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氯胺-T法125I标记眼镜蛇毒示踪液及抗眼镜蛇毒血清。小白鼠分二组,用125I-眼镜蛇毒、125I-抗眼镜蛇毒血清分别给小白鼠尾静脉注射,于注射后的不同时间测定血、颈部肌肉、肝、肺、肾、心等脏器放射性分布。结果发现:125I-眼镜蛇毒在肌肉及肝、肺等器官中于注射后2小时过高峰,在肾脏中浓度高,在脑未见放射性分布,抗眼镜蛇毒血清与眼镜蛇毒分布相似但在肌肉及肺脏有更高的分布。证明抗眼镜蛇毒血清能跟踪分布眼镜蛇毒。  相似文献   
2.
五种抗蛇毒血清对眼镜王蛇毒的中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琼脂免疫扩散及动物实验,对我国现有五种抗蛇毒血清对眼镜王蛇毒的交叉免疫反应、体外中和作用以及体内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抗眼镜和抗银环蛇毒血清对眼镜王蛇毒均有中和作用,但作用较弱,其中和效价为60μg/ml;(2)抗眼镜蛇毒血清和抗银环蛇毒血清联合应用时,其中和效价是它们单独应用的11倍,约660μg/ml;(3)抗金环蛇毒血清、抗蝮蛇毒血清及抗五步蛇毒血清虽与眼镜王蛇毒有弱的沉淀线,但却无中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及缅甸蝰蛇毒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电泳、SDS-聚丙烯酰胺电泳及动物实验等方法. 结果国产圆斑蝰蛇毒的LD50(腹腔注射)为0.306±0.003mg/kg,缅甸蝰蛇毒的LD50(腹腔注射)为0.290±0.003mg/kg.免疫电泳结果表明国产圆斑蝰蛇毒和缅甸蝰蛇毒均和新型抗蝰蛇毒血清产生明显的免疫沉淀线.体外中和实验表明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为2750μg/ml(约450LD50), 对缅甸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为2490μg/ml(约430LD50).体内保护实验表明给予0.05ml抗蝰蛇毒血清可抵御254μg(约41.5LD50)国产圆斑蝰蛇毒或116μg(约20LD50)缅甸蝰蛇毒的攻击,使小鼠全部存活. 结论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及缅甸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均较高,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不同喹蛇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及缅甸蝰蛇毒的作用 .方法 采用免疫电泳、SDS -聚丙烯酰胺电泳及动物实验等方法 .结果 国产圆斑蝰蛇毒的LD50 (腹腔注射 )为 0 .3 0 6± 0 .0 0 3mg/kg ,缅甸蝰蛇毒的LD50 (腹腔注射 )为 0 .2 90± 0 .0 0 3mg/kg .免疫电泳结果表明国产圆斑蝰蛇毒和缅甸蝰蛇毒均和新型抗蝰蛇毒血清产生明显的免疫沉淀线 .体外中和实验表明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为 2 75 0 μg/ml(约45 0LD50 ) ,对缅甸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为 2 490 μg/ml(约 43 0LD50 ) .体内保护实验表明给予 0 .0 5ml抗蝰蛇毒血清可抵御 2 5 4μg(约41 5LD50 )国产圆斑蝰蛇毒或 116μg(约 2 0LD50 )缅甸蝰蛇毒的攻击 ,使小鼠全部存活 .结论 新型抗蝰蛇毒血清对国产圆斑蝰蛇毒及缅甸蝰蛇毒的中和抗体效价均较高 ,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眼镜蛇毒(Naja naja atra)蛇毒组分Ⅲ在小 鼠体内的分布状况和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用氯胺-T法对眼镜蛇毒组分III进行125I标记,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法检测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以放射性参与量(脏器与血液放射比)的比值作为组分III在组织中分布的依据。结果:小鼠尾静脉注射125-I-组分III后,2h及4h放射性参与量大于1的器官与肝脏,肾脏,肺脏,心脏和肌肉,其中以肾脏分布最, 4h放射性参与量高于2h,兔静脉注射眼镜蛇毒组分III75,150和300ug/kg三个剂量后,其中以肾脏分布最高,且4h放射性参与量高于2h兔静脉注射眼镜蛇毒组分III75,150和300ug/kg三个剂量后, 分布相关衰期T1/2α为39.6-43.5min,慢性分布相关衰期T1/2β为16.8-17.3hr,消除相关衰期T1/2γ为21.7-22.1hr。结论:小鼠静注组分III后2h,以肾脏分布最高,肝脏与肺脏的放射性参与量也较高,尿中含量很高,兔静脉注射组分III3个剂量后,血药一时间曲线经3P87药动学程序拟合符合三房室模型特征,三个时相的半衰期各剂量组之间无显性差异,AUC与剂量成正比,表明药物在兔体内的分布和消除为一级线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中华眼镜它毒F组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沙鼠双侧颈总动脉1h,造成前脑缺血模型,用比色法测定脑匀浆过氧化脂质的最终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F组分0.9,0.3,0.1mg/kg可显著抑制脑内脂质过氧化,降低MDA的含量,并提高超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同缺血再灌组比较P<0.05,同阳性对照药尼莫通比较,P>0.05,结论: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和促进自由基的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7.
1972年,英国学者Kerr等人对细胞凋亡命名8年后,Eyllie等人发现凋亡细胞核DNA的独特裂解方式,引起了学术界对细胞凋亡的研究热潮。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不仅对于生物体的正常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在许多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系统病变、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发生发展中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国产抗蝰蛇毒血清治疗蝰蛇伤的疗效、治疗剂量、不良反应等进行临床疗效的考察。方法:蝰蛇伤患者335例,抗蝰蛇毒血清治疗组322例,不使用抗蝰蛇毒血清治疗患者13例。结果:使用抗蝰蛇毒血清治疗组、死亡7例(2.2%),未见不良反应。没用抗蝰蛇毒血清治疗患者,死亡9例(69.2%),结论:抗蝰蛇毒血清是治疗蝰蛇伤的特效、高效和安全的急救药物。  相似文献   
9.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抗白血病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研究眼镜蛇毒组分C对白血病细胞的直接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MTT、DNA电泳、流式细胞仪RT-PCR等方法,观察眼镜蛇毒组分C对HL60等9株白血病细胞系的毒性作用、量效关系及白血病细胞经过眼镜蛇毒组分C处理后的生物化学、Bcl-2/Bax表达水平变化。结果:眼镜蛇毒组分对9株人白血病细胞系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为0.0046~4.40μg/ml,且呈较好的量效关系(r为0.66~0.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华眼镜蛇毒活性组分(CCVAF)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1299VEGF、bF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H1299细胞中VEGF、bFGFmRNA表达的变化;利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VEGF、bFGF蛋白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2.0、4.0μg·ml-1)CCVAF对H1299bFGFmRNA水平有降低作用,其中4.0μg·ml-1CCVAF作用7h后bFGF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但对VEGF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CCVAF作用H1299细胞24h后,其细胞上清中VEGF、bFGF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CCVAF可抑制H1299细胞bF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VEGF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