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塑料污染目前成为海洋污染普遍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在实验室内将青岛近海常见的海洋桡足类猛水蚤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微塑料尼龙6中,研究了猛水蚤的摄食、排泄以及生殖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微塑料尼龙6对猛水蚤的摄食、排泄、生殖均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微塑料尼龙6对猛水蚤摄食率、滤水率、排粪率的24 h·EC 50分别为67.7、62.2、84.1 mg·L^-1,对猛水蚤抱卵率的144 h·EC 50为30.3 mg·L^-1。“饱食感”造成猛水蚤摄食率降低,从而能量和营养摄入不足可能是导致猛水蚤抱卵率降低的原因。猛水蚤对微塑料的摄食,导致猛水蚤排泄的粪便颗粒小型化,由长椭球体变为短小椭球体,可能与其粘度或物理结构的改变有关。暴露于尼龙6的猛水蚤的粪便体积和沉降速率显著低于未暴露微塑料的对照组。本实验结果对于研究微塑料对海洋桡足类以及滤食性浮游动物的生态毒理影响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镇碱坪沟泥石流流域对象,基于HEC-HMS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流域产汇流参数,模拟分析碱坪沟8·13泥石流的暴雨汇流过程,结合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模拟降雨-径流关系,并综合考虑泥石流的相关特征参数,利用情景分析法探讨泥石流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泥石流汇流过程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山地灾害及其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青藏高原1930-2010年山地灾害实例,分析了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山地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冰湖溃决灾害增多,冰川泥石流趋于活跃,特大灾害出现频繁,灾害链生特征明显,表现出时间和空间上的延拓性,巨灾发生概率增大;在藏东南地区表现出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构成了利于冰川类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波密县城位于两条泥石流危险区的建筑物占地面积由1988年0.014 km2扩展到2012年1.004 km2,人口与经济密集区与灾害高风险区重叠,加之气候变化导致的灾害危险性增加,青藏高原灾害风险显著增大。上述结果提供了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山地灾害影响的证据,初步阐述了其影响特征,有助于山地减灾和进一步认识气候变化对山地灾害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4.
以镍铝水滑石为前体(主体),以蒸馏水为分散介质,用离子交换法组装丁二酸根(客体)插层水滑石,同时用一步合成法合成丁二酸根插层水滑石,并用XRD,IR,TG-DTA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法制得的产品中丁二酸根阴离子取代了镍铝水滑石前体层间的碳酸根离子,组装得到晶体结构良好的丁二酸根插层水滑石,层间距为1.23nm。  相似文献   
5.
海水胞外酶活性可以指示有机物的分布特征以及微生物的营养状况。我们测定了2017年3月25日至4月15日黄海和东海44个大面站以及2018年4月28日至29日胶州湾湾口附近海域10个站位表层海水中的8种胞外酶活性并研究了其分布特征。2017年春季黄、东海表层海水中碱性磷酸酶和脂肪酶活性较高,高值区出现在苏北沿岸和南黄海中部,碱性磷酸酶与磷酸盐浓度之间呈正相关。其余6种酶(肽酶、几丁质酶、纤维素酶、α-D-葡萄糖苷酶、β-D-半乳糖苷酶、木糖苷酶)活性高值区出现在长江口以东的外海,东海的β-D-半乳糖苷酶、木糖苷酶平均酶活性显著高于黄海。8种酶活性平均值排列顺序由大到小为:碱性磷酸酶、脂肪酶、肽酶、几丁质酶、α-D-葡萄糖苷酶、β-D-半乳糖苷酶、纤维素酶、木糖苷酶,其中α-D-葡萄糖苷酶和β-D-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基本一致。2018年春季胶州湾附近海域海水中碱性磷酸酶、脂肪酶、木糖苷酶活性分布为近岸高于远岸,几丁质酶活性为近岸低于远岸。8种酶活性平均值排列顺序由大到小为:碱性磷酸酶、脂肪酶、肽酶、木糖苷酶、α-D-葡萄糖苷酶、β-D-半乳糖苷酶、几丁质酶、纤维素酶,其中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基本一致。黄海的碱性磷酸酶和脂肪酶平均酶活性均显著高于东海和胶州湾附近海域。糖类水解酶(几丁质酶、纤维素酶、α-D-葡萄糖苷酶、β-D-半乳糖苷酶、木糖苷酶)平均酶活性在黄海最低。本文的结果对于理解中国近海海水有机碳的分布、浮游植物及异养细菌对有机碳的降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ADS80影像具有红、绿、蓝、近红外等多波段影像信息。本文以ADS80影像为数据源,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自动提取分类研究。研究表明,采用ADS80影像与面向对象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可充分发掘影像中的形状、纹理、结构等几何特征信息,显著提高影像的分割精度,使分类后的影像具有更丰富而准确的信息,在地理国情普查及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倾斜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城市三维实景建模是近年来国内测绘热点高新技术之一。相比较传统常规三维建模技术工艺,该技术具有工期短、成本低、精度高、多数据源、成果类型多,三维场景真实、建模过程自动化等无可比拟的优势,结合具体生产项目,详细地阐述了利用Leica RCD30倾斜航摄仪及Smart3D软件进行三维实景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8.
2021年3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9个断面溶解氨基酸(THAA)、溶解有机碳(DOC)和溶解有机氮(DON)的分布和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THAA的浓度范围为1.24~4.71μmol/L,平均浓度为(2.61±0.85)μmol/L;DOC的浓度范围为118.17~450.58μmol/L,平均浓度为(149.73±33.34)μmol/L;DON的浓度范围为10.48~24.45μmol/L,平均浓度为(13.80±1.81)μmol/L。THAA、DOC和DON的水平分布表现出近岸高于远岸的特点,表明陆源输入对调查区域的THAA等分布有重要影响。而THAA与D-天门冬氨酸、D-谷氨酸、D-丝氨酸和D-丙氨酸的D/L比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天门冬氨酸/β-丙氨酸(Asp/β-Ala)呈正相关,表明细菌活动是影响THAA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优势氨基酸为L型氨基酸,D型氨基酸和非蛋白型氨基酸的占比仅为7.34%。基于C/N比值分析,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溶解有机物(DOM)的来源受到长江冲淡水和台湾暖流的共同影响。THAA-C%、THAA-N%、降解因子和反应活性指数表明:水平方向上盐度接近于0的淡水区域和盐度高于34的远海区域降解程度较高;垂直方向上随着深度的增加,有机物的降解程度逐渐升高。调查区域有机物的降解程度主要受到陆源输入和细菌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地震属性优化技术在胜利油田CJZ东坡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为寻找油气藏提供了许多可靠的手段。近年来,地震属性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发展迅速,在储层预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地震属性多达几十种,其代表的地质意义也不同,且在不同地区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因此,针对各个地区的特点,需要对地震属性进行优化。在CJZ东坡YB三维的储层预测研究中。成功地进行多属性提取和优化,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2020年6月26日晚21时左右,彝海镇大马乌村和大堡子村爆发大型山洪泥石流,此次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灾后通过收集当地基础资料,结合现场调访及野外勘察等手段分析泥石流成因:此次泥石流是由于前期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导致该流域松散固体物质丰富且未及时疏通治理;流域中上游坡体坡度较大,地势陡峭,为泥石流发育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6月26日晚上突降特大暴雨,超出降雨阈值,造成安宁河洪水泛滥,冲毁堤坝,引发特大泥石流。此次泥石流灾害给我们以重大警示:应加强泥石流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指导当地居民选择合理场地进行工程活动并及时疏通河道,加强山地灾害监测预警,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