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科学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儒鸿  曾坚  梁晨 《地理学报》2023,(3):762-774
城市绿地休闲服务是与城市居民关系最为紧密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之一。识别城市绿地休闲服务供需失衡关键区并划分规划干预优先级,对于精准提升城市绿地休闲服务供给效率、满足城市居民高品质休闲功能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厦门岛为例,利用2019年遥感影像数据、兴趣点数据和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应用InVEST模型、ArcGIS平台和GeoDA等空间分析工具,构建了城市绿地休闲服务供需评价指标体系和研究框架,评价了供需水平及空间聚类特征,并识别划分出供需失衡关键区和规划干预优先级。结果表明:(1)厦门岛生境质量和植被生长状态均呈现“南优北劣”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绿地休闲服务供给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高—高热点区集中于南部和西部片区。(2)常住人口密度与POI核密度均呈现出“总体均质、片区集中”的空间集聚特征;特殊人群人均绿地资源享有率差异较大;城市绿地休闲服务需求水平与供给能力的空间集聚特征相反,高—高热点区分散于西南部及中部片区。(3)识别出387个“低供—高需”失衡关键区单元,主要分布于厦门岛中部及北部片区的居住区,该类区域面临城市绿地休闲服务供不应求的严峻挑战,需要重点修复和优化。(4...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热带西太平洋海区砂壳纤毛虫的多样性、垂直分布及纬向变化,我们于2012年11-12月在该海区四个断面采集了0-200 m的水样。共检出砂壳纤毛虫39属124种,多数种类喜好生活在表层和次表层。砂壳纤毛虫种丰富度、丰度以及多样性指数的高值主要出现在比叶绿素浓度最大值稍浅的位置,与温度和叶绿素浓度显著正相关,与盐度和采样深度显著负相关。多数优势种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热带西太平洋海区砂壳纤毛虫多样性极高,各站种丰富度在25-52之间。在从表层至75 m处的多数采样点香农指数均大于3。该海区砂壳纤毛虫冗余种的比例很高,占砂壳纤毛虫总种类数的87.90%,贡献了砂壳纤毛虫60.38%的丰度,表明热带西太平洋海区砂壳纤毛虫群落对饵料组成和摄食压力改变的应对能力很强,稳定性很高。  相似文献   
3.
海洋浮游纤毛虫摄食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洋浮游纤毛虫是海洋微食物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连接海洋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的重要环节。研究海洋浮游纤毛虫的摄食情况对了解海洋浮游纤毛虫在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纤毛虫的食性、纤毛虫对不同饵料的摄食强度(摄食率、清滤率)和选择性、影响摄食的因素及摄食后的同化和排遗。海洋浮游纤毛虫食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为体内饵料颗粒法和维持生长法。实验室内估算纤毛虫摄食率和清滤率主要有两种方法,分别为饵料浓度差减法和体内饵料颗粒增多法。可以用特定体积清滤率和特定生物量摄食率来比较不同种纤毛虫的清滤率和摄食率。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纤毛虫的饵料包括较小的纤毛虫、硅藻、甲藻、鞭毛虫、聚球藻、原绿球藻和细菌等。纤毛虫的摄食率范围为0.1—920 cells/(ciliate h),清滤率范围为0—110μL/(ciliate h)。纤毛虫对饵料的粒径和化学性质均有选择性。饵料浓度、温度、光线、扰动以及纤毛虫所处的生长阶段都会对纤毛虫的摄食率产生影响。不同种类纤毛虫对不同种类饵料的同化率(67%—79%)和消化时间(13.7 min—24 h)不同。  相似文献   
4.
