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替代平原水库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将替代黑河中游19座平原水库,其中9座位于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对拟替代平原水库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平原水库历史成因和平原水库保护物种分布,对替代平原水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指出平原水库替代不可避免造成湿地保护区面积和鸟类栖息地的减少,提出保留适当的水面,保护珍稀鸟类栖息地等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试实验为基础,以枯水期的水质实验数据为依据,证明了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治理微污染水源能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炭滤出水CODMn平均值为1.25mg/L,平均去除率为64.53%;NH3-N平均值为0.449mg/L,平均去除率为73.90%;UV254的平均值为0.015cm-1,平均去除率为68.69%;NO2--N平均值为0.004mg/L;浊度平均值为0.258NTU,都达到了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3.
接触氧化沟工艺在珠江微污染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四段式接触氧化沟预处理珠江原水,氧化沟分别装填三类四种填料。试验以高氨氮期间珠江原水为水源研究四段式接触氧化沟对氨氮、亚硝酸盐、COD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试验期间氧化沟末段出水氨氮、亚硝酸盐、COD和浊度平均值分别为0.33mg/L、0.14mg/L、3.65mg/L、16.05NTU,相对于珠江原水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16%、44.09%、44.86%和64.47%。  相似文献   
4.
5.
给水处理工艺中有机物选择性去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试试验为基础,对珠江微污染水深度处理工艺各工艺段出水进行了有机物含量及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结果表明,各工艺段对有机物去除有选择性规律,生物预处理和臭氧化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生物预处理有效去除分子质量>30 k和10 k~3 k有机物,而分子质量介于30 k~10 k和3 k~1 k有机物大幅度升高,总体去除率不高;给水常规工艺基本能将分子质量10 k以上有机物去除,但对小分子有机物基本没有去除效果;臭氧氧化对分子质量介于3 k~1 k有机物去除明显,BAC能将分子质量小于1 k的有机物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6.
四段式生物接触氧化池预处理微污染珠江原水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广州市白鹤洞水厂闲置的一组回转式隔板絮凝池,通过加装填料和曝气设备构建了四段式生物接触氧化池,并采用其预处理微污染珠江原水。结果表明,该工艺对NH3-N、CODMn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良好,末段出水的NH3-N、CODMn和浊度平均值分别为0.41mg/L、3.41mg/L、16.5 NTU,相应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03%、47.85%和61.09%。该工艺对氨氮的去除较为高效,是处理高氨氮微污染原水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河口村水库工程位于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工程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水库下泄低温水将使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发生变化,工程建设可能影响两岸猴群的基因交流等,可采取分层取水、建设猕猴生态通道等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陆少鸣  黄海真  方平  王娜  刘姣  杜敬 《水处理技术》2006,32(10):57-59,62
本文以中试实验为基础,以枯水期的水质实验数据为依据,证明了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治理微污染水源能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炭滤出水COD。平均值为1.25mg/L,平均去除率为64.53%;NH3-N平均值为0.449mg/L,平均去除率为73.90%;UV2-4。的平均值为0.015cm^-1,平均去除率为68.69%;NO2^--N平均值为0.004mg/L;浊度平均值为0.258NTU,都达到了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