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水泥分布的评价方式及其对椎体成形术后邻椎骨折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并接受椎体成形手术的患者(54~91岁)143例,术后随访1年.134例完成随访,其中18例发生邻近节段骨折,为再骨折组,116例未发生邻近节段骨折,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均复查X线,将骨水泥按照形态和位置分为5种类型.根据术中注射骨水泥的量和椎体体积计算骨水泥的量体指数.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密度、骨水泥量、骨水泥分布指数、量体指数、骨水泥渗漏等的差异.选择有差异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再骨折组的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骨水泥分布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水泥量及量体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骨密度、骨水泥渗漏和骨水泥的不同分布类型显著影响邻椎骨折的发生率.结论 骨水泥分布指数低、骨水泥渗漏及低骨密度可能是椎体成形术后邻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退变腰椎软骨终板细胞生物学特征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人腰椎软骨终板细胞的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和生物学性状,探讨影响其生物学行为的因素.方法 取腰椎退变和未退变终板软骨细胞,在加10%灭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建立体外终板软骨细胞培养模型,采取HE染色、绘制细胞生长曲线、Annexin-V/PI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eal-time PCR等方法,对细胞形态、活力、生长情况、凋亡、及软骨细胞基质合成进检测.结果 软骨终板细胞可以在体外进行培养;终板软骨细胞的生长情况及细胞表型类似关节软骨,有Ⅱ型胶原表达.退变软骨终板较未退变软骨终板活性及增殖能力降低.细胞凋亡增加,Ⅱ型胶原合成减少.结论 体外成功培养了人腰椎终板软骨细胞,并证明了退变软骨终板细胞凋亡增加,而活性降低,基质合成减少.该研究也为进一步研究终板软骨的生物学性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在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和正常人滑膜细胞中表达的差异.方法:取材OA患者(n=22)与正常人(n=8)关节滑膜组织,分别原代培养滑膜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两组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GE2的表达水平.结果:ELISA检测OA患者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GE2的含量为(437.224±325.284)pg/mL,健康人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GE2的含量为(24.020±20.591)pg/mL,具备组间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GE2在OA关节滑膜细胞中表达上调,提示PGE2可能直接参与了OA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IL)-18在骨关节炎(OA)患者和非OA患者滑膜细胞中表达的差异.方法 取OA患者(22例)与非OA患者(8例)关节滑膜组织,分别原代培养滑膜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2组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8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定性观察IL-18在2组滑膜细胞问表达的差异,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ELISA检测OA患者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8的含量为(63.9±21.4)pg/ml, 非OA患者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8的含量为(17.7±1.5)p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44,P<0.01);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显示在OA患者滑膜细胞中IL-18蛋白的表达呈阳性.胞质为棕黄色深染,而在非OA患者滑膜细胞中胞质淡染.结论 IL-18在OA关节滑膜细胞中表达上调, 提示IL-18可能直接参与了OA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下腰痛患者的软骨终板形态改变,并进一步研究软骨终板形态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研究84例下腰痛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腰椎普通X线及MRI检查,依据MRI正中位像进行软骨终板形态分类及T2像对腰椎间盘退变分级,在侧位平片上进行椎间盘高度测量。 结果 退变腰椎软骨终板形态以扁平型多见。腰椎退行性变其椎间盘退变程度随凹形、扁平形到不规则形逐渐加重,且各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退变椎间盘高度随凹形、扁平形到不规则形逐渐降低,但扁平形与不规则形相比统计学差异不明显。 结论 腰椎退行性变中扁平型软骨终板患者出现几率较高。凹形、扁平型和不规则形腰椎退行性变患者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逐渐加重,扁平型和不规则形椎间隙高度降低明显,这对椎间盘髓核假体置换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外科治疗入路及方法。方法 自2009-01-2013-01行连续性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63例患者,其中36例行前路分节段脊髓减压,27例行后路改良锚定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结果 所有患者得到随访平均24个月(12-36个月)。