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68篇
  免费   2319篇
  国内免费   1129篇
工业技术   26416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426篇
  2022年   719篇
  2021年   1082篇
  2020年   810篇
  2019年   644篇
  2018年   691篇
  2017年   807篇
  2016年   657篇
  2015年   996篇
  2014年   1233篇
  2013年   1374篇
  2012年   1546篇
  2011年   1619篇
  2010年   1420篇
  2009年   1413篇
  2008年   1301篇
  2007年   1241篇
  2006年   1389篇
  2005年   1220篇
  2004年   818篇
  2003年   672篇
  2002年   615篇
  2001年   511篇
  2000年   490篇
  1999年   510篇
  1998年   406篇
  1997年   367篇
  1996年   317篇
  1995年   261篇
  1994年   212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eramic microparticles have great potentials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materials engineering, biotechnology,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etc. Morphology of the microparticle performs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ir application. To date, it remains difficult to find an effective and controllable way for fabricating nonspherical ceramic microparticles with 3D features. This work demonstrates a method that combines UV light lithography and single emulsion opaque-droplet-templated microfluidic molding to prepare the crescent-shaped ceramic microparticles. By tailoring the intensity of UV light and flow rate of fluid, the shapes of microparticles are accordingly tuned. Therefore, varieties of crescent-shaped microparticles and their variations have been fabricated. After sintering, the crescent-shaped alumina ceramic microparticles were obtained. Benefitting from the light absorption and scattering behavior of most ceramic nanoparticles, this system can serve as a general platform to produce crescent-shaped microparticle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hold great potentials for applications in microrobotics, structural materials in MEMS, and biotechnology.  相似文献   
2.
Neural Processing Letters - Raman spectroscopy is often used for the composition determination and rapid classification of materials because it can reflect the molecular information of materials....  相似文献   
3.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 Accurate modelling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is crucial for battery management in electric vehicles. Recent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e fractional order nature...  相似文献   
4.
某出口型号交流电力机车牵引控制系统要求变流器控制逻辑具备接触器控制、牵引系统数据交互、变流器故障保护、变流器启动自检等功能。针对以上功能,基于MATLAB中的Simulink/Stateflow可视化编程工具进行牵引控制模型的搭建,遵循模块化编程理念,采用较少的程序代码编写实现复杂的逻辑控制模型,生成逻辑清晰的控制功能流程图,进行半实物仿真测试,增强控制模型的可靠性。通过该变流器产品型式试验检验,验证变流器控制逻辑的功能可以满足控制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油气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潜山差异性的形成演化、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控藏模式不明确,严重制约了该区潜山油气勘探。在潜山分类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系统恢复、分类对比和典型解剖等方法,揭示了济阳坳陷下古生界不同类型潜山的形成演化过程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差异性,分类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济阳坳陷下古生界主要发育高位新盖侵蚀残丘潜山、中位古盖拉张断块潜山、中位新古盖拉张剪切断块潜山、中位中古盖挤压拉张断块潜山和低位古盖拉张滑脱断块潜山5种潜山类型。不同类型潜山的形成演化和油气成藏各具特色,其中,高位新盖侵蚀残丘潜山的发育受隆升、侵蚀作用控制,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油源和盖层条件,表现为"单向供烃、砂体-不整合岩溶体联合输导、残丘控藏"的成藏模式;中位古盖拉张断块潜山的发育受掀斜、断裂作用控制,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储集条件,表现为"单向供烃、顺向断层输导、反向断层控藏"的成藏模式;中位新古盖拉张剪切断块潜山的发育受反转、翘倾和走滑切割作用控制,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输导条件,表现为"多源供烃、断溶体立体输导、断裂控藏"的成藏模式;中位中古盖挤压拉张断块潜山的形成受强烈挤压、拉张滑脱作用控制,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储集条件,表现为"多源供烃、断缝体输导、断褶控藏"的成藏模式;低位古盖拉张滑脱断块潜山的形成受强烈拉张滑脱作用控制,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输导条件,表现为"顶部供烃、断缝体输导、断裂控藏"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6.
双检合并技术在海底电缆地震资料处理中被广泛应用,可衰减电缆鬼波的影响。传统方式以水、陆检记录的波场记录相同为假设,电缆鬼波压制效果差,合并效果并不理想。在分析交叉鬼波化双检合并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水检资料与陆检鬼波褶积的结果和陆检资料与水检鬼波褶积的结果求取刻度算子,同时在地震资料处理中利用陆检资料标定水检资料,从而优化了交叉鬼波化双检合并技术。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技术可有效衰减电缆鬼波,分离出上行波场,大幅度拓宽地震资料频带,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从而提供更丰富的构造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7.
张智骞  熊江伟 《机电工程技术》2021,50(12):183-186,200
在目前市场需求呈现规模扩张和品类个性化的冲击下,制造业面对的竞争压力愈发明显.且随着新时代自动化、信息化、大数据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特征的兴起,更加促使制造业向转型升级不断进军.以空调制造业的控制器版块为例,从制约此单位效率的SMT车间切换浪费为切入点,在SMED快速换模的理念基础上,通过使用IE分析工具对切换流程进行研究,提炼出一套多模组固定料站切换模型,同时结合自动化、信息化等智能制造技术引进,完成SMT车间人力投入减少35人,日均产出点数提升18.29%,设备运行率提升15.46%,综合成本降低110.6万元/年的效益.成功推广应用至电子物料拣选版块,并开发信息化看板,夯实应用效益,再次证实"多模组固定料站"快速切换模型是典型小、多、高生产模式,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熊建 《现代矿业》2020,36(7):158-161
山东某难选贫磁铁矿石一直处于待开发状态。为了给矿石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①矿石中的主要有用矿物为磁铁矿,其次为假象赤铁矿和赤铁矿,含量分别为13.93%、5.65%和3.31%,褐铁矿分布较少为1.01%;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其次为黑云母、碳酸盐类矿物和辉石,含量分别为39.12%、11.23%、7.78%和6.57%。②矿石主要构造为块状构造、层纹状构造,少量角砾状构造;主要结构有条带状结构、粒状结构,其次为脉状结构、交织结构,少量交代残余结构、辉绿结构、浸染状结构、斑状结构和纤维状结构。③矿石中有用铁矿物结晶粒度微细,主要分布在-0.04 mm粒级,其中磁铁矿(含假象赤铁矿)和赤、褐铁矿分布率分别为63.29%和72.50%,而-0.01 mm粒级分布率则占21.13%和29.16%,因此,欲使铁矿物与脉石达到较好解离,矿石必须细磨。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