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1.
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实验室配水中的磺胺二甲基嘧啶(SMZ)进行处理,对影响SMZ去除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并研究了该方法对实际废水中SMZ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对SMZ去除影响最大;电解质浓度和电极间距对SMZ去除影响不大;溶液初始pH对SMZ去除无明显影响;水中离子(Cl~-、PO_4~(3-)、NO_2~-、Fe~(3+)、Fe~(2+)、NO_3~-)对SMZ去除有一定促进作用,其中Cl~-存在时10 min内可完全去除SMZ。该方法对污水厂二级出水中SMZ的去除效果更好,SMZ去除率为配水的3倍。  相似文献   
2.
以三聚氰胺与氯化铵为前驱体,通过热缩聚法和液相超声剥离法制备了纳米片状氯掺杂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采用XRD、XPS、SEM、UV-vis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可见光下,不同改性条件下样品对Cr(Ⅵ)和罗丹明B(RhB)混合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纳米片状氯掺杂石墨相氮化碳样品对Cr(Ⅵ)和RhB混合溶液中的Cr(Ⅵ)的光催化还原效率比单一Cr(Ⅵ)溶液中提高了2. 2倍,对混合溶液中RhB的光催化降解比单一RhB溶液中提高了1. 4倍。分析表明改性后的纳米片状氯掺杂氮化碳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好的光吸收性能和电荷分离能力,改性后的样品对混合溶液中RhB的氧化降解与Cr(Ⅵ)的还原反应同时进行也更有效地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从而实现了两种污染物的协同降解处理。  相似文献   
3.
为使养猪废水中的氮磷等以植物营养液的形式得以资源化利用,并有效去除其中重金属污染物,对木质、煤质、杏壳和椰壳4种活性炭进行柠檬酸改性,并考察对养猪废水厌氧发酵液中Cr(VI)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4种改性活性炭中椰壳活性炭对Cr(VI)的吸附率最高。在常温、p H为4、吸附6 h、0.6 g的改性椰壳活性炭处理质量浓度50mg/L的Cr(VI)溶液,吸附率为100%,是原椰壳活性炭对Cr(VI)吸附率的2.3倍。吸附过程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最大吸附容量7.933 mg/g,是原活性炭5.9倍;且改性活性炭对Cr(VI)的吸附符合准2级动力学模型。优化吸附条件下,改性椰壳活性炭对实际养猪废水厌氧发酵液中吸附Cr(VI)去除率提高近50个百分点,达到了61.32%。  相似文献   
4.
首次探讨加压溶氧条件下pH值、TiO2投加量及温度等对活性艳红X-3B的降解和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压条件与常压条件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加压充氧相比加压充N2更有助于活性艳红X-3B的降解与脱色,其中,加压使溶液中溶解氧增加是导致活性艳红X-3B的降解与脱色的主要原因。COD的降解与色度的褪除成正相关,脱色率越高COD的降解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短链氯化石蜡(SCCPs)是2017年新定义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能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危害。现阶段国内外关于SCCPs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环境中SCCPs的分析检测方法和浓度水平分布规律,对SCCPs的高效去除方法及去除机理的研究较少。本文主要综述了现阶段SCCPs的有效去除方法,包括物化法(一般物化法和高级氧化处理)和生物法(细菌降解和植物吸收法),对比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不同方法去除SCCPs的影响因素、可能降解机理及途径,并通过类比借鉴,提出了其他具有可行性的去除SCCPs的方法。总体而言,虽然物化法去除效率高,但是成本高且操作条件苛刻,微生物法因经济环保而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但若将微生物法与物化法联用,则有可能发展成为最佳去除工艺。最后展望了环境中SCCPs去除方法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生物膜膜生物反应器是生物膜技术和膜生物反应器的结合,由于其拥有生物量大、降解能力强等优点,是近些年受人关注的水处理工艺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两类生物载体(生物填料、颗粒污泥)耦合膜生物反应器,并分析评价了近些年来其在废水处理性能和膜污染控制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生物填料(悬浮式生物填料、固定式生物填料)的处理效果、降解机制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颗粒污泥在MBR工艺中的培养、稳定、处理现状。同时,分析了两类生物载体对滤饼层、膜孔堵塞以及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影响,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可为该工艺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胞外聚合物(EPS)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吸附剂,在废水处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其与细菌表面含有许多类似的物质及官能团,因此在吸附污染物性能方面与细菌相同甚至比细菌要好。介绍了EPS的组成成分、分类以及提取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EPS吸附去除不同类型污染物时的吸附作用机理。阐明了EPS中不同组分及官能团在去除污染物时所起的作用,并对EPS作为生物吸附剂吸附污染废水这一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