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仙台病毒Tianjin株缺损干扰颗粒( defective interfering particles ,DI颗粒)体内外诱导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凋亡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滴度仙台病毒Tianjin株DI颗粒分别与大鼠脑胶质瘤细胞C6作用不同时间,以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完整病毒作为阳性对照,通过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TUNEL染色、AnnexinⅤ-FITC/PI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等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建立大鼠皮下胶质瘤模型,通过测量肿瘤大小观察DI颗粒抑瘤作用,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C6细胞在体外经DI颗粒诱导后, DNA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呈阶梯状;流式细胞仪及TUNEL检测显示,DI颗粒组与完整病毒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型。动物实验结果显示,DI颗粒和完整病毒均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肿瘤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DI颗粒组和完整病毒组瘤结节内瘤细胞较少;TUNEL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显示DI颗粒组和完整病毒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加,以上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仙台病毒Tianjin株DI颗粒在体内外均能引起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凋亡,且呈时间-剂量依赖型,提示DI颗粒有辅助治疗脑胶质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微阵列芯片法与BACTEC MGIT 960液体药敏(简称MGIT960药敏)、罗氏比例法药敏(简称罗氏比例法)在结核分枝杆菌(MTB)对异烟肼(INH)、利福平(RFP)药敏试验检测方面的差异,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选择医院临床科室2016年3月—2017年11月期间确诊及疑似结核病的住院和门诊患者标本,同时采用微阵列芯片法、MGIT960药敏和罗氏比例法对其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选择3种方法检测均为阳性的446例患者标本进行异烟肼和利福平药敏检测,比较三者检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分别以MGIT960药敏结果和罗氏比例法为参照,微阵列芯片法检测MTB对异烟肼耐药性的灵敏度分别为84.8%和83.5%、特异度分别为99.7%和98.5%、Kappa值分别0.885和0.855,对利福平耐药性的灵敏度分别为96.2%和93.7%、特异度分别为93.8%和93.5%、Kappa值分别为0.817和0.796,表明微阵列芯片法和另外两种方法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性的检测具有极好的一致性;此外,MGIT960药敏和罗氏比例法药敏不一致的MTB样本采用微阵列芯片法检测,结果显示,MGIT960药敏和罗氏比例法分别与微阵列芯片法比较,利福平的耐药性符合率分别为77.8%和88.9%,异烟肼的耐药性符合率分别为100.0%和75.0%,表明两种表型药敏不一致的MTB样本可能存在异质性耐药。结论 微阵列芯片法与MGIT960药敏和罗氏比例法药敏比较,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性检测具有极好的一致性,具有快速、精准、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于表型药敏不一致的临床样本采用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可对其进行验证并为临床上异质性耐药的治疗提供更好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 MTB/RIF)在肺结核诊断及其耐药性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8例结核患者标本,同时采用抗酸染色法、固体培养法及Xpert MTB/RIF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408例标本抗酸染色法、固体培养法和Xpert MTB/RIF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25.00%(102/408)、42.16%(172/408)和58.09%(237/408)。经统计学分析,Xpert MTB/RIF阳性率高于抗酸染色法和固体培养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固体培养法和Xpert MTB/RIF检测均为阳性的标本共168例,经比例法药物敏感试验与Xpert MTB/RIF检测利福平耐药率分别为26.19%(44/168)和27.38%(46/168),2种方法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比例法药敏试验作为金标准,Xpert MTB/RIF检测利福平耐药的敏感度为97.73%(43/44),特异性为97.58%(121/124)。结论 Xpert MTB/RIF可快速、准确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肠安丸体外抗轮状病毒作用。方法:利用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终点稀释法和噻唑蓝比色分析法在细胞水平上检验胃肠安丸的抗轮状病毒作用;观察不同时间段的含药血清抑制轮状病毒情况及药物在体内代谢情况。结果:胃肠安丸有预防、治疗和直接灭活轮状病毒感染的作用,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7.05%、67.02%和71.24%(P〈0.05)。同时在TC0范围以下,药物浓度与病毒抑制率呈正相关。在给药后45~65 min之间,药物在血清中浓度最高,其含药血清具有明显的抗轮状病毒作用。结论:胃肠安丸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轮状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副黏病毒Tianjin株缺损性干扰(DI)颗粒作为新型生物佐剂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提纯副黏病毒Tianjin株DI颗粒并鉴定,和脊髓灰质炎病毒(PV)灭活抗原等量混合后给小鼠皮下多点注射,并设氢氧化铝凝胶佐剂组、无佐剂组以及空白对照组.于免疫后14 d摘眼球取血检测免疫血清PV特异性IgG;无菌取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分别用MTT法进行T、B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以及检测脾淋巴细胞接受PV灭活抗原再次刺激后IFN-γ、IL-4的产生情况.结果 副黏病毒Tianjin株DI颗粒佐剂组T、B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脾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量与其他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副黏病毒Tianjin株DI颗粒具有一定的增强机体免疫应答能力的作用,且以诱导Th1型细胞免疫应答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TB)在快速诊断结核菌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2011年4月-2012年11月医院861例住院及门诊患者T-SPOT.TB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评估T-SPOT.TB作为常规筛选检查,诊断结核病的意义和应用。结果 292例肺结核患者T-SPOT.TB阳性,阳性率为91.10%、斑点数为275±102,其中125例活动期肺结核阳性率达到100.00%、斑点数为301±222;167例结核初期阳性率为84.43%、斑点数为110±35;117例肺外结核阳性率为81.20%、斑点数为201±87;45例结核性脑膜炎阳性率为88.89%、斑点数为182±110;67例结核性胸膜炎阳性率为74.63%、斑点数为172±101;5例结核合并HIV阳性率为100.00%、斑点数46±23;452例筛查中痰涂片的敏感性为94.06%、特异性为69.76%、阳性预测值为52.35%、阴性预测值为97.08%,痰培养的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82.19%、阳性预测值为75.47%、阴性预测值为100.00%;T-SPOT.TB的敏感性为83.61%、特异性为96.15%、阳性预测值为96.23%、阴性预测值为83.33%。结论 T-SPOT.TB快速鉴定肺内以及肺外结核菌感染,可以提高结核病的诊断,达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及斑点数的分析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协助临床医师诊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荧光染色法在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0例肺结核患者,收集深咯痰标本,每份痰标本涂抹2张玻片,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荧光染色组)和抗酸染色法(抗酸染色组)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比较两组阳性率.结果 荧光染色组检出结核分枝杆菌阳性109例,阳性率为43.60%,其中(+)、(++)、(+++)、(++++)阳性率分别占13.20%、11.60%、8.40%、10.40%;抗酸染色组阳性86例,阳性率为34.40%,其中(+)、(++)、(+++)、(++++)分别占6.80%、8.80%、8.00%、10.80%.两组总阳性率及(+)阳性率比较P均<0.01.与抗酸染色组比较,荧光染色组检测痰中结核杆菌的灵敏度、特异性均较高(P均<0.05).结论 荧光染色法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率高于抗酸染色法,且差异主要体现在含菌量少的痰标本上,这对于那些病变活动性轻,排菌量较少的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