信号通路激活的一种重要的上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能够进入细胞核内传递Wnt信号,进一步激活靶基因开始转录,启动细胞增殖周期。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纳米骨材料表面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探究骨碎补总黄酮联合纳米骨材料对MC3T3-E1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 方法:将MC3T3-E1细胞与纳米骨材料共培养,选取100 mg/L和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进行药物干预,以10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刺激为阳性对照组。分组如下:①正常组;②DKK1组:Wnt通路抑制剂DKK1      (0.1 mg/L)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③DKK1+转化生长因子β组;④DKK1+10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⑤DKK1+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⑥DKK1+纳米骨+转化生长因子β组;⑦DKK1+纳米骨+10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⑧DKK1+纳米骨+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在干预24,48 h后收获细胞,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Wnt/β-catenin通路中Wnt与LRP结合情况,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LRP5、Gsk-3β、Cyclin D1、RUNX2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显示DKK1+转化生长因子β组、DKK1+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DKK1+纳米骨+转化生长因子β组、DKK1+纳米骨+250 mg/L骨碎补总黄酮组棕黄色染色较明显,表明Wnt与LRP结合较其他组更好;②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β-catenin、LRP5、RUNX2的表达,下调GSK-3β的表达,说明骨碎补总黄酮通过激活经典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且骨碎补总黄酮诱导的基因活化呈剂量依赖性。 ORCID: 0000-0002-2031-8644(李晋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经皮空心松质骨螺钉和石膏外固定治疗Schatzker Ⅰ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新鲜无移位Schatzker Ⅰ型胫骨平台骨折,随机分成两组,螺钉组(27例)和石膏组(21例),术后或石膏固定后每2周膝关节拍摄计算机辅助X线片1次,直至骨折愈合;对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18.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螺钉组27例平均愈合时间为8.2周;石膏组21例平均愈合时间为11.5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间近期(3个月、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期(12个月、2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空心松质骨螺钉在Schatzker Ⅰ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明显优于石膏固定。  相似文献   
6.
胫骨平台隐性骨折迟发性塌陷致膝关节向后半脱位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6 0岁 ,因左膝行走不稳 ,前凸变形 3年入院。3年前自 1米高处坠地摔伤左膝 ,当时感左膝疼痛 ,且逐渐肿胀不能行走 ,即去当地医院就诊 ,X片检查左膝关节各组成骨未发现骨折征像和发育异常 ,故行外敷药保守治疗 (未做石膏外固定 ) ,半个月后下地行走 ,虽有疼痛 ,但患者仍坚持行走上班 ,约 3个月后疼痛、肿胀逐渐消失。此后 ,患者在行走时便有膝关节向前滑动感 ,以下楼梯时为重 ,并出现膝关节向前凸起 ,症状日益加重 ,行走无力 ,故来我院求治。查体 :左膝关节向前凸起 ,小腿明显后沉 ,无肿胀 ;膝关节屈、伸范围与健侧相同 ,前抽屉试验…  相似文献   
7.
姜俊杰  张辉  谢雁鸣  杨虎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8):3581-3584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超疗程使用疏血通注射液对肝肾功能是否有影响。方法:以全国1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HIS为数据来源,从中选择使用疏血通注射液、年龄在18~80岁、使用疏血通前7 d内和停药后7 d内均至少具有1次谷草转氨酶、或谷丙转氨酶、或肌酐、或尿素氮的测定值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用药天数是否超过14 d为依据,分为超疗程组和正常疗程组,以理化指标达到正常范围上限的200%定义为异常。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平衡已知的混杂因素,并比较2组间肾功能发生异常的差异。结果:超疗程组与正常疗程组比较,导致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素氮指标异常变化的可能性相同,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现有数据,未发现"超疗程使用疏血通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情况,但临床中仍要坚持中病即止原则,不可随意延长疗程,防止长期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表观遗传学在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检索摘要中包含"表观遗传"或"miRNA"或"DNA甲基化"或"组蛋白修饰",并含"证"的文献,检索数据库为中国知网(CNKI),检索时间为建库时间至2019年3月12日。采用Citespace进行作者和机构的共现分析;Notexpress导入文献题录并提取信息,再利用EXCEL 2016进行描述分析,包括各年份发表文献数量、文献类型、发表期刊、表观遗传机制内容、所涉及证候、证素及疾病名称、研究方法。结果:证候的表观遗传研究从2009年开始逐年递增,近3年发文量达到高峰;比较稳定的研究团队是王阶、苏式兵团队;发文量较多的核心机构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复杂系统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类型以期刊论文为主;发文数量最多的是中华中医药杂志;涉及的主要表观遗传机制是miRNA、DNA甲基化;研究最多的证候是血瘀证;涉及的主要疾病是冠心病和肿瘤;研究方法以临床试验为主。结论:基于表观遗传机制的证候本质研究虽然是热点问题,但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结果尚无法作为精确判断证候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原训练官兵自发性纵膈气肿的发病及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预防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0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例自发性纵膈气肿官兵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结果12例自发性纵膈气肿官兵均经X线或CT检查确诊,均为初上高原训练的官兵,发病诱因主要是剧烈运动、用力咳嗽,主要症状是胸痛、胸闷、咳嗽等,其中10例经卧床休息、吸氧、止咳、平喘、预防感染等方法治疗后痊愈,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后返回高海拔地区(海拔约4300米)后复发,无手术及死亡病例。结论平素健康官兵到高原地区训练,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应重视预防和诊治手段的提高,因X线漏诊率高,疑似病例应尽早行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