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5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目的 进一步了解肝癌患者的异常免疫状态,探讨血清、腹水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sTNFR-p55)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双单抗夹心酶免疫吸附法检测了25例肝癌患者和25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腹水中血清sTNFR-p55水平并以正常人为对照。结果肝癌病人血清sTNFR-p55浓度[(0.74±0.50)ng/ml]显著高于正常人[(0.37±0.03)ng/ml]和肝硬化患者和[(0.35±0.02)ng/ml],P<0.01。肝癌病人腹水sTNFR-p55浓度[(1.11±1.25)ng/ml]亦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0.33±0.03)ng/ml],P<0.01。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与腹水的sTNFR-p55水平显著相关。肝癌患者血清sTNFR-p55水平与外周血TBil和AFP呈正相关(r=0.524,P=0.01和r=0.234,P=0.03)。结论 sTNFR-p55的检测对反映肝癌患者的异常免疫状态和肿瘤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粘蛋白(E一cadherin,E-CD)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大肠癌组织标本E-CD的表达情况。结果E-CD在正常大肠粘膜上皮组织均保留表达;而在大肠癌标本中的保留表达率为66.7% (70/105)。结论与其它肿瘤相比较,E-CD在大肠癌中的减弱表达率较低,但是E-CD的减弱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组织学分化程度、临床Dukes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肿瘤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Ⅱ(TNFRⅠ、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0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4例正常肝组织中TNFRⅠ、Ⅱ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中TNFRⅠ、Ⅱ表达均比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显著高表达(P〈0.05),且癌旁组织TNFRⅠ、Ⅱ表达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结论:TNFRⅠ、Ⅱ检测对判断肝癌异常免疫状态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查大肠癌相关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首次同时检查在个体(小鼠)和细胞培养水平上,生长激素作用对肝脏胰岛素信号的时间效应关系。方法:小鼠分别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h GH)30 min,4 h,3周,取肝组织,提取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胰岛素信号变化。人肝癌细胞系Hep G2分别给予rh GH刺激30 min,4 h,裂解前10 min再分别予胰岛素刺激,裂解细胞提取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胰岛素信号变化。结果:rh GH预刺激小鼠30 min后,肝组织的基础Akt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处死前10 min胰岛素刺激产生的Akt磷酸化水平则没有变化;rh GH预刺激小鼠4 h后,无论是肝组织的基础Akt磷酸化水平还是处死前10 min胰岛素刺激产生的Akt磷酸化水平都没有变化;而rh GH预刺激小鼠3周时,无论是肝组织的基础Akt磷酸化水平还是处死前10 min胰岛素刺激产生的Akt磷酸化水平都降低。然而在Hep G2细胞培养试验中,4 h生长激素预刺激则足以导致Akt磷酸化的抑制。结论:生长激素对胰岛素信号的作用规律是,急性(短时)生长激素作用时可产生正向激活作用;随着生长激素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效应逐渐变为抑制作用,也即Akt的磷酸化水平从作用开始时(几十分钟时间内)升高,随着时间延长后逐渐降低。但这个变化过程在动物水平上的表现远比细胞水平的慢,这可能体现了生理情况下多信号通路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针对Rac1的siRNA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对大肠癌SW480细胞中Rac1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同时研究Rac1蛋白表达抑制后细胞在体外软琼脂糖中单克隆形成情况.方法 化学合成用于产生针对Rac1的发卡状RNA的寡核苷酸,各64个碱基,退火后插入线性化的pSUPER载体的H1启动子下游.重组载体经限制性酶切和测序.把构建的载体转染大肠癌细胞系SW480,观察其对Rac1蛋白表达的干扰作用,软琼脂糖体外克隆形成实验研究SW480抑制Rac1蛋白表达后的效果.结果 限制性酶切和序列测定表明成功构建了可以表达针对Rac1的发卡状RNA表达载体,该载体表达的发卡状RNA在SW480细胞中能够有效的下调Racl蛋白的表达.体外软琼脂单克隆形成实验显示,抑制Rac1蛋白表达后,形成的单克隆数目明显减少,直径也明显缩小.结论 成功构建了针对Rac1的发卡状RNA表达载体;体外软琼脂单克隆实验表明Rac1蛋白对SW480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及大小有明显影响,说明Rael蛋白在大肠癌的体外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21活化激酶l(PAK1)基因在大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PAK1基因在8株不同转移和恶性潜能大肠癌细胞(LoVo、SW480、SW620、SW1116、HT29 HCT116和CO-LO320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与HCT116、HT29、SW480、SW1116和LST细胞相比,PAK1在LoVo、COLO320和SW620大肠癌细胞中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HT29和SW480细胞中的PAK1蛋白表达亦强于SW1116和LST细胞,但PAK1在SW1116和LST细胞几乎无表达。结论 PAK1蛋白过度表达可促进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且可能与大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表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靶向存活素(survivin)基因的短发夹干扰RNA(shRNA)表达载体,导入人大肠癌细胞SW480中,研究靶向抑制survivin基因对SW480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根据siRNA设计原则,在survivin序列中选取设计含19个核苷酸(19 nt)的靶序列,间以9个核苷酸的茎环序列,两端分别加上对应的酶切位点,形成shRNA的DNA模板并克隆到shRNA表达载体pRNAT-U6.1/Neo中,获得靶向抑制survivin基因的sihNA表达载体pRNAT-U6.1/Neo-survivin;采用Lipofectamine 2000TM转染试剂将干扰质粒pRNAT-U6.1/Neo-survivin导入到大肠癌细胞SW480中;用Western blotting从蛋白水平检测干扰效果;分别采用肿瘤侵袭粘附实验和明胶酶谱分析法检测pRNAT-U6.1/Neo-survivin对SW480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潜能的影响.结果 Survivin基因的蛋白表达均得到显著抑制;沉默SW480的survivin基因可以显著抑制SW480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潜能,而且survivin基因表达被抑制后,SW480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明显减少.结论 Survivin基因可能在SW480的侵袭和转移潜能中起重要作用,沉默SW480的survivin基因可以显著抑制其侵袭、转移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因而survivin影响SW480的侵袭和转移可能与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X线照射在体外培养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后.其膜TNFR-p55表达及释放sTNFR-p55情况。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膜TNFR-p55蛋白的表达.EU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sTNFR-p55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结果x线照射后的细胞膜TNFR-p55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照射后大肠癌Lovo细胞上清sTNFRR-p55水平显著低于照射前sTNFRR-p55水平(P〈0.01);光镜发现细胞体积缩小、变圆、胞浆浓缩、核固缩深染;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x线可通过上调细胞膜TNFR-p55蛋白的表达,抑制其脱落释放sTNFRR-p55到上清中,诱导细胞凋亡增强照射肿瘤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4岁,因“腰背部疼痛1年,伴发热盗汗8月”于2003—03—24入院。1年前因劳累后腰背部疼痛于外院行MRI检查,结果示第5胸椎椎体压缩性骨折。2002年7月始自觉疼痛加重,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40℃,伴夜间盗汗,每次疼痛与发热平行。2002—08—10始在其他医院住院治疗,经腹腔及盆腔CT、胃钡餐、肠镜、骨穿及结核菌素试验检查均未见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