前路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后路组,前路组术中失血量多于后路组(P〈0.05),而住院天数后路组长于前路组,前路组术后后凸畸形矫正方面明显好于后路组,在末次随访VAS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Odom评分、NDI评分等2组无明显区别,在轴性症状、C5神经根麻痹方面后路组多于前路组。结论 前路组及后路组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前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多于后路组,前路组恢复颈椎的序列,并发症少于后路组,但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新型的大鼠脊柱融合模型,并证实不同融合骨量对融合的影响。 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n=20),制备椎间融合模型,取双侧髂骨制成颗粒骨,A组0.3 cm3 颗粒骨植入待融合节段,B组0.2 cm3颗粒骨植入待融合节段,C组空白对照组,融合节段选择第1尾椎。3、6周后进行手触检查、X线评分,6周后组织学观察。 结果 3周时手触检查:A组融合率为10%、B组、C组无一例出现融合;6周:A组融合率为40%,B组为40%,C组未融合。X线评分系统,术后3周:A组(2.567±0.876)分,B组为(2.467±0.878)分,C组为(0.233±0.316)分;术后6周:A组为(3.233±1.218)分,B组为(3.267±1.235)分,C组为(0.467±0.322)分。组织学观察可见实验组已融合区有大量新生骨形成,C组可见纤维组织分布占大多数。 结论 本实验成功验证了一种新型大鼠脊柱融合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椎体成形术后发生椎间隙渗漏时对患者症状及椎间隙高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并予以行椎体成形术(PVP)106例,其中发生椎间隙渗漏27例,未发生骨水泥渗漏79例,发生其他部位渗漏的病例未纳入研究。术后所有病例常规予以抗骨质疏松治疗,并于术后1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年予以行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并于术后1年观察椎间隙渗漏的病例较术前椎间隙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间患者VAS评分及ODI功能障碍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术后1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间VAS评分及ODI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骨水泥椎间隙渗漏组术后1年椎间隙明显变窄,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出现椎间隙渗漏后,仍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但是会造成远期椎间隙高度丢失,影响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数字骨科与导航模板在寰枢椎椎弓根钉个性化置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行寰枢椎椎弓根钉内固定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38~67岁,平均49.7岁,本组所有患者均有枕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或伴有四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术前VAS评分3~7分,平均4.3分,术前JOA评分5~14分,平均8.4分。所有患者均行颈椎薄层CT(层厚1 mm)检查,颈椎MR检查,颈椎开口位,颈椎正侧位及颈椎动力位检查。获得的CT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三维重建软件Mimics软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获得寰枢椎原始模型,生成STL格式文件,在Med CAD模块中制作导航模板,3D打印机打印模型及导航模板。术中按照导航模板置入椎弓根钉,记录术前、术后3天、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JOA评分。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行上颈椎CT扫描,按照Kawaguchi等提出的方法对置钉准确度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约120~180 min,平均(148±35)min,术中失血约100~300 mL,平均(208±45)mL,术后拔管时引流总量120~260 mL,平均(160±60)ml。术中未见椎动脉损伤、脊髓及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24.5±9.8)个月。VAS评分同术前对比,术后3天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明显减轻;JOA评分同术前比较,术后3天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改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2例患者在VAS评分及JOA评分在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前数字骨科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是一种置钉准确性高,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前列腺素E2(PGE2)在骨性关节炎(OA)患者滑膜细胞中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取材OA患者(n=30)关节滑膜组织,分别原代培养滑膜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8和PGE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ELISA检测OA患者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8的含量为(51.559±27.614)pg/ml,PGE2的含量为(327.036±333.561)pg/ml,统计学分析表明,30例患者膝关节滑膜细胞上清液中IL-18和PGE2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863,P<0.01).结论 在OA病变过程中,IL-18的增高可能引起PGE2含量的增高,两者相互作用,从而在OA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