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多且分散,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野外实习又安排在理论课之后。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利用校园常见植物引发学生兴趣,在实验课部分增加一次实践课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其他交叉学科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分离与纯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广藿香悬浮细胞为材料,采用酶解法分离原生质体,结合过滤法和离心沉降法进行纯化,测定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考察酶液组合、酶解时间、渗透压调节剂甘露醇浓度、悬浮细胞继代培养时间、不同孔径滤网和离心条件的影响.结果 将继代培养9~14d的悬浮细胞在质量浓度分别为1.5%纤维素酶、0.8%果胶酶、0.5%半纤维素酶,渗透压调节剂甘露醇浓度为0.4 mol/L条件下,避光振荡酶解12h,可分离出大量原生质体,依次经40→100→200目滤网过滤,600 r/min离心5 min,得到杂质少、形态正常的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产量为13.05x 105个/g,活力达到80.98%.结论 建立了广藿香悬浮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及纯化方法,获得高产量高活力的原生质体,可用于培养、原生质体融合等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烟樨Pluchea indica(Linn.)Less.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 采用宏观(植物形态)、微观(显微组织)方法对烟樨的鉴别特征进行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研究了烟樨挥发油的成分.结果 烟樨根和茎的皮层均含有分泌腔,叶为等面叶;初步确定了烟樨挥发油的成分.结论 确定了烟樨的显微特征及其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结构,为何首乌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利用Structure 2.3.4、NTSYSpc、Popgen 32和MEGA 7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获得何首乌居群的多样性水平、遗传距离、遗传分化程度、聚类结果和群体分析结果。结果 何首乌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大于栽培居群,多样性主要来自居群间。野生居群中,四川和重庆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何首乌样品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明显相关性;何首乌样品的邻接法(neighbor joining,NJ)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相符,相同采集点样品可聚在一起。结果还显示农户栽培品亲缘关系近,说明品种间存在相互引种情况。居群结构分析表明,大部分何首乌样品的血缘组成较为单一,且K=16时,样品分类效果最佳,而分类结果则与NJ聚类基本一致。结论 SRAP分子标记是何首乌遗传多样性估计和种群关系的有效分析工具,而地形复杂性可能是影响何首乌遗传多样性程度的重要因素,另外,广西所产棱枝何首乌在何首乌种群中表现出特异性,与其他种源遗传距离大,支持将其列为何首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MSAP技术对2种化学型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的基因组DNA进行甲基化分析。方法使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检测2种化学型、共计197个广藿香样本的DNA甲基化程度。结果 4类MSAP位点信息的Shannon多态性指数的最高值或较高值均在阳春、德庆、高州大垌、禄步、广宁5个产地中产生;石牌广藿香(酮型)与其余产地的广藿香(醇型)形成2个分支;广藿香居群间的变异所占百分比远大于居群内变异所占百分比,达60.66%;共筛选出10条石牌产地与其余产地的差异性片段并进行测序分析,其中一条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结论可通过MSAP技术在不同来源的样品中鉴别出石牌产地的广藿香;广藿香不同化学型的形成与其DNA甲基化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尚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区分胜红蓟及其混淆品——假臭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GC-MS法。结果描述了假臭草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测定出其挥发油成分及含量。结论该方法可将假臭草与胜红蓟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7.
何梦玲  戚树源  胡兰娟 《中草药》2010,41(2):28-284
目的研究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方法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诱导沉香色酮类化合物的产生,采用HPLC法进行诱导物的测定。结果从白木香离体侧根中诱导出2-(2-苯乙基)色酮化合物。结论黄绿墨耳真菌提取物能诱导白木香中沉香特征化合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发根农杆菌诱导广藿香毛状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诱导广藿香毛状根的最佳条件,建立广藿香毛状根诱导体系,并以此体系作为下一步研究的基础.方法 采用共培养法,用发根农杆菌ATCC15834和C58C1,经预培养、侵染、共培养和除菌操作诱导广藿香外植体产生毛状根.结果 预培养时间为2d,乙酰丁香酮质量浓度为15 mg/L,侵染时间为25 min,共培养时间为2d,发根农杆菌ATCC15834和C58C1诱导率均达到最高,分别为83.3%和80.5%;PCR扩增结果证实,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T-DNA部分已在广藿香毛状根的基因组中整合及表达,说明广藿香毛状根已经被成功诱导.结论 成功诱导并建立了广藿香毛状根诱导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由于人类对其自然资源的长期过度开发和生态破坏,白木香现仅有零星散生的野生资源,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白木香,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 采集了中国14个地区的232份白木香样本,并利用ISSR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结果 ISSR标记具有较高的多态性(100%),表明ISSR是检测白木香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方法。对所有样本进行遗传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71时,可将其聚为4个类群。期望杂合度(He)、Shannon’s信息指数(I)在XL群体中最高,而61.84%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群体之间。种群结构分析表明,14个种群能够按照区域和来源进行严格划分,说明种群间的基因交换很少。结论 白木香种源有较好的遗传多样性,但野生资源大幅减少,需加强白木香资源的保护、繁育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鹰爪花Artabotrys hexapetalus茎叶的显微结构及其内生真菌在组织内的分布特点及种类鉴定.方法:采用石蜡永久制片法对鹰爪花的显微结构进行研究,细胞化学法确定内生真菌的分布,平板分离法对内生真菌分离培养,通过rDNA中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分类鉴定.结果:鹰爪花茎次生构造由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韧皮部纤维成层分布;叶为异面叶,主脉维管束为外韧型,具纤维组成的维管束鞘;茎和叶多个组织有内生菌分布.共分离鉴定18株内生真菌,其中拟茎点霉Phomopsis spp.是鹰爪花内生真菌优势菌群,占分离总数的61.1%,其次为胶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结论:鹰爪花茎和叶显微特征明显,其内生真菌的分布无明显组织特异性,拟茎点霉为鹰爪花内生真菌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