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冷轧双相钢DP980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退火温度对钢板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从600℃增加到660℃,随着再结晶程度的逐步提高,强度逐渐降低;再结晶完成后,DP980钢退火温度从720℃增加到820℃,随着加热过程中获得的奥氏体含量的增多,冷却后硬相的量更多,宏观表现为强度逐渐升高;由热处理过程的膨胀曲线结合组织观察发现,冷却后的硬相中既有马氏体又有贝氏体。  相似文献   
2.
利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和扫描电镜分析比较了连续退火过程中均热温度和过时效温度对C-Si-Mn系DP780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均热温度的增加最终组织中马氏体含量增加,但均热温度过高时过多的奥氏体生成,降低了双相钢中马氏体的碳含量,因此抗拉强度随均热温度增加,但780℃以上时抗拉强度则略有下降。过时效温度升高到320℃以上时,马氏体分解加剧,组织中析出更多碳化物,同时逐渐出现贝氏体,降低了试验钢的抗拉强度,改善了伸长率。  相似文献   
3.
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是寻找结构新颖天然产物新药的重要来源.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法,从海南特有红树植物海南海桑内生曲霉菌菌株Aspergillus sp.HS02的麦芽培养基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化合物1,该化合物为发酵液主要成分.利用高分辨电喷雾质谱、一维核磁共振波谱、异核单量子相关谱、异核多键相关谱和氢-氢质子同核相关谱对化合物1结构进行了鉴定,确定为一个新的吲哚生物碱,命名为quinadoline C.利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评价了该化合物抗农业病原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设计的 7.4m3液化石油气 (LPG)倒焰窑具有温度高 (曾达 1830℃ )、产品质量均一、无污染和节能等特点。设计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已得到准确的验证。能耗 -温度曲线显示 ,150 0℃以上温区的能耗约占总量的 60 % ,而保温阶段则达36%。该窑适用于原料煅烧 ,也适用于特耐或特陶制品的烧成  相似文献   
5.
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是新型天然产物先导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为获得具有新颖结构的化合物,对两株红树内生真菌Phomopsis sp. DHS11和Aspergillus fumigatus JRJ111048的代谢产物进行研究.综合利用正/反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从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种化合物,分别记为化合物1~9.利用高分辨电喷雾质谱(high resolution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scopy,HRESIMS)、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MR)、旋光、紫外和红外光谱等技术,鉴定化合物1~9依次为norpestaphthalide C(1)、norpestaphthalide A(2-a)、norpestaphthalide B (2-b)、7-hydroxy-3-(2-hydroxy-propyl)-5-methyl-isochromen-1-one(3)、alternaroside B(4)、细胞松驰素B(5)、啤酒...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的等温时间对高碳H13钢进行球化退火处理,并进行后续的淬火+回火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硬度测试、冲击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等温时间对高碳H13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淬回火处理后的高碳H13钢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冲击性能先降低后升高,耐磨性先升高后降低。等温时间为2 h时,淬回火处理后高碳H13钢的晶界处分布较多条状和粒状碳化物,使其冲击性能下降。等温时间为3 h时,淬回火处理后高碳H13钢的晶粒内分布较多较大尺寸的粒状碳化物,使其耐磨性显著提高。等温时间为3 h时,高碳H13钢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从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寻找结构新颖的活性先导分子,通过抗菌活性筛选,发现一株土壤链霉菌Streptomyces sp.的发酵提取物具有抑菌活性.对该菌进行大规模发酵,利用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利用高分辨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分别将其结构鉴定为(E)-3-甲硫基丙烯酸(1)、(E)-3-甲硫基丙烯酰胺(2)、反式肉桂酸(3)、(E)-4-苯基-3-丁烯酸(4)、3-羟基-4-甲氧基肉桂酰胺(5)、3-indoleketol(6)、N-乙酰基-β-氧色胺(7)、2-乙酰基大黄素(8)、7-羟基-2-(2-羟丙基)-5-甲基色酮(9)、环(苯丙-脯)(10)和环(3-羟基酪-脯)(11).其中,化合物4—6、8、9和11是首次从链霉菌中发现,并且首次报道了化合物2的13C核磁数据.体外对化合物2—4、6、8和9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6对枯草芽孢杆菌和耻垢分支杆菌具有弱抑菌活性,化合物8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耻垢分支杆菌也具有弱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郭志凯 《耐火材料》2003,37(2):123-124
所建 18 0 0℃ 5m3 燃油梭式窑的主要技术参数与技术经济指标为 :几何容积 5m3 ;内腔尺寸 2 4 2 0mm× 180 6mm×130 0mm ;台面尺寸 2 35 0mm× 16 16mm ;砖垛尺寸 2 16 0mm×15 30mm× 12 0 0mm ;装载量 7.2t;使用温度与保温时间 180 0℃ 10h ;窑温偏差 <10℃ ;CZGⅡ - 4 0型燃烧器 4台 ;燃料 -10 # / 0 # 柴油 ;最大燃油量 16 0kg·h-1;每窑耗油量 3.2t;燃料单耗 4 4 0kg·t-1;金属管式 (逆流 )换热器 ;空气预热温度 4 0 0℃。1 窑炉的结构设计特点1.1 轻体薄壁窑墙为节能和缩短使用周期 ,窑墙内层采用 1.5g·cm-3 的氧化铝空心球砖。…  相似文献   
9.
郭志凯 《耐火材料》2001,35(3):176-178
本工作成功地开发了高温罩式窑。该窑结构设计独特、密封形式新颖巧妙 ,适用多种燃料(重油、柴油和LPG)。与其他间歇式窑炉相比 ,该窑使用温度最高达 186 0℃ ,窑温均匀 ,能快速升温(9h升至 180 0℃ ) ,密封可靠 ,装备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热模拟压缩和两相区退火实验,结合SEM、XRD方法,研究基于马氏体温变形的高锰TRIP钢制备过程的组织演变,并分析了变形工艺和退火工艺对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TRIP钢温变形促进马氏体分解及铁素体动态再结晶的发生,两相区变形过程中可以形成奥氏体,同时渗碳体粒子溶解。随后两相区退火时,铁素体通过再结晶完成等轴化,奥氏体持续形成的同时渗碳体粒子逐渐溶解。通过高锰TRIP钢马氏体温变形加两相区退火工艺,可以在较小应变量和较短退火时间条件下获得由亚微米尺度的铁素体基体、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组成的复相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