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科学   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源数据格式之间的无损转换是目前不同GIS系统之间数据共享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MAPGIS图形格式和南方CASS标准格式的特点,通过开发独立的数据转换接口,实现了两种数据格式之间自动化和智能化转换,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并以实例论述了数据转换实施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2.
多源数据格式之间的无损转换是目前不同GIS系统之间数据共享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MAPGIS图形格式和南方CASS标准格式的特点,通过开发独立的数据转换接口,实现了两种数据格式之间自动化和智能化转换,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并以实例论述了数据转换实施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地对湖北松滋地区下奥陶统叠层石特征进行的详细研究。结果显示,叠层石在研究区下奥陶统南津关组、分乡组和红花园组均有分布,在纵向上具有规模、厚度和数量逐渐减小的特征,横向上叠层石类型也发生有规律的变化,由水平层状、波状逐渐变为柱状的类型。新发现并命名了两种叠层石类型,即凝块状叠层石和双锥柱状叠层石。根据几何形态特征,可以将研究区的叠层石分为层状、波状、柱状、丘状以及凝块状五种类型。在对各类型叠层石的沉积特征进行详细阐述基础上,根据叠层石发育的形态类型,结合不同类型叠层石内部的岩性、微相及显微特征,对研究区各类叠层石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研究区叠层石的沉积模式。根据中奥陶世初期后生动物的大量增加与叠层石突然减少的对应关系,结合研究区叠层石中发现大量后生底栖食草腹足类Ecculiomphalus化石等现象,认为叠层石的逐渐减少、衰退与后生动物丰度增加有一定关系,食草动物不仅啃食了形成叠层石的菌藻类微生物,造成叠层石数量的不断减少,而且破坏了叠层石的生长状态,并形成了独具研究区特征的凝块状叠层石。此外,研究认为,中奥陶世开始,海平面的快速上升也是研究区叠层石减少直至消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丁宏伟  郭瑞  田刚  康亮  尹政 《甘肃地质》2015,24(2):9-17
依据前人研究成果和最新调查测试资料,深入探讨了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的补给来源、补给模式及高大沙山的形成机理。认为沙漠湖泊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不是当地降水和周边雅布赖山—北大山的降水形成的地表洪水,而是南部青藏高原(包括祁连山)现代大气降水、冰雪融水、高原湖水的远源补给。补给模式为:高原富含CO2气体和Ca CO3的入渗水,通过深大导水断裂通道形成的区域地下水流循环系统,源源不断地自南向北运移到沙漠地带。地下水在通过沙漠湖泊区弧形"叠瓦状"垂向导水构造断裂向上越流过程中被广泛分布的岩浆岩加热,沿断层溢出地表形成湖泊群,同时导致水中CO2的释放和Ca CO3的沉积,形成钙华、钙质根管和钙质胶结层。高大沙山的形成机理是:深层地下热水向上越流补给了沙漠覆盖区,在承压水头以下形成鼓丘状的沙漠地下水,承压水头以上,水蒸气继续向上运移并被凝结在沙粒表面,未被吸附凝结的热水蒸气继续向上运移并被吸附在新沉积的沙粒表面,形成湿砂层并接受更新的沙粒沉积。如此反复循环,则沙丘高度不断增加,逐步形成高大的固定沙山。  相似文献   
5.
为精准识别贫困山区农居房屋结构现状完好程度,本文开展略阳县境内41894栋农居房屋抗震现状实地调查,搜集整理域内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强度,统计分析域内各行政镇(办)经济水平、农居房屋抗震结构类型和震害等级,预测震害矩阵,计算平均震害指数,并评价抗震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域内农居房屋抗震结构类型包括土木结构、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域内农居房屋在VI度地震作用下基本完好的比例为74.04%,在VII度地震作用下发生轻微破坏以下震害等级的比例为83.45%,在VIII度地震作用下发生中等破坏以下震害等级的比例为85.46%;域内农居房屋在地震烈度为VI、VII、VIII、IX、X度时的平均震害指数分别为0.13、0.23、0.32、0.49、0.71,抗震性能较差,不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6.
国外应对城市内涝的智慧:从“驯服”到“巧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场大雨,城市变泽国。今年入夏以来,我国一些城市因暴雨来袭而成内涝的事件频频发生。城市看海、马路成河、汽车潜水、市民游泳……排水不畅带来的城市管理短板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凸显。我们的城市防涝系统怎么了,竟被几场稍稍暴力一点的自然力量冲击得捉襟见肘?当我们读过这几篇国外应对城  相似文献   
7.
随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成熟,借助点云数据获取建筑物信息已成重要方法。建筑物立面测量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工程,传统测量方式有着种种问题。本文引入三维激光扫描仪,通过分析现有点云数据,研究了建筑物立面图绘制过程。借助多软件平台联合作业,提出了一种快速绘制建筑物立面图的方法。并借助实验数据验证其可行性,同时借助该方法获取的建筑物立面图后续可应用于城市规划、三维数字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8.
西沙海槽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中新世琼东南盆地快速构造沉降,沉积欠补偿形成了西沙海槽。西沙海槽上部高陡带为悬浮沉积体系,下部低缓带为浊流滑塌沉积体系,槽底平缓带为河流沉积体系。不同于浊流沉积小而散,深海河流沉积为稳定的贯穿整个海槽的大储层。由于深海河流沉积体系稳、远、大的特点,其注定成为世界深水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黑河流域地下水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地下水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与方法,详细介绍了黑河流域地下水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现状,包括地下水特征及成因分析、地下水资源变化储量、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转化关系、地下水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地下水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概述了此方面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中生界火山岩广泛发育,岩性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优质储层主控因素认识不清.为探索火山岩优质储层控制因素,充分利用岩芯、薄片、实验等数据,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火山岩储层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及储层控制因素.分析表明:研究区火山岩主要发育安山岩、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4种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为"裂缝-孔隙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