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体血预充技术对血液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采用自体血预充技术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40例非急诊手术的首次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冠脉搭桥的患者,依性别(男女比例)、年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BSA)和射血分数(EF)进行配对后分为两组:自体血预充组(n=20)和经典预充组(n=20)。自体血预充组:用1250ml晶体液和8000IU肝素预充,体外循环开始前先采用自体血预充技术置换出大部分最初预充液,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50mmHg以上。经典预充组:1250ml晶体液和8000IU肝素预充。心肌保护均采用Calafiore温血停跳液灌注。体外循环中保持温度35.0℃~35.5℃,流量2.5~2.8L·min-·1m-2。所有患者按标准手术步骤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前将体外循环系统中余血全部回输给患者。结果自体血预充组平均置换出(894±171)ml的最初预充液,患者体外循环中,手术结束时,术后6h、1d、2d的HCT水平均明显高于经典预充组(P<0.05)。自体血预充组围术期人均输血量明显低于经典预充组[(0.16±1.09)U/人和(0.97±2.18)U/人,P<0.05]。自体血预充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较经典预充组明显减少(303±89ml和495±112ml,P<0.05)。结论自体血预充技术的应用能减少血液稀释,减少围术期输血量,保护血液。  相似文献   
2.
心得安对肥厚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心得安预处理对肥厚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36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正常心肌组、肥厚心肌组和心得安组,腹主动脉缩窄制备大鼠心肌肥厚模型,采用离体工作心脏灌流模型,观察心脏自动复跳情况、心肌酶释放量的动态变化、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心肌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 与肥厚心肌组比较,心得安组心脏自动复跳时间短,4种心肌酶释放量明显减少,上升幅度较缓,MDA含量低(P<0.01),心肌超微结构显示心肌细胞损伤较轻. 结论 术前用心得安预处理可缩短心脏手术后心脏自动复跳时间,减少肥厚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酶的释放,提高氧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好地保护心肌超微结构形态,对肥厚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肝、肾移植中,供者肝、肾切取和修复手术中可引起多种类型的肝、肾血管的损伤.同时在术中的分离、牵拉和解剖过程中容易造成损伤,影响供肝和供肾的质量.目前如何修复和处理供者肝、肾血管损伤,以提高供体器官的利用率还是临床难题.目的:探讨肝、肾移植供体严重血管毁损后进行显微血管重建的价值.方法:利用发生供体血管严重损伤的3例肝移植和1例肾移植供体,应用显微血管重建技术,对严重毁损的供肝、肾的重要移植血管进行重建,采用常规移植方法完成肝、肾移植,观察疗效.结果与结论:血管重建后移植物功能和血运良好,肝、肾移植患者术中尿管即引出清凉淡黄色尿液,术后每天尿量1 500~12 500 mL,尿色清,颜色淡黄.肝移植患者术后血胆红素正常,引流管内液体胆红素定性未检出胆红素.术后4例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在1.3~2年的随访时间内,4例患者均健康存活,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在各种原因造成的肝、肾供体血管严重毁损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精细的显微血管重建技术挽救血管严重毁损的供肝、肾,以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程序康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 2周程序康复能否改善急性心梗 (AMI)患者的生活质量 (QOL)。方法 :通过多种QOL问卷(QOLQ)对顺利完成早期康复计划的 2 1例AMI患者进行QOL评估。结果 :对完成程序康复的AMI患者 (平均住院时间为 15 .4 1± 3 .76天 )通过WHOQOL等量表进行QOLQ的测试 ,主观感受积分较对照组高 (P <0 .0 0 1) ,在生理、心理及环境领域的得分亦高于对照组 (P <0 .0 0 0 1)。结论 :AMI患者早期程序康复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我院1981年1月至1988年2月共收治双侧上尿路结石53例,其中10例因结石较小未引起梗阻无手术指征或虽有手术指征因病人拒绝手术而出院。42例因结石较大或多发性并已造成梗阻、肾功能损害行手术治疗。另一例结石病人昏迷7天、无尿3天急诊入院,BUN112.1mmol/L,CO_2CP 3.59mmol/L,来不及手术于入院第3天死亡。1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12~59岁。21~40岁者27例,占62.8%。术前作血尿素氮检查者43例,肾图检查者25例,腹部平片检查者43例,静脉肾盂造影者41例。43例中并发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体外循环激活炎症反应是心脏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11].体外循环非生理性因素的介入是引起心脏手术后复杂的全身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将观察低预充体外循环系统对全身炎性反应相关指标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PMN、CD11b、IL-8、IL-10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30例患室间隔缺损(VSD)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O组,NO组在体外循环(CPB)期间吸入体积分数为4×10-5NO直至关胸。在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1、3、5、10 min分别取右上肺静脉血和右心房血用于PMN、CD11b、IL-8、IL-10的测定。结果:体外循环期间IL-8、IL-10逐渐上升且变化趋势一致,IL-8和CD11b呈明显正相关(r=0.960,P=0.04)。主动脉开放后IL-8和IL-10呈正相关(r=0.965,P=0.035)。NO组与对照组相比,PMN、CD11b、IL-8明显下降(P<0.05),IL-10水平增高(P<0.01)。结论:NO能有效抑制体外循环期间炎性因子的激活,抑制白细胞聚集,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活性,具有防护体外循环期间重要器官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及救治措施。方法:对1998年1月-2002年6月期间经病原学和(或)病理学确诊的肾移植患者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原体分布;普通细菌23例次(88.5%),真菌7例次(26.9%),巨细胞病毒5例次(19.2%),结核杆菌4例次(15.4%),卡氏肺囊虫2例次(7.7%),19例(73.1%)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救治成功,死亡7例(26.9%),结论:细菌是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对肾移植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应争取早期诊断,加强生命体征和动脉血气的监测,采取联合治疗措施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对10例移植肾病人同期进行99mTc-EC动态显像、99mTc-SC亲排斥里像。结果,移植肾急性排斥5例,99mTc-SC显像阳性,5例非急性排斥阴性,诊断敏感性、特异性较高。99mTc-EC动态显像定性分析对有无息性移植肾排斥不能确诊,定量分析对5例急性移植骨排斥中1例假用性,2树非急性移植肾排斥假阳性。结论:99mTc-SC亲排斥显像为简单、有效、准确的鉴别诊断移植肾急性排斥的手段,优于99mTc-EC;而99mTc-EC动态显像能反映移植肾排泄功能及尿路通畅情况。两种显像结合,能更有效地对移植骨全面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在2014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2例进行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封堵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半年以及1年的封堵效果进行随访和观察.结果 所有的22例患者中有20例封堵成功,占90.9%.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3±10.6)岁,患者的平均体重为(22.6±17.4)kg,在手术前需要使用胸经超声心动图(TTE)对缺损的大小﹑类型以及形态进行观察,这样才能对封堵器的型号进行初步确定,患者的VSD平均为(4.7±1.1)mm,封堵器平均为(7.1±1.2)mm;在手术中使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封堵器进行正确的放置,VSD平均为(4.8±1.1)mm,封堵器平均为(7.8±1.5)mm.术前TTE测量VSD数据组与术中经TEE测量数据组比较;术中实际确定封堵器型号与术前初步选择封堵器型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内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所有患者的封堵回声清晰,并且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出现明显瓣膜反流和室水平室残余分流.结论 使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的病例认真﹑细致筛选﹑术中封堵以及术后疗效均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