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 ,随着外伤性截瘫 ,下肢创伤病人的增多以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普遍应用 ,骨科病人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L ower extremity deep venans thrombosis,DVT)的例数逐渐增多 ,此并发症的防治已备受关注 ,但国内相关报告较少。 1989年~ 1998年我科住院病人中发现 40例临床表现典型的 DVT,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40例中男性 2 2例 ,女性 18例 ;年龄 19~ 77岁 ,平均 49.6岁 ;左侧 2 4例 ,右侧 16例 ;混合型12例 ,中央型 2 3例 ,周围型 5例。临床表现 ,中央型主要为突发性下肢肿胀 ,浅表静脉显露或曲张 ,股三角区压痛 …  相似文献   
2.
Colles骨折的研究进展附属医院骨外科吕永明田万书(万荣审校)承德市政府卫生所武景珍关键词Coles骨折;分类;损伤;治疗Coles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1814年由Abra-hamColes首先描述。传统的治疗以手法复位,掌屈尺偏位外固定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无头加压螺钉(HCS)固定治疗髌骨横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髌骨橫型骨折患者19例,采用关节镜辅助下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治疗,术后复查并随访。结果术后3~5周行 X 线片骨折线模糊或消失,髌骨关节面平整无位移,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周;患侧膝末次膝关节活动范围[(135.42±5.82)°]与健侧活动范围[(139.38±6.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膝关节 Lysholm 评分86~100分,平均(93.7±4.14)分,显著高于术前评分65.7分(P <0.05);随访期内无骨折移位,内固定物脱落、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辅助下 HCS 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关节功能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髌骨橫型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踝关节镜治疗踝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9例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踝关节镜检查和关节镜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的评分标准,优4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88.8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踝关节镜手术可明显改善踝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的疼痛症状,对踝关节炎的诊治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加长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观察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79~93〔平均(87.64±6.32)〕岁;致伤原因:平地摔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97年4月至2003年2月,应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36—82岁,平均63岁;致伤原因:跌伤24例,车祸伤5例,高处坠落伤3例。骨折根据Evan分型方法,Ⅰ型29例,均为不稳定型;Ⅱ型3例。16例合并有内科疾病,其中以心血管疾病最多,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脑  相似文献   
7.
重度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液体复苏附属医院骨科吕永明,王文质,孙贺,乔翠芬,于海华附属医院普外科徐德富关键词休克,平衡盐液,扩容,复苏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创伤外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重度低血容量性休克(动脉血压5.33kPa以下)死亡率仍然很高。我们采用“快速平...  相似文献   
8.
50年代内固定的地位在AO创立之前,骨折的治疗以闭合复位外固定的方法为主。长骨骨干和关节内骨折常因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畸形和慢性感染而导致永久性的功能障碍,切开复位内固定常常是治疗方法的最后一招,手术使患者冒手术的危险和遭受长时间制动的痛苦。当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骨关节炎患者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64例慢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骨关节炎的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其中试验组患者均采用ACL重建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是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并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病症改善状况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程度详细的记录,以此观察治疗的疗效。结果:在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有25例患者完全恢复正常,占78.1%,而对照组完全恢复的患者为9例,占28.1%;试验组患者的膝关节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患者的膝关节恢复总有效率为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前交叉韧带损伤合并骨关节炎患者采用ACL重建术治疗后,再结合本身的需要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抗骨质疏松药物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后的疗效影响。方法 :2012年11月至2016年6月肱骨近端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患者38例,依据术后是否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9例,其中3部分骨折11例、4部分骨折8例,骨密度(0.58±0.14) g/cm~2;对照组19例,其中3部分骨折10例、4部分骨折9例,骨密度(0.58±0.11) g/cm~2。检测两组术前、术后4、8、12、24、48周假体周围骨密度(BMD),并行VAS疼痛评分,采用Neer评分系统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35例患者获得1年随访。治疗组假体周围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8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eer评分总分及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及活动度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Neer评分系统,治疗组优10例,良5例,可3例;对照组优3例,良9例,可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有效提高假体周围骨密度,恢复肩关节功能,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