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7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TNF与卡铂联合应用对A549肺癌细胞系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H-TdR掺入试验及台盼蓝活细胞拒染法观察了肿瘤坏死因子(TNF)与卡铂联合应用对A549肺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TNF组(500U/ml),卡铂组(40μg/ml)TNF(500U/ml)加卡铂(40μg/ml)组^3H-TdR掺入试验结果表明,联合用药增强了药物对A549细胞DNA合成的 制作用,抑制率为69.3%,而TNF组与卡铂组的抑制率则分别为25.1%和56.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检测,确定AZF微缺失的发生率及高发位点;同时,对正常生育男性、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进行sY254、sY255点突变检测,从分子水平探讨精子发生的机制,建立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多重PCR技术对Y染色体上AZF 4个区域内的15个序列标签位点进行微缺失检测,采用SSCP方法进行sY254、sY255点突变检测;结果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微缺失率分别为9.80%和9.68%,显著高于少精子症组的3.34%(P<0.05);其中sY152、sY239、sY243、sY254、sY255在Y染色体上的位置相互毗邻,其联合缺失39例,占总缺失率的65.0%,AZFb+AZFd+AZFc联合缺失的有8人,占总缺失的13.3%;本研究中,正常生育男性、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均未发现sY254、sY255的点突变。结论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导致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的重要因素,sY152、sY239、sY243、sY254、sY255联合缺失是AZF的缺失热点;未发现sY254、sY255点突变。  相似文献   
3.
应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其抑制剂二乙基二硫氨基甲酸钠(DDC)分别给用甲基胆蒽(MCA)碘油溶液诱发Wistar大鼠肺鳞状细胞癌的过程中用药。在35、40天诱癌中,发现DDC组50只大鼠3例发生肺鳞癌,4例支气管上皮呈不典型增生,SOD组52只未发生肺癌,1例发生不典型增生;对照组42只1例发生肺鳞癌,2例不典型增生。肺癌发生情况DDC组与SOD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DDC与化学致癌物质MCA诱癌有协同作用,使诱发性肺鳞癌提前发生。SOD可能有抑制肺癌发生的作用。作者还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羊水细胞培养用于染色体病产前诊断6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羊水细胞培养对孕中期孕妇进行产前诊断的可行性及必要性,防止染色体病患儿出生。方法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采用羊水细胞培养G显带技术,对64例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检查。结果发现1例世界罕见染色体异常核型46,XY,der(11)t(8;11)(q24;q25),58例正常核型,5例核型为多态,诊断结果与随访情况一致。结论羊水细胞培养进行产前诊断是十分安全而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 56℃ 30 min 热灭活后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咽拭子及提取的核酸在 4℃保存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多重荧光定量 PCR 方法对一例 COVID-19 患者的咽拭子样本,56℃ 30 min 热灭活后进行 COVID-19 双靶点(ORF1ab 和 N 基因 ) 核酸检测,把原始咽拭子样本及提取的核酸保存在 4℃,分别于 24,48,72 和 96h 再次检测咽拭子样本及提取核酸中新冠病毒核酸的含量(Ct 值),分析热灭活后咽拭子样本及提取核酸在 4℃保存的稳定性。结果COVID-19 患者的咽拭子样本,56℃ 30 min 热灭活后核酸检测结果为 ORF1ab 和 N 基因双阳性,Ct 值分别为 31.27 和30.64,咽拭子样本 4℃保存 24,48,72 和 96h 后再次检测 ORF1ab 和 N 基因的结果为 24h (31.41 和 30.68),48h (34.13和 34.28),72h (34.06 和 34.11) 和 96h (36.22 和 40.02)。 提取的核酸 4℃保存 24,48,72 和 96h 后的检测结果为 24h (31.64和 30.06),48h (31.62 和 29.95),72h (31.72 和 29.75) 和 96h (31.36 和 30.09)。56℃ 30 min 热灭活的咽拭子样本在 4℃保存 24h 后,对 COVID-19 核酸的检测无明显影响 ( 偏倚 <1%),但 4℃保存 48~72h,ORF1ab 基因核酸降解约 7 倍,N 基因降解约 11 倍,4℃保存 96h, ORF1ab 和 N 基因核酸分别降解 30.91 倍和 666.29 倍。但是提取的核酸 4℃保存 24~96h 后,对核酸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 ( 偏倚均小于 3%)。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 56℃ 30 min 热灭活后提取的核酸的稳定性比原始咽拭子样本好,热灭活后的咽拭子样本可在 4℃保存 24h。  相似文献   
6.