畸形波与波群伴生波浪作用于系泊浮体,和常规随机波浪作用比较,运动响应时频域特征均将发生显著变化。基于物理模型试验,采用小波方法计算伴生波浪和常规随机波浪作用下系泊浮体运动响应的时频域特征变化及波群因子与浮体运动响应时频域特征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伴生波浪作用下浮体运动响应显著大于常规随机波浪的作用结果,且波群因子G A对浮体运动响应时频域特征有显著影响;伴生波浪作用下浮体纵荡运动的广义能量谱E(t)统计特征值E max(t)、E 1/10(t)、E 1/3(t)、E average(t)均明显大于相同波谱下常规随机波浪的结果,且随着波群因子G A增大显著增大;伴生波浪作用下各运动响应能量集中度δE显著大于常规随机波浪作用结果,且能量集中时域分布范围参数ΔT E以纵荡运动分量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由于地下环境无导航卫星系统定位信号,导致地面常用的定位方法无法在地下空间内使用,而传统利用手机惯性传感器进行航位推算,往往需要固定手机姿态或联合其他无线定位方式来对步态及定位累积误差进行识别校正。为方便人们使用,减少额外硬件布置,避免无线信号间出现干扰,本文通过对步态检测算法进行改进,消除手机姿态对识别步态信息的影响,同时利用地下空间人们行走路径较为规则这一特点,提出了以路径的方向为特征对累积误差进行校正。选取了教学楼地下一层为试验区,结果显示当采样频率为50 Hz时,平均定位误差在2 m以内。  相似文献   
6.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腹地,黄河中游,富集发育了类型多样的地质遗迹资源。在现场调查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将延安地质遗迹划分为黄土层型剖面、黄土地貌景观、黄河蛇曲群、黄土丹霞等为典型代表的3大类7类12个亚类。这些地质遗迹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黄土高原独有的景观美学特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典型性和对比意义。延安丰富的地质遗迹与革命圣地的厚重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系统三者和谐共生,相互辉映,全方位展示了黄土高原最为典型的自然和人文特色。经分析论证,认为延安建设世界地质公园条件具备,机遇成熟,影响深远,效应显著,并提出建设延安地质公园的构想和推荐方案,并希冀尽快启动相关申报和建园工作。  相似文献   
7.
室内移动对象轨迹数据分析是商铺促销、室内空间规划、广告竞价等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应用基础,在公共安全、应急方案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为了实现室内移动对象轨迹聚类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将DBSCAN聚类算法与可视化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首先利用DBSCAN算法对某商场大厦内采集的基于手机WiFi信息的室内轨迹数据进行聚类处理;然后对得到的聚类成果和信息进行分析,为该商场的布局规划和店铺调整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最后,对该商场大厦的室内轨迹数据进行热度图可视化展示,并将展示效果与聚类结果进行对比,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8.
利用正演沉积数值模拟,恢复了塔里木盆地顺南地区中-下奥陶统沉积演化过程。综合分析基础地质条件,以Dionisos软件为平台,建立了塔里木顺南地区中-下奥陶统正演沉积数值模拟的初始模型。通过调整构造沉降、海平面变化、沉积物产率、波浪强度和方向等参数及模型校验,以正演方法再现了该地区三维沉积演化过程,并分析了沉积旋回演化、关键界面特征和内部沉积格局。早中奥陶世,塔里木盆地顺南地区发育四个沉积旋回,四次相对海平面下降形成了中-下奥陶统蓬莱坝组下段、蓬莱坝组上段、鹰山组下段、鹰山组上段等顶面多个局部或区域短期暴露面,形成了非断裂控制的短期暴露岩溶。  相似文献   
9.
梁晨  曾坚 《地理研究》2021,40(5):1404-1420
城乡交错带是人地系统矛盾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对其进行科学识别与动态监测对中国新时期城乡统筹和空间治理有重大意义。提出了一种综合城乡交错带三维特征指数、动态线性加权与空间自相关分析的空间识别方法,基于LULC数据提取了厦门市1990—2018年城乡交错带的空间范围,进一步通过GIS揭示其格局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功能的演变特征和机制。结果表明:① 城乡交错带三维动态识别方法在长时序空间识别中效果良好。② 近30 a厦门城乡交错带规模持续扩大并向陆域腹地推移,包括“组团生成-连片外延-跳跃扩张-内部分异”四种模式,存在外圈扩张与内圈消减的双重过程。③ 土地利用动态和面积变化速率分别在2010年达到顶峰26.85%和22.70 km2/a后降低并趋稳,研究期内建设用地对耕地和其他生态空间不断侵蚀。④ 空间功能混合度持续增强,复合功能空间占比由63.80%提升至75.72%,其中生产、生态功能在城市化前期和中期存在较强权衡关系,生活功能最薄弱。⑤ 城乡交错带空间演进包括三个阶段,受经济、社会、政策、环境四方面因素共同驱动。研究对补充城市地域结构理论体系有一定价值,为城乡交错地区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孤立湿地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吉平  梁晨  马长迪 《地理科学》2018,38(8):1357-1363
孤立湿地是湿地的一种主要类型,具有自身独特的生态功能。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孤立湿地面积和数量逐渐减少。对于孤立湿地的定义、类型及特征已有一定研究,但孤立湿地功能研究相对较为薄弱,而孤立湿地的功能研究是孤立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前提。基于文献调研,从孤立湿地的水文、生境以及地球化学循环等功能及其功能间的关系综述了孤立湿地功能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孤立湿地功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发展趋势,为湿地恢复、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