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67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人群不同年龄组骨质疏松患病率及同年龄组男女骨质疏松患病的差异,强调早期预防治疗老年人及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重要性,方法:应用单能量X线(SXA)骨密度仪测量246例正常人的右跟骨骨密度,结果:男性大于60岁组较小于60岁组骨密度(BMD)降低明显(P<0.05);女性50岁以上组与小于50岁组相比,BMD下降差异有极显性(P<0.01);各年龄组男女相比,男性BMD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女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大多以绝经后为主,雌激素在维持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SXA检测的跟骨含95%小梁骨,能较好地确定骨质疏松的风险水平,且其具有价廉、简便,快捷,较准确等特点,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临床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大鼠肾脏抗氧化防御机能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肾脏抗氧化防御机能的影响。方法:观察12周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GSH)水平,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H-ST)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SOD、GSH-ST及CAT活性下降,GSH含量显降低;MDA没有变化;GSH-PX活性却明显增强。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组织抗氧化防御机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机制。方法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用正常浓度葡萄糖(5.5 mmo.lL-1),高浓度葡萄糖(25 mmo.lL-1)及葡萄糖25 mmo.lL-1+普伐他汀100μmo.lL-1培养。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Ⅳ型胶原(ColⅣ-)、纤连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含量;明胶酶谱法检测培养上清明胶酶A及B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增加,基质蛋白ColⅣ-和FN合成增多,明胶酶A及B活性下降,TIMP-1含量和TGFβ-1分泌增加,总SOD活性和Cu,Zn-SOD活性下降,GSH含量下降,MDA含量增加。与高糖组比较,普伐他汀干预后可逆转上述变化。结论普伐他汀可抑制高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减少胞外基质合成,增加胞外基质降解,并缓解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maleate)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机制。方法: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培养在正常糖浓度(5.5mmol/L),高糖浓度(25mmol/L)及25mmol/L葡萄糖+20μmol/L罗格列酮的培养液中。CCK-8测定系膜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明胶酶谱法检测培养上清液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的活性。结果:高糖组系膜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出现增殖增加,合成基质蛋白Col-Ⅳ、FN增多;MMP-2及MMP-9活性下降;TIMP-1含量增加;TGF-β1分泌增加。与高糖组比较,罗格列酮干预后能逆转上述变化。结论:罗格列酮能抑制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增殖,减少胞外基质合成,增加胞外基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测量腹内脂肪而积/皮下脂肪而积在评价胰岛素抵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以腹型肥胖为特征的血糖正常者35例(A组),糖耐量异常或空腹血糖受损及空腹血糖〈10mmol/L的糖尿病患者65例(B组),测量或计算两组患者腰围、臀围、腰臀比、体重指数(BMI),采用螺旋CT取仰卧位屏气状态下在脐平面进行扫描,测量腹内脂肪面积和皮下脂肪面积,并计算二者的比值;采空腹血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稳态模型评估2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I)。结果腹内脂肪面积和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在B组[(130.30±43.79)cm^2和0.98±0.36]均明显高于A组[(101.90±44.45)cm^2和0.6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0.60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nHOMA2-IRI与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802(P〈0.01)。结论腹内脂肪过度堆积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标志之一,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0.60则提示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但〈0.60不能说明无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系统与一氧化氮系统的影响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氯沙坦(30 m.gkg-1.d-1×8周,ig)治疗组。