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洞庭化肥厂的工艺设备,是我国引进大型化肥装置中的重点项目之一。该厂尿素散装仓库的土建施工设计,由国内进行。仓库内设240吨/时、轨距48米、高16.60米门架移动式耙料机一台;在拱顶下弦中部18米标高处,设有3.60米宽的纵向通长悬挂式运料皮带钢操作台与122米长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挡墙。根据工艺生产实际所需库容天数、耙料机操作所需横截面积、建筑材料的供应情况等条件,决定仓库的跨度为55.2米,长135米,柱高9米,并采用矢高为15米的双铰格构式椭圆钢拱,拱距9米,自防水预应力Π型屋面板,氯丁橡胶防水,滑模法施工的混凝土承重山墙(图1)。这一座仓库,又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态增重法,测试了两种不同尺寸的烧结镍基高温合金丝网多孔材料样品及致密单丝样品在900℃下的氧化动力学曲线与氧化速率;采用9410型全自动压汞仪测试多孔小样品的表面积,同时通过透气系数计算其表面积,并据此对多孔小样品的氧化速率进行修正;用SEM、EDS及XRD等手段观察分析多孔样品氧化100 h后的显微形貌与氧化物的组成情况。结果表明:经过100 h氧化实验,大、小多孔样品的氧化速率为单丝样品的7倍左右;多孔小样品修正后的氧化速率远远小于修正前的氧化速率,也小于单丝样品的氧化速率;多孔样品的表面氧化物呈球形,分布较为均匀,其组成主要为Ni Cr_2O_4。  相似文献   
3.
黄作勤  胡永祥  王浩  周勇 《洁净煤技术》2007,13(6):29-31,65
为了充分保证SHELL煤气化工程项目中充气锥部件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充气锥煤粉输送进行了应用的模拟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孔径10μm的充气锥具有良好的流化性能,空气质量流量大于0.03kg/min时即可实现煤粉输送,空气压力0.4MPa时装置出口的下粉量可达9.48kg/min,并且烧结金属充气锥的强度高、耐磨性好。  相似文献   
4.
微孔丝网复合材料因其特殊的孔隙结构,难以通过常规无损检测手段检查出其制造过程中的分层、开裂等内部缺陷.本文采用红外热波技术开展了微孔丝网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能够确定材料缺陷的位置和形状,通过解剖发现检出的最小分层开裂宽度6 μm.实验证明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有效的的微孔材料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由于沿海地区工业建设的迅速发展,在沿海软土地区受大面积地面堆载作用下的厂房建筑日益增多。而地面堆载对结构物作用的影响计算,目前还没有一个较完整和统一的方法。有些老企业的个别厂房,因受库房内大面积地面堆载作用的影响,使柱子和基础内倾,引起大小柱变截面处应力集中,致使裂缝超过了容许限值。其主要原因是地基不均匀沉陷严重和钢筋混凝土柱子在  相似文献   
6.
冶金、化工厂的原料堆场及仓库、机械制造厂铸工车间及露天栈桥,以及粮盐糖仓库,由于大面积地面堆载,经常引起建筑物的破坏,柱墙开裂、地坪下沉及地下管道损坏,桥式吊车产生滑车和卡轨现象,影响安全生产,严重者致使厂房报废,造成停产。所以探讨在软土地区大面积荷载工程的有关合理而经济的技术措施乃是当前工业建筑中一个非常迫切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大面积堆载下地基如出现过量的沉降不易补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疑惧心理,同时,由于对具有大面积地面荷载的地基沉降特性,至今还未被人们普遍掌握,致使有的部门对结构和地基的设计和处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采取的措施还不尽完善,工程事故仍时有发生。虽然,大面积堆载工程事故繁多,但也不是所有工程都需进行地基处理和打桩,应以土质而异。从研究大面积堆载下地基沉降的特性及对厂房柱基和上部结构入手,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天然地基容许的地面堆载值,并对结构及地基基础提出一系列相应的计算假定和方法,如柱间空间作用,合理的地基沉降计算,加强厂房空间刚度,在柱变截面处加筋,在基础内边缘打板桩等必要的结构处理措施等。实践证明,采用这套实用计算法,可保证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共同工作以及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收到合理、可靠、经济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一大型高层建筑支护实例,介绍了如何因地制宜地结合坑边客观条件和对应的地质条件,选择理想的基坑支护型武,并进行分析计算,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设计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