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SARS患者恢复期胸部后遗病变的CT表现,评价CT在SARS恢复期复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恢复期SARS患者进行追踪随访,为期1a,分4次(于出院后30~40d、90~100d、240~250d、350~360d),行胸部CT检查,并对其影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5例患者随访观察最后胸部CT正常的59例占78.66%;散在磨玻璃样影未完全吸收的5例占6.66%;部分纤维化的6例占8%;部分纤维化伴细支气管囊状扩张的3例占4%;支气管扩张伴感染1例占1.33%;结核1例占1.33%。【结论】高分率CT是恢复期SARS患者胸部检查最佳方法,能清晰地显示胸部病变的细微改变,指导临床医师采取较积极的治疗措施,以减少病人遗留肺部病变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的影像学特点, 提高对此类异常吻合血管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头颈CT血管造影(CTA)及MR血管造影(MRA)诊断为永存颈内-基底动脉吻合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9例病人行头颈联合CTA检查,3例行头和/或颈部MR血管造影(MRA)检查。 结果 12例中,9例为永存三叉动脉,3例为永存舌下动脉。永存三叉动脉中,外侧型8例,内侧型1例;按Saltzman分型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4例;吻合点近端的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发育不良4例,吻合点近端基底动脉完全萎缩1例;1例合并动脉瘤,2例合并大脑中动脉成窗。3例永存舌下动脉中,2例伴同侧椎动脉缺如,1例伴对侧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伴对侧椎动脉发育不良及成窗变异。 结论 (1)CTA及MRA能清晰、快速、准确地显示永存三叉动脉和永存舌下动脉等颈内-基底动脉吻合的走行、毗邻关系及其合并症;(2)熟悉这些原始吻合血管的特征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相应治疗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YUAN Fei  袁飞  刘银社  王进  赵军  袁滨 《武警医学》2008,19(7):619-623
 目的 探讨3.0T MRI与MR静脉成像(MRV)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DSA确诊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在常规MRI检查上均有不同脑区的皮质、皮质下脑组织静脉性脑梗死的MRI表现,8例伴明显脑肿胀;7例患者的静脉窦内有异常信号,其中6例MRI表现为静脉窦内T1WI、T2WI高信号,1例T1WI高及稍高信号、T2WI低信号.9例MRV检查均发现静脉窦充盈缺损或中断.结论 3.0T MRI结合MRV是诊断和随访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可替代创伤性的DSA检查.  相似文献   
4.
应力性骨折临床有时容易误诊为骨髓炎或肿瘤性病变。本研究搜集了2002~2006年发生应力性骨折的新入伍战士106例,复习不同部位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该病的特征及发病原因,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科学训练,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应力性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3.0T磁共振多站式多期相CE-MRA在外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3.0T MR多站式多期相三维增强血管造影(CE-MRA)在外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3例怀疑腹盆及下肢血管病变的病人。在3.0T MR上,自动移床四段多期相动态扫描,分析CE-MRA的图像质量及其对各种血管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图像显示清晰。其中1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627支血管,MRA诊断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4%和100%,阳性预测值81%,阴性预测值为99%。与DSA的诊断结果符合率是89%。结论3.0T MR多站式多期相CE-MRA,可获得高信噪比及超高分辨率的下肢动脉及静脉图像。具有安全、无创伤性,能准确诊断外周血管性病变。  相似文献   
