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胡培亚  朱敏  余娅娟  卢俏俐  祝晨 《新中医》2021,53(5):160-163
目的:观察三七联合现代医学常规疗法治疗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服用地奥司明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并给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三七粉鼻肠管给药。2组疗程均为7 d。治疗前、治疗7 d后评定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评分,检测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记录治疗7 d后1个月内肺栓塞(PE)和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情况,记录皮下瘀血、下肢肿胀、下肢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Caprin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Caprin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2组P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与静脉血栓栓塞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下瘀血、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FIB、D-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FIB、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医护措施的基础上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给予三七粉鼻肠管给药,可减轻血液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状态,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新生大鼠海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新生7日龄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CON)组为连续7 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异丙酚单次麻醉(SP)组为连续腹腔注射生理盐水6d,第7天注射异丙酚;异丙酚多次麻醉(RP)组为连续7 d腹腔注射异丙酚。各组随机取6只大鼠行血糖和血气监测。于建模后2 h、24 h、48 h、72 h和30 d各组随机取大鼠分离海马组织。其余大鼠喂养至出生后25 d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及尼氏染色观察海马形态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PA和MMP9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RT-PCR法测定tPA和MMP9的mRNA表达改变。结果:与CON组相比,RP组各时点大鼠海马tPA和MMP9蛋白表达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而SP组仅24 h时tPA表达呈下降趋势,其它时点下降趋势不明显,MMP9表达均无明显下降。与CON组相比,24 h时RP组海马tPA及MMP9的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5),而SP组下调不明显。Morris水迷宫实验第3天开始RP组的逃逸潜伏期较CON组和SP组延长(P0.05),且RP组在原平台象限的探索时间及穿越原平台所在位置的次数较CON组和SP组减少(P0.05),而CON组和SP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与CON组相比,RP组海马神经细胞数量减少且排列紊乱,神经元内尼氏体明显减少,部分神经元出现变性及坏死。而SP组与CO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多次异丙酚麻醉可导致新生大鼠远期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海马tPA及MMP9的表达下调、海马神经元正常形态及功能破坏有关;而单次异丙酚麻醉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1 病历摘要患者,69岁,因膀胱癌术后5月,阴道封闭术后2月,外阴块状物再次脱出1月,于2022年4月2日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治疗。5月前,患者因膀胱癌在外院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回肠代膀胱造瘘术。2月前,因出现阴道块状物脱出在外院诊断为阴道穹隆脱垂、阴道壁膨出,行阴道封闭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右侧颈交感干离断(TCST)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和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MI)组和心肌梗死+右侧颈交感干离断(MI+TCST)组,MI+TCST组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立即离断右侧颈交感神经干。MI组和MI+TCST组分别按模型制备及干预后1、3、7、14和28 d分为5个亚组,另设假手术(sham)组,只穿线不结扎,每组8只。建模后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脏功能,然后处死大鼠,取心脏计算心脏肥厚指数,并取梗死周围心肌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形态改变。Real-time PCR法检测不同时点梗死边缘区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MI后不同时点梗死边缘区HMGB1和TLR4蛋白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右侧TCST对HMGB1和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MI组比较,MI+TCST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心脏肥厚指数显著降低(P0.05),梗死边缘区各时点HMGB1、TNF-α和IL-6的m 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HMGB1蛋白的表达在MI后3 d开始升高,并于7 d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28 d时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TLR4蛋白的表达变化与HMGB1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右侧TCST可显著降低心肌组织HMGB1和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右侧颈交感干离断可改善MI后心室重构,发挥保护心功能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血栓弹力图(TEG)在产科出血性疾病产妇剖宫产围术期凝血功能监测的价值,明确TEG能否预测剖宫产术中出血。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并发有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或子痫前期等产科出血性疾病的择期剖宫产产妇30例为出血组,无上述并发症的择期剖宫产产妇30例为对照组,术中监测血常规、凝血象、TEG,判断TEG能否预测产科出血性疾病产妇剖宫产时术中出血量。结果:(1)两组产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血组产妇孕周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出血组产妇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平均输血量远大于对照组(P0.05)。(2)出血组TEG参数K值与血红蛋白(Hb)、D-二聚体(D-D)正相关,与血小板(PLT)显著负相关(r=-0.575,P=0.003);MA、CI均与纤维蛋白原(Fig)正相关。对照组TEG参数R值、K值均与Hb正相关,与PLT负相关;MA、CI与Fig显著正相关;CI还与Hb负相关。(3)大出血(出血量1000 ml)组产妇R值与PT显著正相关;K值与PLT、PT、Fig均显著相关。Angle角、MA与红细胞计数(RBC)、Hb、红细胞比容(HCT)、PLT、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Fig均分别显著相关;CI值与PT呈负相关,与Fig呈正相关。(4)TEG参数K值、Angle角、CI值均与出血量相关,以K值相关性最强。(5)出血组中大出血与未发生大出血的产妇各TEG参数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出血组产妇TEG参数与血常规检查及凝血象检查有一定相关性,K值、Angle角、CI值与术中出血量相关,但无法预测此类产妇剖宫产术中是否发生大出血。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观察热熨疗法对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PICC置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141例和对照组103例,观察组采用药盐包热熨疗法,对照组采用温水毛巾湿热敷,比较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发生时间。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0.64%,对照组为2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静脉炎发生主要集中在置管3d内。结论热熨疗法可有效降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穴位埋线对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维护作用的效果.方法:将60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在5~12分的颅脑损伤患者按就诊顺序交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在入院后24 h内所表现的不同病机和症状,辨证取穴进行埋线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入组后不同时点腹腔压力检测情况,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腹泻、呕吐)发生率,肠内营养可耐受率达到目标值(30 kcal/kg·d)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内营养可耐受率达到目标值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入院后48 h、4天和7天腹腔压力均低于对照组[(11.10士1.47) mmHg vs (13.50±1.43) mmHg、(8.40±1.25) mmHg vs (11.90±1.56) mmHg、(6.73±0.74) mmHg vs (10.80±1.30) mmHg,均P<0.01].观察组消化道出血、腹泻、呕吐3种并发症的发生例数为8例,发生率为26.7%(8/30),低于对照组的70.0%(21/30,P<0.01).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穴位埋线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肠内营养的不耐受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过去的十年,其死亡率明显上升,尤其以发展中国家为甚。二甲双胍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而被大家了解,目前许多研究提供了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的证据,并有学者进行小规模的临床研究表明口服二甲双胍可以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风险,这些发现均为临床上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本文对二甲双胍与子宫内膜癌生存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其抗肿瘤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