患者 女 ,2 9岁 ,因不孕就诊。患者系第 3胎 ,足月顺产。查体 :身高 16 2 cm,体重 5 5 kg,表型智力正常。妇科检查 :外阴发育正常 ,B超提示始基子宫 ,卵巢发育不良。父母非近亲结婚 ,表型正常 ,1个哥哥和 1个姐姐均已正常生育。其母妊娠期间无病毒感染史 ,无有害物质接触史 ,无自然流产征兆。细胞遗传学检查 :常规取夫妇外周血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 ,G显带 ,镜下计数 30个中期分裂相 ,分析 5个核型 ,患者核型为 :4 6 ,X,t( X;19) ( q2 1;p13) ( Xpter→ Xq2 1∷ 19p13→19pter;19qter→ 19p13∷ Xq2 1→ Xqter)。丈夫核型正常。父母拒绝…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1526例遗传咨询者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对深圳市1526例遗传咨询患者进行了外周血染色体检查,发现异常核型140例,占9.17%,其中常染色体异常69例,性染色体异常71例.在检出的140例异常核型中以不良孕产史占多数(52.14%),不孕不育(36.42%),智力低下及发育异常(11.44%).结论不良孕产史、不孕不育及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并且与D、G组染色体短臂变异和Y染色体长度变异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对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针 吸细胞学形态特征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17例淋巴瘤及2例淋巴结反应 性 增生用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并将针吸标本用20%琼脂作依托再按常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 技术分别制样观察,部分手术切除标本用石腊切片HE染色,常规透射电镜制样供观察。结果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细胞形态多样呈弥漫分布,有T、B细胞来源的,可见 大、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结论 瘤细胞形态具有明显异型性以及单一性 ,T细胞淋巴瘤和B细胞淋巴瘤瘤细胞各有不同的超微病理学特征,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制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1d龄樱桃谷鸭,随机分为正常组、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造模组及CCl4造模组,分别于60、100及112d随机抽样观察两造模组鸭肝组织病理变化,于100d检测3组动物肝组织DHBV、DNA、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结果CCl4造模组脂肪变性明显,肝细胞水样变性伴中等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明显;DHBV造模组以水样变性为主,可见肝窦消失或肝窦扩张瘀血,脂肪变性以小脂滴为主,肝细胞坏死程度较轻,但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且以淋巴细胞多见,纤维增生形成时间略长,60d尚未见纤维增生,80d时汇管区纤维组织中度增生,100d和112d时纤维组织明显增生,有的形成假小叶,其纤维化形成率与CCl4组(90%)接近(100d为60.7%,112d为87.5%).肝组织DHBVDNA检测结果,DHBV造模组水平较高,其肝功能ALT正常,白蛋白明显降低,球蛋白显著升高,肝纤维化指标如HA、PCⅢ和肝组织Hyp均明显上升.结论采用DHBV阳性血清反复攻击樱桃谷鸭112d以上,可复制形成率较高的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238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不同类型样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突变情况,探讨不同类型样本在EGFR基因突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RMS)检测238例NSCLC中EGFR基因18~21外显子的突变情况,探讨不同样本类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病理分型和不同临床分期的EGFR突变频率的差异及临床意义。结果 238例NSCLC患者EGFR总的突变率为44.5%(106/238),其中组织、血浆和胸腔积液样本分别为105例,115例和18例,其突变率分别为52.4%(55/105),34.8%(40/115)和61.1%(11/18),与组织样本相比,血浆样本的EGFR突变检出率明显低于组织样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3,P<0.05),但组织与胸腔积液样本相比其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1,P>0.05)。女性NSCLC患者的EGFR突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3% vs 36.3%,χ2=8.58,P<0.01)。>65岁患者与≤65岁患者的突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4% vs 44.6%,χ2=0,P>0.05)。肺腺癌的EGFR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NSC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7% vs 29.3%,χ2=4.68,P<0.05)。临床I~II期患者的EGFR突变检出率与III~IV期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0% vs 45.7%,χ2=0.79,P>0.05)。结论 组织样本EGFR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与胸腔积液样本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明显高于血浆样本,提示临床选择送检的样本类型时,可优先选择组织和胸腔积液样本。EGFR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与性别和肿瘤的病理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