6.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大脑前动脉成窗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成窗的发生率及CT血管成像(CTA)特征,提高对该血管变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734例经头颈部64排螺旋CTA诊断为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成窗94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大脑前动脉成窗的发生率、部位、形态等特征及其合并症。结果①发现大脑动脉和前交通动脉成窗率占3.44%(94/2734),其中有大脑前动脉成窗的为67例(69个成窗),检出率为245%;前交通动脉成窗27例,检也率为0.99%。②大脑前动脉中,A1段27个成窗(左侧13个、有侧14个),A2段36个成窗(左侧15个、右侧21个),Al与A2交界区6个成窗(左右侧均有3个)。③42个“窗”径较小(〈2mm ),呈孔状;54个“窗”径较大,其中33个成窗变异的分支粗细不等,旱椭吲形;21个成窗的分支m管粗细大致相同,呈凸透镜样。另外,1例表现为3个成窗形成网状,5例成窗近端或远端伴有动脉瘤。结论头颈部64排螺旋CTA能快速、直观、棒确地诊断大腩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成窗及所合并的动脉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永存三叉动脉(PTA)中的价值,提高对该血管变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734例行头颈64排螺旋CTA检查中的5例PT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PrrA的发生率、起源、走行、后循环供血及合并其他血管畸形的情况。结果①PTA的发生率为0.18%(5/2734),其中3例位于右侧,2例位于左侧。②三叉动脉均起自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血管走行外侧型4例,内侧型1例;按Saltzman分型显示PTA后循环供血情况:I型1例,Ⅱ型1例,Ⅲ型3例。③吻合点近端的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发育不良3例,吻合点近端基底动脉完全萎缩1例;合并PTA的动脉瘤1例,合并对侧大脑中动脉成窗1例。结论64排CTA能清晰、快速、无创、准确地显示PTA及其走行。在鞍区或鞍上区手术及介入治疗前,了解这种异常血管的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和介入治疗方案,避免因操作不当所致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内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V-R间隙)的MRI表现及解剖学特征,为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患者扩张的V-R间隙的发生部位、形态、大小、MR信号、占位效应等MRI表现。结果 29例病人共发现32个病变,30个病变为边缘光滑的圆形、类圆形的囊性病变,1个病变为分叶状囊性病变,1例为簇集样囊性病变;I型(血管周围间隙见于豆纹动脉经前穿支进入基底节处)(34.4%)和Ⅱ型(血管周围间隙分布于脑的穿支动脉进入大脑凸面并延伸至皮质下白质处)(40.6%)最多;其次为脑干(15.6%)和丘脑(9.4%);MRI不同序列显示所有扩张的V-R间隙的信号均与脑脊液信号一致,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脑内扩张的V-R间隙是与穿支血管走行一致、与脑脊液呈等信号的囊状病变,熟悉其MRI特征有助于与脑内其他囊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成窗变异的CT血管成像(CTA)表现,提高对该血管变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经头颈联合64排CTA诊断为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成窗病人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椎-基底动脉及分支成窗的出现部位、形态、与周围血管及骨质的关系等特征及其合并症。结果 2051例行头颈联合64排CTA检查的病人中发现椎动脉、基底动脉或其分支成窗变异占4.2%(86例病人的88支血管),其中基底动脉为2.34%(48例),椎动脉1.8%(37例),大脑后动脉3例,小脑上动脉1例。48例基底动脉成窗中,31例位于基底动脉干,16例位于基底动脉起始部。37例椎动脉成窗中,颅内型19例,颅外型16例,颅内-外型2例。15个成窗的"窗"径小于2mm,呈孔状;73个"窗"径较大者中,37个成窗的分支粗细不等,呈"OK"手势征;36个病变分支粗细基本一致,呈部分重复走行。1例伴基底动脉成窗近端动脉瘤,3例伴其他血管的动脉瘤。2例伴大脑前动脉成窗;5例伴左侧椎动脉起源异常。结论头颈联合64排CTA能快速、直观、准确地诊断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的成窗变异及其合并症,熟悉椎-基底动脉成窗的CTA特征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相应治疗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胆囊管低位的MRCP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囊管低位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2004年4月~2009年6月期间行MRCP检查的304例病人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胆总管末端到左右肝管分叉处的距离(a)和从胆总管末端到胆囊管汇合处的距离(b),其比值(b/a)小于0.33(或1/3)者为胆囊管低位。同时确定胆囊管的汇合方位、长度、直径及其并发症。结果304例病人中诊断胆囊管低位者占3.6%(11例),其中72.7%(8例)的胆囊管低位者的胆囊管汇入点位于胆总管左侧壁,后侧壁为18.2%(2例),右侧壁为9.1%(1例)。除1例10岁儿童的胆囊管长为38.5mm外,其余均大于40mm的正常最大值。63.6%(7例)的胆囊管低位者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结论MRCP是确定胆囊管低位的一种快速、有效及无创性检查方法,对手术设计及避免胆道损伤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