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1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口及其近海的潮汐,很早就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因黄河口海区底部坡度较小,平均比降0.1‰,海陆交界线随着潮水涨落摆动距离大,致使海上潮位观测十分困难,实测资料较少,因此对该区的潮汐现象了解甚少。近几年随着全国海岸带调查的进行,兄弟单位在此海域进行水位观测,获得了一些资料。但由于观测资料序列较短(最长仅一个月),对潮汐的分析误差较大。我们利用1986年4月—1988年3月近两年的实测资料对本海域的潮汐特征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潮波从大洋传入内海,潮振幅明显增加。这一潮波再进入河口区段,由于河口的地形不同,潮波的变化有很大的差异,如呈喇叭形状的河口段,由于地形效应,潮波能量逐渐集中,所以进入河口的潮波在传播过程中,振幅逐渐增大。而非喇叭形状的河口区,湖波进入河口段后,由于波能量耗散,湖波在向上游传播过程中,振幅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3.
黄河口邻近海域无潮点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30年代小仓申吉便发现渤海存在两个半日潮(M2)无潮点,并用等高线法作出了同潮图.50多年来,秦皇岛附近的无潮点位置基本确定,而黄河口邻近海域的无潮点位置不大确定,自1980年以来,许多学者[1-5]先后对渤海潮波进行数值计算,在得出各自的潮波图中,反映了作者们对无潮点位置的判断,当时由于黄河口邻近海域的实测水位资料少,无法判断哪种图更符合实际情况,而只是一种推测.近年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在黄河口五号桩海港码头轴线上,放置几台水位计进行水位观测,获取了一个月的同步观测资料,经分析确定M2无潮点的位置在03号站的东南方约2km处[6].  相似文献   
4.
滦河口位于渤海湾北岸的东部。此处海岸平直,底平且为沙质,河道由西向东走向。由于位置、地形、天气和迳流等多因素的作用,致使该处的海况、气象和泥沙运动复杂,因此对该处的水文气象要素和含沙量的研究是很必要的。 1985年5月(枯水期)和8月(丰水期),我们对滦河口海区的H_(502)站进行了两次各  相似文献   
5.
滦河口潮位和潮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潮汐和潮流都是由天体引潮力所引起,前者为海水的垂直涨落,后者为海水的水平流动。当潮波由大洋传入浅海、沿岸、河口等地区,受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潮波发生变形,潮位与潮流构成一种复杂的关系,因此很难用简单的表达式,表达不同地区的潮位和潮流之间的关系。随着海岸带调查的增加,浅海资料日趋增多,用统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海岸带潮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渤海海峡进入的潮波,一部分传向辽东湾,一部分传向渤海湾,当这种潮波由外海向沿岸传播的过程中,受地形和地转的影响,形成复杂的潮波运动。而河北省海岸带的潮汐现象,正是这种复杂潮运动在沿岸区域的反映。根据河北省沿岸部分台站实测潮位资料,其中,塘沽二十年的资料(1960—1979),秦皇岛二十年资料(1960—1979),王滩(1980),南堡(1983)实测潮位资料,简述河北省沿岸潮汐特征。  相似文献   
7.
前言黄河海港海区位于1964—1976年黄河入海处。由于当年黄河入海泥沙的淤积,使该海区岸线向海伸展,呈向海突出地形。其海岸物质以细颗粒泥沙为主,岸滩宽阔而平缓,沿岸无河流入海。海底沉积物主要是砂质粉砂、粉砂、粘土质粉砂等,具有较松散的特  相似文献   
8.
莱州湾西部的广利港处于广利河和溢洪河的汇合地带,因广利河和溢洪河的流量很小,尤其是冬季,几乎无淡水流入,实际上它是属于潮汐水道。当潮波进入河道后,由于水深变浅,河床变窄,受地形等因素影响,致使潮波变形,特别是河口至港池一段,潮汐变得更加复杂,因此进一步研究该区域的潮汐,对广利河口港口建设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江苏沿岸辐射状沙脊群的动力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黄易畅  王文清 《海洋学报》1987,9(2):209-215
本文分析了江苏沿岸辐射状沙脊区的水动力条件及波浪、潮汐、潮流、海流(余流)等动力要素在辐射状沙脊的形成、发育中所起的作用。指出潮汐、潮流是形成沙脊最重要的动力因素。阐述了在潮汐、潮流作用下辐射状沙脊形成、发育的过程。得出江苏沿岸辐射状沙脊群是现代水动力——主要为潮汐、潮流作用下的堆积地貌的结论。另外,本文还分析了辐射状沙脊的物质是由老黄河、古长江提供的,覆叠着老黄河物质的古长江水下三角洲是沙脊群发育的基底。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江苏沿岸以其岸线多变和独特的辐射状沙洲而著称于世。对于形成该海域独有的地貌形态的动力机制,比较一致认为:苏北沿岸独有的潮波系统所形成独特的潮汐运动是塑造这一辐射状沙洲的主要营造力。对于苏北沿岸的潮汐运动,我们曾根据实测资料作过初步分析。以后,又应用边值方法模拟过该海域主要分潮的潮运动。但是,鉴于当时的情况,模拟结果,尤其是潮流部分,未经实测资料校核。文献[3]在模拟黄海M_2分潮时,也重点探讨过该海域潮运动特征。但因使用较为粗的网格,所以难以反映江苏沿岸的地貌特征。为了更深刻认识该海域潮汐运动的特征,以进一步探讨它与地貌发育的关系。本文采用相对较细的网格尺度,应用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在该海域潮汐运动中起支配作用的M_2分潮。差分格式取于文献[4],将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基本符合,尤其是潮流的计算结果更是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