应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肾皮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Ⅳ型胶原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并同时检测大鼠肾皮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糖尿病组大鼠尿蛋白排泄率、肾皮质AngII含量、Ⅳ型胶原mRNA及iNOS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糖尿病大鼠肾皮质NOS活性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然而糖尿病大鼠肾皮质NO含量及AT2mRNA水平却较对照组大鼠明显降低;氯沙坦治疗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排泄率及肾皮质Ⅳ型胶原mRNA表达;并能明显增加肾皮质AT2及iNOS mRNA表达及总NOS活性及NO含量。结论AT2的激活与氯沙坦的肾脏保护作用有关,并可能参与了对肾脏iNOS mRNA表达的上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氯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血管紧张素系统与一氧化氮系统的影响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糖尿病组和氯沙坦(30 mg·kg-1·d-1×8周, ig)治疗组。应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肾皮质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Ⅳ型胶原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并同时检测大鼠肾皮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 糖尿病组大鼠尿蛋白排泄率、肾皮质AngII含量、Ⅳ型胶原mRNA及iNOS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糖尿病大鼠肾皮质NOS活性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然而糖尿病大鼠肾皮质NO含量及AT2 mRNA水平却较对照组大鼠明显降低;氯沙坦治疗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尿蛋白排泄率及肾皮质Ⅳ型胶原mRNA表达;并能明显增加肾皮质AT2及iNOS mRNA表达及总NOS活性及NO含量。结论 AT2的激活与氯沙坦的肾脏保护作用有关,并可能参与了对肾脏iNOS mRNA表达的上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及罗格列酮对高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大鼠系膜细胞分别培养在正常糖浓度(5.5mmol/L)、高糖浓度(25mmol/L)、25mmol/L葡萄糖+非诺贝特(FB)100μmol/L及25mmol/L葡萄糖+罗格列酮(RG)20μmol/L。ELISA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Phospho—ELISA法检测胞浆及胞核内p38MAPK和磷酸化p38MAPK(p-p38MAPK)蛋白的表达:以及RT-PCR法检测p38MAPK的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MC合成基质蛋白Col-Ⅳ、FN增多;胞浆及胞核内P—p38MAPK的表达增加。非诺贝特及罗格列酮干预能使高糖培养系膜细胞合成Col-Ⅳ、FN显著减少,胞核内p-p38MAPK表达显著下调,但对胞浆内p-p38MAPK的表达则无显著影响。各组总p38MAPK蛋白水平及p38MAPK的mRNA表达则没有明显改变。结论:非诺贝特及罗格列酮能够显著下调高糖培养的Mc核内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进而减少胞外基质合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酮替芬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高糖高脂饲料对SD大鼠饮食诱导6周,随后一次性ip给予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每天ig给予酮替芬0.09mg·kg-1,持续8周。检测空腹血糖(FBG)、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胰腺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胰腺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电镜观察组织形态。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水平显著升高(P<0.01),FFA,TG和LDL-C水平升高(P<0.05),IL-6,TNF-α水平升高(P<0.05),MDA含量增加(P<0.05),SOD,CCO和SDH活性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予酮替芬同步干预后,FBG水平下降〔(24.5±2.7)vs(15.9±1.9)mmo·l L-1〕,FFA,TG和LDL-C水平由1.03±0.23,2.89±0.56和(2.05±0.33)mmo·l L-1分别降低至0.71±0.15,2.36±0.40和(1.56±0.30)mmol·L-1,IL-6,TNF-α水平由(58.33±4.94)ng·L-1和(1.98±0.45)μg·L-1分别下降至(33.84±3.82)ng·L-1和(1.12±0.27)μg·L-1,MDA含量减少〔(1.12±0.20)vs(0.87±0.20)μmol.g-1,SOD,CCO和SDH活性由(28.55±4.06)kU·g-1,(13.00±1.14)mmo·l g-1和(3.75±0.44)kU·g-1分别增加到(31.34±2.59)kU·g-1,(15.87±1.64)mmol·g-1和(4.92±0.50)kU·g-1,电镜结果显示,酮替芬的干预使胰岛β细胞形态结构得到改善。结论酮替芬能够降低糖尿病大鼠炎症介质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使胰岛细胞线粒体功能改善,实现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0年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7例确诊为PA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78.0%的PA患者血钾小于3.5 mmol/L。94.0%的PA患者立位肾素不能被激发到1 ng/(mL.h)以上,91.2%的患者立位血浆醛固酮浓度大于15 ng/dL,90.9%的PA患者立位血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大于20,83.3%的PA患者立位ARR大于50。CT诊断与病理诊断腺瘤的符合率为95.5%,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腺瘤的符合率为78.9%,MRI诊断与病理诊断腺瘤的符合率为80.0%。结论:血钾正常者不能排除PA的诊断。立位ARR大于50者,结合立位血浆醛固酮浓度大于15 ng/dL和立位肾素活性小于1 ng/(mL.h)临床上可诊断为PA。CT检查是原醛症病因分型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