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结合本人对众多的仓库管理系统项目的设计、开发、具体的实施过程和管理经验,并结合常州爱索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在仓库管理系统中的基础资料维护模块应用了策略设计模式,解决了仓库管理系统开发中代码重复、维护效率低的问题,加快了软件的开发速度,缩短了软件开发成本,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0 引言 在绿色能源的大力开发背景下,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燃料电池、抽水蓄能电站、用户侧大型发供电模块等分布式电源的规模和容量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成为能源行业有效降低能耗、节省投资、提升低压电网能源调配可靠性与灵活性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的发展要求,分布式电源陆续接入低压电网,将传统的低压电网结构升级为多端有源网络结构,由此传统的低压电网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将不再适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适时制(JIT)主要特点的论述,探讨了现代新的制造环境对传统成本管理会计所带来的冲击,提出了初步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PT系列两性鞣剂是作者研制的一种新型鞣剂,属于顺丁烯二酸衍生物两性中间体与丙烯酸(AA)、丙烯腈(AN)的共聚物,以此为基础,作者选取浸酸山羊皮分别用PT系列两性鞣剂进行了鞣制与助鞣试验,并与进口的聚丙烯酸类复鞣剂及国产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鞣剂进行鞣制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PT系列中PT- Ⅱ是助鞣效果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通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全程跟踪转苷反应过程的方法,对α-转移葡萄糖苷酶将麦芽糖转变为异麦芽糖的酶促反应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转化过程中α-转移葡萄糖苷酶先把麦芽糖的α-1,4糖苷键打断,分解为两个葡萄糖单元,然后再通过α-1,6糖苷键连接的方式重新键合,完成从麦芽糖到异麦芽糖的异构化过程。而由麦芽糖生成异麦芽糖的整个转苷过程是在分子内进行的。与此同时,由麦芽糖分解出来的部分葡萄糖单元通过分子间作用的方式与麦芽糖或异麦芽糖发生反应,生成潘糖或者异麦芽三糖。  相似文献   
6.
栝楼籽油理化性质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索氏提取法从栝楼籽中提取栝楼籽油,采用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栝楼籽油的理化特性、主要脂肪酸组成及甘三酯组成。结果表明,栝楼籽全籽含油量高达29.9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6.955%,其中栝楼酸含量高达16.15%。  相似文献   
7.
食用植物油的储存过程对品质有比较重要的影响,分析了食用植物油在储存过程中品质的变化及原因,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见的稳定化措施。  相似文献   
8.
磺化技术在生产皮革加脂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磺化剂的种类、常见的磺化方法及磺化反应的工艺条件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列举了用SO3/空气磺化和用发烟硫酸磺化制备皮革加脂剂的实例。  相似文献   
9.
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微机测控技术的无刷直流电机及其控制系统。针对无刷直流电机转矩波动过大的缺陷,首先根据现场的实际测控要求设计了合适的电机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多生境遗传算法对电机方案进行优化。之后确定了以TMS320F28335为控制核心的伺服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对伺服系统硬件进行了设计。为进一步抑制电机的换相转矩波动,提出混合分段式换相策略。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针对全数字无刷直流电机变频调速控制平台的主从分布式通信系统,使得主控计算机实现分散控制、集中处理的最优控制效果。通过有限元联合仿真及实验对无刷直流电机及伺服系统进行验证。所设计的基于微机测控技术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在精密控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局部过热性故障下,有机绝缘材料不仅会过热裂解并参与SF6分解组分的生成过程,而且会被HF和H2S等SF6分解组分腐蚀,致使SF6气体绝缘装备的主要绝缘介质SF6和有机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劣化,威胁装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开展了涉及有机绝缘材料的SF6过热分解实验,对分解组分检测方法进行改进,首次检测到CS2这一重要分解组分,获得了涉及有机绝缘材料时SF6局部过热分解特性以及有机绝缘材料所含元素种类和相对含量。研究表明:CS2、CO2、CF4、H2S、SO2F2、SOF2、SO2这7种分解组分生成反应以及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致使各组分的初始生成温度、体积分数大小及增长规律不尽相同,各组分体积分数有φSO2φSOF2φCO2φCF4φSO2F2φCS2φH2S;不同局部过热温度下的有机绝缘材料裂解程度不同,HF、H2S对其腐蚀的强弱存在差异,致使其C、O、F、S元素的相对含量随局部过热温度升高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