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地球科学   7篇
  202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中、新生代华南陆缘离散地块的基本特征及演化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南陆缘晚中生代以来大规模的地块离散运动形成了华南陆缘离散地块-地堑系,其演化过程可分为K_2—E_1~3,E_2~1—E_3~1,E_3~2—N_1~1和N_1~2—Q等四个阶段。南海即是该陆缘离散地块-地堑系演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南海围区中、新生代古地磁特征与南海地质构造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的形成和构造演化的研究表明:早—中三叠世,印支微板块与华南微板块相隔约8个纬度,两者于晚三叠世碰撞成统一大陆。古新世—早渐新世,华南微板块向南漂移了约9.5个纬度;中渐新世一早中新世,它则向北漂移了约8个纬度。此一漂移对南海的第二期S—N向扩张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菲律宾岛弧的两期大规模的逆时针旋转(40多度和20多度)恰好分别与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的改变和南海海盆洋壳向东发生俯冲相对应。南海的扩张活动与周缘块体的相互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和教育家,我们尊敬的老师张文佑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85年2月11日在北京逝世。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是他治学严谨的作风,科学研究中的敏于观察,勇于创新和求实言行,以及他毕生忠诚于祖国的地质事业的献身精神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4.
南海陆缘地堑系及边缘海的演化旋回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仅就南海地质构造和陆缘扩张的若干问题提出一些初步看法。南海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 1.南海围区构造轮廓 南海西、北背靠中南半岛和华南大陆,中南半岛和华南大陆以金沙江—红河地缝合线为界,分属特提斯构造域和华夏构造域。  相似文献   
5.
The Dongsha fault- uplifted massif (for convenience . Dongsha massif from here o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shelf-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here the water depth is 100-400m. The massif is considered to be a part of the large-scale fault-uplifted zone directed NE and separating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into northern and southern graben areas. The sedimentary cover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Graben consists mainly of a 7000-10000m thick Tertiary system. A large-scale uplift occurred in the Dongsha fault-uplifted zone during Paleocene-Eocene when the lower structural layer (lower Tertiary) existed only in the small depressions of the fault-uplifted zone.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Dongsha fault-uplifted zone could be divided into: 1) the basement formation stage (J2-K1); 2) the slowly uplifted stage (K2-E22); 3) the weathering and erosion stage (E23-E31); 4) the integrated subsidence stage (E32-N12) and 5) the last uplifted stage (N13-Q). The formation of the oil and gas pools o  相似文献   
6.
卫星遥感作为一种直观、可量化的监测手段,在矿山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中产生了广泛应用。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利用遥感生态指数来时序量化评价西江锰矿修复区内生态环境质量。从2015年至2021年期间监测区的RSEI空间分布来看,由于西江锰矿区内生产作业强度不断加大,矿坑裸露范围持续扩大,导致矿区内生态质量趋坏;而2021年的RSEI分布显示,监测区内的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尤其是已经进行系统恢复的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已经达到未开采前的水平,生态修复效果良好。研究成果可为西江锰矿区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实施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