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6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体重指数(BMI)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本院85例冠心病人行冠脉造影,按不同BMI分为4组,BMI〈20kg/m。组(低体重组),BMI20—24.9kg/m^2组(正常体重组),BMI25~29.9kg/m^2组(超重组)和BMI≥30kg/m^2组(肥胖组),采用图像分析的方法把整个冠脉树分成27段。对不同冠脉段直径进行统计测量分析。结果低体重组10例,正常体重组30例,超重体重组37例,肥胖组8例。当BMI较大,冠脉段直径较小。结论BMI对不同冠脉直径段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同部位右室起搏对远期左心功能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右室心尖部起搏及右室流出道起搏对远期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8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20例)与右室流出道起搏组(18例),随访术后不同时期两组超声心动图所测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E/Ea及左室Tei指数并进行比较;比较两组起搏的QRS时限,并与Tei指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右室心尖部起搏的左室内径较术前增大,且随着植入时间的增加有增大趋势;左室射血分数则较术前下降;右室流出道起搏时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较术前无明显下降;右室心尖部起搏术后12个月、18个月二尖瓣E/Ea较右室流出道起搏同期增大、Tei指数亦增大。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心电图QRS时限均有所增加,右室心尖部起搏组QRS时限为(92.48±16.55139.5±19.42,<0.01);右室流出道起搏组QRS时限为(98.29±16.76 128.94±21.36,<0.01),但前者QRS时限增宽幅度要大于后者(49.27±14.74 32.6±11.03,<0.01)。不同起搏时,QRS时限与Tei指数呈正相关(=0.584,<0.01)。结论与右室心尖部起搏相比,右室流出道起搏更有利于双心室电激动的同步性,且对心功能的不良影响小。超声心动图是评价不同起搏位置对心脏结构及功能影响的客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和肽素(CPP)水平对部分肾切除术(SNX)合并心肌梗死(MI)大鼠心肾综合征(CRS)的预测价值。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采用SNX+MI建立CRS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Con)组、SNX组、MI组和CRS组,造模后1~5周检测大鼠血清与尿液中CPP浓度的变化及血液动力学、血压与肾功能的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PP对大鼠发生CRS的预测价值。结果:与Con组比,CRS组大鼠在造模后9 d的左心室收缩压(LVSP)显著降低(P0.05),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升高(P0.05),而血压在各时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CRS组大鼠的血尿素氮(BUN)和尿肌酐(UCr)在1周和3周均显著升高(P0.05)。与Con组比,CRS组在造模后1、3和5周血清中的CPP显著升高(P0.05),造模后3周尿液中的CPP显著升高(P0.05);在造模后1和3周血清中脑钠肽(BNP)显著升高(P0.05),造模后5周尿液中BNP显著升高(P0.05);CRS组在造模后1周血清和尿液中CPP与BNP和BUN无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PP在1周时预测CR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8(95%CI为0.789~1.028),以56.59 ng/L为阈值,其诊断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80.0%。结论:SNX+MI合并术式能建立心肾共损的CRS大鼠模型,血清CPP可以作为CRS早期预测较为敏感和特异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正>砷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非金属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超过245类矿物质中。砷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为人类致癌物质之一。砷暴露地区人群长期从砷污染饮水、砷污染食物以及含砷煤烟中摄入砷从而引起砷中毒,其中经由饮水引起砷暴露中毒是人体接触到砷的主要途径之一。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饮水型高砷暴露人群以及无暴露人群各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1例,女性179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7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共5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4.8%;其中呼吸道感染28例,泌尿系统感染14例,消化系统感染7例,口腔感染5例,皮肤黏膜感染2例。医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合并糖尿病和肺部疾病明显相关(χ2=6.077、4.779、30.375、4.025、4.273、11.399和7.005,均为P<0.05)。年龄>70岁、住院时间>14 d、有侵入性操作和合并糖尿病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12、1.965、3.014和2.735,均为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与多个因素相关。临床上应针对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性静脉血液滤过在治疗急性左心衰中的作用。方法对19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在CVVH治疗前后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和血流动力学均明显改善。结论CVVH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